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71章 接风洗尘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8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韩魏赵三家分晋后,军政各方面仍保留着晋国的制度。

军队中地位最高的称为“中军将”,意为“中军”之将。

辅佐“中军将”的是“中军佐”。

大军还分为左路与右路,但晋朝不称左右军,而叫上下军!

因此还有“上军将”及辅佐的“上军佐”,“下军将”及辅佐的“下军佐”。

这六个职位是韩军中地位最高的,掌控这六人,就相当于掌控了整支军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加上高景鼓动其他官员上奏,韩王最终还是将“中军将”的位置,交给了章邯。

但同时又将“中军佐”的位置交给了四公子韩宇的义子韩千乘。

其余四个职位由章邯自行任命。

“有把握吗?”

退朝后,高景与章邯并肩而行,低声问道:“要不要我帮你调走韩千乘?”

章邯笑了笑,道:“上卿不必多虑,章邯有把握!”

“那好,你自己注意分寸。”

高景没有强求,沉默片刻,突然问道:“你觉得我现在跟郭开有什么区别?”

郭开出卖的是赵国,而他高景现在不也等于在出卖韩国?

章邯停顿了一下,正色道:“末将看得清楚,这段时间亲眼所见,韩国百姓有了变化,变得更有生气,他们依旧劳作,但神情却完全不同

末将说不清原因,但敢断言,右相心系百姓!”

高景微微叹息。

章邯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右相还是秦国的上卿!”

“行了,我还用你来安慰?”

高景忍不住笑了,道:“缉捕司有人接手吗?推荐一个,若没人,我就让黑白玄翦去了!”

章邯想了想,道:“末将需要带人接管韩军,右相随意安排便是。”

高景犹豫片刻,还是开口说道:“等你接管边军后,请下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奉养双亲……”

章邯微微一震,深深看了高景一眼,没再多言,只是行礼道:“喏!”

变法所需的政令已安排妥当,只待新任命的官员去执行。

就像一棵树,高景已经种下,只等它生长。

但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新法需要一个人来推行。

司寇,韩非!

高景没有回右相府,也没有去紫兰轩,而是随意走到韩非那里。

韩非身为韩国九公子,住所简陋,仅是一处小院。

门前连个护卫都没有。

高景径直走入,来到韩非所在之处。

韩非正拿着一卷竹简,见高景来了,特意转身背对。

高景忍不住笑道:“咱俩谁大?竟这般孩子气?”

韩非冷哼一声:“右相大人把韩非辛苦编写的法典改得面目全非,现在又来做什么?”

“没办法,谁让你的新法动不动就割鼻、去势、剜肉……什么车裂、磔刑、腰斩……我看了害怕!”

高景走过去,直接从韩非手里拿过竹简看了起来。

韩非冷哼道:“不这样,怎么让人畏惧?各国刑罚都是如此!”

高景惊讶道:“李悝的法令……连圣贤庄都没有,你居然还有?”

韩非还在生气,但片刻后忍不住了,略带炫耀道:“当初申不害带到韩国的,一直保存在韩 室中,当世仅存!”久。

李悝,出身魏国,是魏文侯时期的国相。

他在任期间,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汇集各国法令编纂了《法经》,被当时称为近几十年最全面的法典,据说后来商君卫鞅在秦国为相时推行的《商君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李悝的《法经》。

《法经》共分《盗》、《贼》、《网》、《捕》、《杂》、《具》六篇。

当时,偷窃他人财物称为“盗”,杀人作乱称为“贼”,因此,《盗法》是保护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贼法》则是维护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

此外,《网(囚)法“六五七”》是关于审判与判案的法律;《捕法》是关于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关于惩治狡诈、翻墙、、、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与量刑通用原则的法律——相当于刑法总则。

这部法经,正是李悝制定《法经》的依据和基础。

《法经》,也就是李悝在担任魏国宰相时推行的法令,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

“好!”

高景看着手中的竹简,忍不住说道:“‘定分止争’,李悝总结得好啊,这才是所有法令的根本目的!”

当年法家“势”派的慎到先生曾打过一个比喻:一只兔子跑动时,百人追逐;集市上有许多兔子,却无人理会。并非不想得到兔子,而是因为那些兔子的所有权已经明确,不能再争夺,否则就违反法律,会受到惩罚。

这就是“定分止争”!

