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75章 日后当称百夫长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卫庄似乎宽慰不少,大批探子的到来确实给缉捕司带来压力。

临行前,卫庄迟疑片刻,终是说道:“秦国宗室将至。”

高景望了他一眼,道:“放心,我处军政分离,他们仅会混迹军中,不会插手颍川政务。”

卫庄点头离去。

待他走后,高景召张良前来。

张良到时,高景正端坐于案前,认真抄写竹简。

“参见郡守。”张良行礼。

高景抬眼望去,笑道:“开始修身养性了?”

张良赧然一笑:“听司寇言,郡守曾以三年时光磨砺心性,我愿效仿。”

“这有何可效仿。”

高景淡然说道:“修身养性皆为己事,他人无助,唯守本心即可。

找你乃为募兵之事,以颍川现有赋税,能养多少兵马?”

张良思索后答:“若不惊扰百姓,约十万。”

“十万……”

高景沉吟片刻,道:“发布募兵令,自愿从军,年龄十八至四十,家中独子免征。此军专司作战,不事农耕,月发军饷,数目由你定。人数控制在三万至五万之间。”

张良诧异道:“这……竟有如此多的限制?”

“兵在精而不在多。”

高景边写竹简边道:“传令出去,此军将由我亲自操练。”

“遵命!”张良眼中闪过光芒,迅速回应。

随后,高景召见章邯。

“拜见郡守。”

高景头也不抬,问道:“边军现余几何?”

自章邯接管以来,遵高景之命释放了部分兵力,此事除旧韩王外,众人皆知。

章邯毫不犹豫:“回郡守,尚有五万七千四百余人。”

高景沉吟片刻:“你前往边军,告之颍川将招募专业士兵,愿留者留,不愿者待新军成后返乡。”

“遵命!”章邯应下,神色略显犹豫。

高景见状,笑道:“放心,此军日后由你统率……禁卫亦然。”

“多谢郡守!”章邯释然。

郡守募兵的消息迅速在颍川传开。

战乱之年,百姓厌战。闻自愿参军,稍感宽慰。

但得知此军由郡守亲募,且有月饷,众人又陷犹豫。

百姓留恋安稳,却又欲追随带来安稳的郡守。

百姓犹豫,氏族却果断挑选子弟入伍。

此军由高景亲训,仅凭此点,已令氏族心动。

高景曾以一月余训难民,五百人即可抗三千……

谁不向往此练兵之法?

未及正式招募,已有众多氏族子弟奔赴新郑待命。

此时,高景于紫兰轩接待秦国宗亲。

宗亲们久受压制,此刻跃跃欲试,宴席上不断打听各自安排。

高景直言不讳:“诸位,我亦是宗亲,便不绕弯子了。

在我看来,官职大小皆虚名!唯有手握兵权,方有话语权!

即便是平民,掌控百万大军,列国谁敢小觑?

秦国重军功,战场立功最为直接。大王令我于颍川募兵……

我想安排诸位进军中,大家意下如何?”

宗亲们对视一眼,终有一人站起:“出发前渭阳君有言,一切听大良造安排。”

“对,我们都听大良造的。”

“若非大良造,我等不知何时才能出头!”

“大良造安心,即便赴死,只要您一声令下,我等誓死遵从!”

“……”

见众人斗志昂扬,高景颔首道:“有诸位此言,吾心甚慰。”

他略作停顿,续道:“论及七国兵力,魏之武卒、秦之锐士、齐之技击最为人称道。

魏武卒之强,在于优渥待遇;秦锐士之强,在于严明军法;齐技击之强,在于精湛技艺。

吾欲组建之军,不仅要融合三者之长,更需在思想上超越。

他国士兵不明为何而战,懵懂上阵,枉送性命,虚度此生。

然吾军不可如此,吾要让他们明了参军与战斗之意义……”

宴会上,高景侃侃而谈。

诸多宗亲虽不解其深意,却心潮澎湃,恨不得即刻执戈上阵。

……

昔年吴起创魏武卒,赐田百顷,免全家徭役田宅税,战时更有重赏。

彼时奴隶土地制盛行,此令意味着土地永久归武卒所有。换言之,一旦加入魏武卒,即可成为小地主,即便战死,家人子孙亦无需缴田税。

此待遇空前绝后,两千载内无人可及……土地有限,免税土地愈多,国库愈亏。

魏国扩张时尚能供养武卒,然失霸主之位后,一蹶不振,魏武卒亦是缘由之一。

偏偏魏王不敢废其待遇……魏王仍需魏武卒守国。

而齐国技击,不过是江湖中人,重金招募后,严加训练,传授诸般技艺,方显强大。

然此强大,偏重个人武力……犹如现世特种部队。

至于秦之锐士,唯惧秦法耳,战场上退缩者必死,家人亦受牵连。

……

反之,立功可封爵,众人皆知如何选择。

……

宗亲们迫不及待欲大展拳脚。

高景不忍挫其热情,次日便遣其往颍川各地募兵。

募兵条件亦提前言明。

除年龄家庭限制外,身体素质亦须过关,体弱者不纳。

如此诸多限制下,能募几何,高景亦无从知晓。

赢冶乃赢姓宗亲之一,受命前往颍川南郡阳地募兵。

当其于阳地挂起募兵之旗,涌来之民几将其惊呆。

秦国以耕战立国,农耕征战并重。

然即便是秦国,募兵之时亦未见如此盛况,且氛围迥异。

若非缉捕司协助维持,恐已被人群淹没。

阳地缉捕司的捕长焦,面带讥讽地笑望着赢冶:“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赢冶强忍怒火,记得高景的提醒,颍川百姓对秦人无好感,特别是秦国宗亲。他明白,唯有行动才能赢得接纳。

