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93章 末将领命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荆轲瞥向秦舞阳,沉稳回答:“此乃北地粗人,未睹大王威仪,故受震慑,还望大王宽恕。”

荆轲自始自终凝视着前方的地面,避免与殿上众臣,特别是高景,有任何眼神交流。

嬴政微微一笑,对秦舞阳之事不再深究。

赵高适时吩咐:“快把燕国的督亢地图呈上来。”

一名侍从迅速上台阶,绕过水池,走向他们,欲取秦舞阳手中的地图盒。

荆轲却突然将手中锦盒交给侍从,自己接过地图盒,说明:“督亢乃我燕国最丰饶之地,此图详尽记录了所有关键地点与军事布局,恳请大王容我亲自解说。”

本应制止的昌平君芈启,此刻沉默。

尉缭却稍作犹豫,提醒:“大王请三思!”

若地图藏有诡计,燕国使臣带其入殿,已显不轨之心,无需让大王置身险境。

高景也有此念,正要开口,却被嬴政打断。

“按燕使所说。”嬴政决定,“呈上来。”

荆轲闻言微笑,跟随捧着樊於期首级的侍从靠近王座。

秦舞阳依然低头站立,身体颤抖,脑海中尽是高景的眼神。

锦盒内确实是樊於期的首级,但嬴政仅淡淡一瞥,便不再关注。

他更关注督亢地图。

至于自身安危,有盖聂和赵高在侧,他无后顾之忧。

荆轲缓缓开启地图盒,取出一幅宽阔的地图,置于嬴政面前的桌上。

整个过程中,荆轲面色如常,但内心杀意却在平静中悄然汇聚。

如湖面平静无波,然湖底却暗流涌动,杀意腾腾。

名家刺杀之术,爆发前夕,即便杀意滔天,亦能深藏不露。

但这并非无人能觉。

至少,殿内的盖聂、赵高、尉缭等人,都有所警觉。

盖聂睁开眼,右手已悄然移至剑柄。

赵高挺直微弯的腰身。

尉缭脚步微动,向前迈出一步,瞥了一眼高景,又退回原位。

殿内气氛瞬间紧张。

嬴政却似浑然不觉,目光沉稳地注视着荆轲缓缓展开地图。

荆轲一边展开,一边解说,语气平稳,神色不变,直至地图完全展开。

显现!

一柄幽绿断剑,剑身布满扭曲血痕,一出现便散发骇人凶煞之气。

屠龙之剑,残红!

即便是嬴政,也不由自主地后仰。

但此刻,残红剑尖已几乎触及嬴政咽喉!

快!

太快了!

猩红剑气,凶厉残剑,决绝剑客……

“铛——”

一声清脆剑鸣响起。

青铜剑乍现,拦下了致命一击,乃盖聂所为,双手紧握剑柄,却仅能勉强抵御残红剑的锋芒。

赵高手化利爪,指甲变利刃,直逼荆轲心脉。

“铛!”盖聂之剑瞬间碎裂,残红剑稍顿,随即再向嬴政刺去。

荆轲气势如虹,左手挥掌,迎击赵高。双掌交锋,赵高退一步,再攻已迟。

嬴政咽喉几感寒意,众人皆惊,未料荆轲剑意如此决绝。

“大胆!”

突闻冷喝,如雷鸣炸响,秦舞阳吐血倒地,荆轲亦心神摇曳,气势顿散。

残红剑凝滞,再难落下。

“放手!”

又一声怒斥,大殿震颤,群臣摇晃,荆轲脚软跌倒,残红剑脱手。

嬴政得盖聂护佑,瞥视台阶下高景,嘴角含笑,抽出天问剑,指荆轲,冷言:“杀!”

盖聂应声,挥残红剑,划血弧,无声割喉。

荆轲捂喉,目视高景,无恨无怨,唯有顿悟。

唇微动,呢喃:“原来……此即浩然之气。”

高景之喝,令荆轲瞬悟浩然真谛。脑海中浮现战国百姓之苦,亡魂之哀。

终有人能止战乱,赐民安宁,岂可死于暗刺?

百姓之望,岂能毁于我手?

于是,剑落,气散。

荆轲为何而来?燕太子丹之私仇?游侠之匹夫义?

非高景一言令其释剑,实为悟其后果,自我放下。

荆轲与秦舞阳皆已身亡。

荆轲的那一击,仍震撼秦国朝堂,大臣们怒不可遏。

“大王,燕国心怀不轨,臣 ** 灭燕!”王翦毅然出列,坚决请战。

“大王,我等恳请大王灭燕!”群臣齐跪,怒声附和。

高景略作迟疑,亦 ** 道:“大王,请将灭燕重任,交予微臣。”

鉴于朝堂之怒,若他人领兵,恐燕民遭殃。

嬴政却如未闻,仍专注审视督亢地图。

良久,方道:“灭燕之事,便由大良造负责。”

高景眼中闪过喜色,领命道:“遵命!”

群臣亦露满意之色。

朝议毕,秦王遇刺之事迅速扩散。

高景随嬴政至偏殿,直言:“大王此举太过冒险!”

嬴政淡然笑道:“寡人无恙,倒是景纯,当时所用何策?”

