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81章 死后王位必将旁落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明珠在高景身上蹭了蹭:“我这就派人传信。”

这一动碰到了焰灵姬,她迷迷糊糊地说:“再睡会儿……”

高景轻抚焰灵姬的头,柔声说:“好,你再睡会儿。”

明珠吃醋地说:“君上太宠这个笨女人了!”

高景微笑不语,转而说道:“秦王有信,令我返咸阳,料想是要对赵国用兵……我不在场时,你需让手下更深入地接触大梁权贵。

待我在赵国成事之日,魏国自会归顺!”

“我定当竭力。”

明珠轻声说道,带着几分娇柔:“跟随大人后,我才觉悟,往昔我们在弱小的韩国称霸,何其可笑!为大人效力,昔日的霸主魏国,亦不过是举手可灭。”

“顺应时势,自能顺风顺水。”

高景转而问道:“扶苏在颍川表现如何?”

明珠笑道:“起初有些波折,但有韩非三人相助,倒也平稳,现今愈发得心应手。只不过……”

高景好奇追问:“只不过什么?”

明珠笑道:“比起大人,他还是差远了!扶苏公子日日忙碌至深夜,哪像大人这般从容!”

高景摇头:“还是不善用人……”

明珠撒娇:“世间又有几人能及大人!”

“愈发会说好话了。”

“我说的是真心话,大人不信摸摸看?”

“真是妖精!”

……

数日之后,高景重返咸阳。

赵高如常等候:“大良造,大王有请。”

高景笑道:“每次都劳烦府令。”

赵高亦笑:“可见大王对大良造的看重。”

“走吧。”

至咸阳宫,在赵高引领下,来到一座大殿。

此次嬴政并非独自一人,秦国高层几乎齐聚一堂。

国尉、王翦、蒙武等武将,以及昌平君、李斯等文臣皆在。

高景一到,众人行礼:“见过大良造。”

“拜见大王,诸位。”高景回礼。

嬴政急切询问:“大良造,寡 ** 灭赵国,有何良策?”

高景略作思考,道:“自长平之战后,赵人畏秦,不会轻易降服,定会拼死抵抗。故此战首要在于约束军队,不可杀俘,亦不可伤及平民!”

王翦道:“大良造,如此恐士气不振!”

“俘虏与斩首同等授爵即可。”高景道,“统一六国后,战事平息,此乃大秦子民最后的荣耀。”

俘虏易得,届时秦军封爵众多,亦是对老秦人的恩泽。

王翦思索后,点头:“此法可行!”

高景续言:“伐赵之举,大秦需秉持正义之道!陛下应让赵人明了,秦赵同源,本为一家,**因其昏聩,方致赵民生活艰辛。

陛下秉承先祖遗志,征伐**,此乃国事,与百姓无涉!”

嬴政讶异:“大良造此言何出?”

自长平之战,秦坑杀赵降后,赵人对秦投降之意已淡。

此番灭赵,赵人必将殊死抵抗……

高景虽欲亲征,但秦将久候,夺其功必生怨怼,于改革不利,故只能隐忍,图谋削弱赵人抵抗之心。

首要之务,不杀俘虏,不伤百姓。

次之,高举“正义”大旗。

他环视众人:“臣近日查证,秦赵同宗,皆源自伯益!

尧舜时,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赢姓。

伯益长子大廉之后中衍,因驾车有功得商王青睐,娶商王女。

中衍后裔季胜与恶来,恶来之后秦非子因养马功,受周天子封地,秦国始立。

季胜玄孙造父因驾车功,获赵城,赵氏兴,三家分晋,赵国建。

故秦赵同源。

今**昏聩,百姓遭殃,陛下应遵循先祖遗命,讨伐**,为赵民寻生机!”

言罢,高景闭目凝神——此段乃司马迁《史记》所记,虚实难辨,然当时人岂会不知?

尧舜之时,尚无正式官史!

尧舜禅让亦遭质疑,孟子有言:尧舜禅让,虚言耳,浅薄之谈,狭隘之见。

众人神色复杂,望向高景。

此实乃一本正经之妄言!

嬴政试探问:“大良造,此举必要乎?”

高景肃容:“此乃陛下之‘大义’!”

李斯谨慎道:“恐各国士人不信……”

高景直言:“此乃说与赵民听,士人信否,无关紧要!”

李斯思索后,向嬴政行礼:“大王,大良造之计可行!”

王翦亦言:“大王,若能瓦解赵人抵抗,于我大秦,百利无一害!”

嬴政沉思后言:“诚然!寡人遵先祖之命,因赵国百姓疾苦而兴师问罪……”

随即下令将此缘由广而告之,尤重赵国。

“遵命!”

嬴政复对王翦曰:“上将军此行需严明军纪,禁滥杀、禁掠夺、禁杀俘,寡 ** 以大义行兵!”

“遵命!”王翦肃然行礼。

转视高景,嬴政笑道:“大良造见解独到,可有他议?”

高景略思,问:“若大王擒得偃,当如何处置?”