他深吸一口气,高喊:“所有人,安静!”连喊三次,直至嗓音沙哑,人群方渐平息。

赢冶朗声道:“有妻儿者不选,家中独子不选,有妻无子者不选!”

三句“不选”,令众人愕然。捕长焦的神色也变得凝重,知晓这“三不选”必是郡守之意。

赢冶接着喊道:“其余人绕城一圈,前百名入选!”

言罢,他脱去华服,换上劲装,率先奔跑。

人群终于反应过来,纷纷涌出,追逐赢冶。“还愣着干嘛?‘六八七’,快追!”有人呼喊,众人随即奔跑起来。

捕长焦望着奔跑的赢冶,轻视尽去,赞叹道:“倒真是个硬汉。”

一旁缉捕司成员挠头道:“这秦国宗亲,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是郡守教导有方。”“但能真正做到,也算他有能耐。”

捕长焦吩咐:“走吧,别看了。留一队维持秩序,其余人沿路跟随,别让人受伤。”

“是!”

……

往昔韩国百姓食不果腹,绕城半圈亦是奢望。而今,在高景治理下,百姓衣食无忧,体魄强健。

赢冶率先起跑,却未能跻身前十。前十之人虽气喘吁吁,仍昂首望他。

赢冶艰难站立,竖起大拇指。这举动让前十之人对他刮目相看。

后续之人陆续抵达,皆瘫倒在地,无力言语。

赢冶喘息着挥手:“别躺,起来,慢慢走……”

一同奔跑的经历让他们愿意听从,纷纷起身。

第一百人跨过终点,赢冶即刻下令停止,缓过气来:“百人已足,到此为止!”

他召集了其余九十九人,直言不讳:“我是赢冶,暂任你们的百夫长!”除了初到的十人有异议,其余人均表赞同。赢冶望向那十人,解释道:“我未夺魁,因需负责募兵并引领你们至大营,故仅为‘暂任’。待至大营,经郡守亲自训练一月,我誓夺第一,让百夫长之名实至名归。”

有人问:“若我夺魁呢?”赢冶爽快回应:“那你便是百夫长!”众人眼前一亮。

“郡守有言!”赢冶昂首,“但这首位,我志在必得!”

“哈哈,好,一月后见真章!”“自然,望你勿被淘汰!”

赢冶点头,转向捕长焦,吩咐道:“有劳捕长!”捕长招手,即刻有人抬来装满铜钱的大箱,乃是秦半两。

颍川通行秦半两,百姓皆识,现场一片惊叹。

赢冶于箱旁案几落座,宣布:“依次登记姓名,领取首月薪饷,归家安顿,明早此地集合!”

众人惊愕,有人问:“薪饷?此刻就给?”

“郡守言,人无信不立,军无信则散,言出必行!”赢冶高声道,“欲领者,登记领钱!”

众人迟疑,首至者上前,试探问:“真给?”

赢冶瞥了他一眼,估计其二十四五,身强体壮,似合格士卒,直接问:“姓名?”

“我叫牟……”

赢冶写下“牟”字,数了十二枚秦半两递上。牟迟疑不敢接。

赢冶挑眉:“嫌少?这只是开端,若一月训练未被淘汰,薪饷还会涨!”

“不,太多了……”牟接过钱,感慨道,“你就不怕我携款潜逃?”

“逃,说明你不过如此!”

牟紧握秦半两,正色道:“明早,牟必至!”稍顿,又言,“百夫长之位,我亦志在必得!”

赢冶冷笑:“今日小胜一筹,日后我必再胜一筹,先归家安顿……下一个!”

牟深望赢冶一眼,转身离去,心中暗道:“秦人亦非那般可畏。”

募兵之人陆续带回新卒。高景于新郑外临时搭建的大营中等候。

或带九十九人归,或带百人归。五十余宗亲聚于帐中,上缴名册,整理归档。

带百人归之宗亲,面露羞赧,不敢直视他人。

高景笑言:“五千余人,仅是首批招募,训练后将淘汰一批,再进行二轮招募。届时若仍不及他人,想必你们也无颜归来。”

五千余人聚于大营,私语不断。

“尔等亦是十二钱月饷?”

“闻言一月后,饷钱还将增涨!”

“郡守果守信,言有饷钱,即刻便发。”

“郡守自是佳人,只是那秦国宗亲……”

“日后当称百夫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