“不过是正义凛然,浩然之气罢了。”高景解释道,“大王日后切不可再涉险境,您的安危,关乎天下。”

嬴政无奈应允。问及攻燕人马,高景言十万足矣,若用颍川军,三万亦可。

“燕王喜失民心,百姓厌倦,仁义之师必能使其归附,无需滥杀。”高景道。

嬴政似笑非笑:“寡人刚遭刺杀,大秦子民愤慨,景纯却言无需滥杀?”

高景正色道:“大王欲统一天下,至高无上,须学会克制。匹夫之怒,不过血溅三尺;天子之怒,却可伏尸百万!”

嬴政神色凝重:“寡人受教了!”

沉默片刻,嬴政忽道:“设法留姬丹一命。”

高景未应,嬴政亦止。

秦王政十九年秋,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未果,秦国震怒,遣大良造高景攻燕。

燕赵之地多豪杰,此非褒义,实乃贬义——因需拼命方能生存,皆因地理位置所致。

秦、燕、赵三国均与胡人为邻,应对策略各异。

秦国于胡人聚居之处设道,与县同级,但道中多由胡人主政,赐以爵位,许以牛羊代粮帛为税,提倡通婚,保留其节日习俗。又倡其习律法与文字,学室对之开放。遇灾荒,秦亦速施援手。

赵国虽无道制,但对境内胡人亦多加关照,派重兵护之,如李牧于云中,所护即为当地牧民,其骑兵多出自此。

唯独燕国,自视姬姓贵族,轻视辽东人,以歧视相待。令其缴粟、布帛之税,然彼等以放牧为生,每逢缴税,只得牛羊换粮帛,商人趁机压价牟利,与地方官勾结。辽东人不得为官,反被大量征召服徭役,筑城墙、征战,不顾其生计。如今燕军中,胡人至少有十万。燕国不信任胡人,中高层官职皆由贵族把持,贵族辱骂辽东人,矛盾日深。

燕军士兵,除被迫作战的辽东人,余者多为燕国人,亦心存不满。因燕国地理特殊,百姓常受寒饥之苦。而燕国变法专注于对齐战争与拉拢军事人才,内政落后,官吏体系混乱,贵族跋扈,行政低效。

即便如此,燕国修筑长城未停,徭役不断,自燕成王以来,年年征召人力修筑辽东长城。

故高景言只需十万人,非虚言也。利用好内部矛盾,五万、三万亦足。

秦王政十九年,高景夜抵易水秦军大营,时值寒冬,燕地尤甚。关中秦人不习此气候,大营氛围紧张。

大军统帅辛胜迎高景入营,言及归期,满是期盼。

高景闻秦军士兵之情,亦叹曰:“吾当尽力使众人年前归乡。”

辛胜讶异:“大良造,今已十月,距年关仅两月矣。”

高景笑而不答。

昔日赵国动荡,赵公子嘉遁至代地称王,今朝与燕国结盟互助。

故而,高景之真正对手,实为燕国与代国!

高景此行非孤军奋战,王离与蒙恬伴其左右。

此乃高景初次统兵,秦国岂会错失良机?

王翦与蒙武亲携厚礼求见高景,软硬兼施,终使二人归入高景麾下,望能习得兵法。

高景抵营,三日三夜未见人影。

蒙恬沉稳,王离急躁,频生怨言。

“吾以为,直接率军渡易水即可,大良造所思何解?”王离巡查归来,不悦地对蒙恬言。

蒙恬笑答:“大良造自有筹谋,静候便是。”

王离嘀咕:“吾乃来建功立业,岂料终日巡逻……”

话未毕,辛胜亲卫疾步来报:“二位将军,大良造有请!”

二人相视,面露喜色。

……

主营之内,人已满座。

二人依位而坐。

高景入,众人起身行礼:“拜见大良造!”

“诸位免礼。”

高景点头,坐上高位,对辛胜曰:“辛将军熟知燕代联军,何不向众人详解?”

“遵命!”

辛胜起,言:“代军驻蔚县,约三万,由公子嘉亲领……燕军主力十五万屯方城,另十万散于定县、易县、涞水、拒马等地……”

辛胜对燕代军情了如指掌,叙述条理清晰。

言罢,众人观图,不禁蹙眉。

据辛胜所述,敌军呈半月形布防,秦军若轻率进攻,恐陷重围。

高景面色平静,目光扫视众人。

众人受其注视,不自觉挺直腰杆,精神焕发。

“那么……”

高景下令,颁其领军首令:“辛胜将军,命你率三万人,沿易水北行,越唐河,遇小股敌军,可主动出击;若遇大军,切勿轻举妄动。

沿途遣斥候,日日报信,不得断联!”

辛胜一愣,脱口问:“不渡易水?”

高景眯眼视之。

辛胜心下一惊,忙答:“喏!末将领命!”

高景望向王离,下令:“王离将军,领三万兵马沿易水南行,直捣龙兑,日日禀报,保持联络!”

王离起身,拱手应命:“遵命!末将即刻出发!”

随后,高景转向蒙恬:“蒙恬将军,负责筹备渡河器材,声势愈大愈佳!”

蒙恬毫不犹豫地站起:“末将遵命!”

高景扫视帐内众人:“诸位,依令行事!”

“遵命!”众人齐声道。

秦军大营的突然行动,令燕、代两国震惊,纷纷派遣斥候监视秦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