“杀之!”嬴政决然答之。

高景微笑,忽问:“大王可知楚怀王?”

嬴政颔首:“自然知晓。”

高景续言:“楚怀王初为昏聩之君,先被秦使张仪欺诈,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之诺断齐交,复屡辱齐王,终致齐楚交恶。

其后,楚怀王倾国之力与秦战,伤亡惨重,楚民恨之入骨。

然其至秦求和,拒割地,客死异乡,楚民反忘其怨,转恨于秦……

今偃昏庸,内遭赵民唾弃,外受列国不齿,若大王杀之,岂不重蹈楚怀王覆辙?”

往昔,项羽正以楚怀王之名起兵反秦。

“这……”嬴政迟疑。

高景笑道:“留偃一命,赵民只会续恨于他,归咎其 ** 之责。

若死于我秦手,赵民或会将恨转嫁我秦,拒我统治。”

嬴政释然,道:“若非大良造提醒,寡人几铸大错,多谢大良造!”

众人皆行礼:“多谢大良造!”

昌平君芈启亦行礼,然眼神复杂。

高景还礼,道:“用兵之事,有上将军在,臣不多言,唯提醒切勿轻敌李牧!”

王翦正色:“末将已闻李牧之才,若无大良造先谋,末将恐难胜之……多谢大良造!”

见王翦神色凝重,高景点头:“上将军客气了。”

嬴政笑道:“上将军若有余暇,请留李牧一命,寡 ** 亲劝之降!”

王翦应:“末将尽力。”

……

秦王政十七年,秦赵同源之说于赵国流传,引赵民震惊。

同年,秦王宣称梦中得先祖训示,责其不肖,致使赵国黎民蒙难,遂遵先祖之命,兴兵伐赵。

史上记载,自秦王政十一年始,秦国屡攻赵国。

直至秦王政十七年,赵国遭逢大旱,次年,秦用反间之计,令名将李牧自毁长城,终在秦王政十九年灭赵。

灭赵之艰,由此可知。

而今情势迥异,自秦王政十一年攻赵后,秦国蓄力多年。

此番出击,未知能否一战而定赵国。

灭赵之战,拉开序幕!

王翦率秦军四十万攻赵,克邺城,取平阳,赵将扈辄连战连捷,夺城十余座。

王翦严遵嬴政之命,秋毫无犯,不杀俘虏,致赵人抵抗意志远不如昔。

赵国急召李牧自雁门关归,拜为大将军,统率赵军,迎战秦师。

王翦北进至宜安,攻势为李牧所阻。

因蒙恬熟知李牧兵法,王翦屡试其锋,双方战成平手。

战局僵持。

……

此时,高景已返三川郡,密切关注大梁动静。燕楚欲合纵救赵,必经魏国大梁。

未几,高景得悉,燕楚使者已聚大梁。

高景召回黑白玄翦、无双鬼、焰灵姬,率五百护卫,直指大梁。

此行,凶险难测,尤其是昌平君芈启暗中推波助澜,燕楚必欲除之而后快。

“此行安危,仰仗诸位。”

马车内,高景笑语盈盈。

焰灵姬冷声道:“谁敢动你,我必焚之!”

黑白玄翦应声“嗯”,语气坚定。

无双鬼咆哮两声,语意不明。

“然亦无须过分忧虑。”

高景续道:“我已自赵高处得大梁罗网指挥权,应付寻常危机足矣。至于真正高手,还需诸子百家相助。

农家定会出手,或为侠魁与田猛、田虎,至多加上陈胜。

墨家则难料,未知燕太子丹拉拢墨家几何。”

焰灵姬问:“六指黑侠会来吗?”

高景摇头:“不会。”

“如此,墨家高手寥寥矣。”

高景摇头否认:“墨家乃当世大派,怎可能仅有一位六指黑侠?楚国亦有楚墨存在。”

黑白玄翦冷言保证:“我命在旦夕之前,必保你无恙!”

高景轻笑回应:“无需如此,我虽不善武艺,但生死之际,亦能奋力一搏。”

黑白玄翦沉默,眼神却异常坚定。

高景身为秦国使者抵魏,甫至大梁,即由魏官引至使馆安顿。

与此同时,其滞留大梁的消息亦悄然传开。

大梁表面繁华,实则暗潮汹涌。

高景自魏官处得悉,燕楚两国使者亦已到来。

楚国派来的是项燕,由大将军亲至,皆因楚国政权现由李园把控。

李园本赵国人士,后入楚,成为春申君黄歇门客。

李园心思细腻,曾借迟到之机向春申君透露,齐王欲求娶其妹,因宴饮使臣而迟。

春申君好奇之下,令其携妹李嫣嫣觐见。

不久后,李嫣嫣得春申君宠信,并有孕在身。

时楚考烈王无子,李嫣嫣便劝说春申君,若大王无后,死后王位必将旁落,届时春申君多年权势恐招灾祸,难以保全相位与江东封地。

李嫣嫣提议将自己献给楚王,若诞下子嗣,即为楚王血脉,楚国大权将尽归春申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