见高景谈起“法”,韩非忍了又忍,终究还是忍不住,道:“我更喜欢《法经》中反对礼制的部分!”

周朝的“礼制”,本质是“世卿世袭世禄”,说白了,就是贵族阶级垄断经济与政治权力的制度。

儒家圣人孔子虽然打破了贵族对知识的垄断,但自己却提倡维护礼制,维护贵族世袭的权力。

这一点,一直被法家所诟病。

韩非兴奋地讲着,毫不掩饰地批评,丝毫不顾及高景的儒家身份,甚至忘了自己也出身于儒家。

高景没有反驳,只是静静地听着。

等韩非说完后,高景叹了口气,道:“孔子曾经自嘲,说自己被人赶得像‘丧家之犬’……你说,如果孔子在打破知识垄断后,又打破贵族世袭的地位

他还能活吗?”

韩非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所以啊,不要把孔夫子看得太过神圣!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法家不是也打破了‘贵族世袭’吗?”

高景摇摇头,将手中的竹简放下,道:“就像你现在这样,你觉得‘法’是什么?或者说‘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让人畏惧吗?”

韩非沉默不语。

高景继续说道:“管仲曾经说过,商人日夜赶路,千里不觉远,是因为有利益在前;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上,百里也不在意,也是为了追求渔利。”

他认为“法”的本质,是基于“好利恶害”的人性,建立新的稳定秩序。

商君卫鞅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人生有好恶,所以民众可以治理。

归根结底,“法”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惩罚百姓,而是为了规范百姓行为,确立稳定的秩序。

一旦新秩序确立,一切都能做到“有法可依”。

反对礼制,提倡法制,不效法古代,不拘泥于现在,有劳就有食,有功就有禄,赏罚分明,顺应时代

这些才是法家思想的核心!

韩非奇怪地看着高景,一个儒家弟子,一个法家弟子,谈论“法”?

而且讲得头头是道

高景继续说道:“你只看到了‘法’的惩罚,却没有看到‘法’的教化。

我曾说过,儒家与法家其实本是一体,儒家的‘教化’和法家的‘判罚’,为何不能结合?

你动不动就割人鼻子,别人害怕了,但被你割了鼻子的人怎么办?

《左传》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鼻子都被割了,怎么改?

而且你推崇商鞅,但不至于连他设立的‘连坐’这种酷刑都用上吧?”

韩非张了张嘴,勉强说道:“法家还主张剥夺无功之人的俸禄,以吸引四方贤士……”

所谓“淫民”,就是没有功劳、没有劳绩的人。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高景不满地说道:“我也想把韩国朝堂上的4.8个庸碌之辈全都杀了,但我的变法得不到韩王支持,如果得罪贵族百官……我早就回小圣贤庄了,还在这里干什么?

还‘招揽四方之士’……韩国这个情况,要是敢招揽人才,你信不信,明天秦国大军就打到韩国边境来了?”

韩非低头不语。

“张良把我的话告诉你了?”高景问。

韩非点头。

高景骂道:“那还不去干活?赶紧推广新法,你这个司寇该履行职责了!”

“听到了吗?”

韩非小声说:“听到了,小师叔……”

高景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开。

“尉缭?”

高景看着布帛上的消息,忍不住挠了挠头。

秦国突然任命了一个叫“尉缭”的人担任国尉,消息传到了高景这里。

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但他的来历却无从查起。

魏惠王时期曾出现过尉缭,如今在秦国又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直接担任了秦国的国尉职位。

通晓兵法、人情与政治……

高景忍不住对东君说:“这家伙该不会是鹖冠子吧?”

东君一愣:“道家宗门现任掌门鹖冠子?他不是已经死了吗?”

“额……”

高景一时语塞,这几天用脑太多,差点忘了东君并不知道鹖冠子还活着。

想了想,高景转移话题,说道:“你天天待在府里会不会太无聊?要不要我找点事给你做?”

东君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高景,说道:“黑白玄翦被你使唤了好几天没睡觉,现在又想支使我?”

“咳!”

高景清了清嗓子,说道:“最近进入韩国的江湖人士很多,诸子百家也来了不少,缉捕司高手不多,只有一个玄翦……要不你也帮帮忙?

顺便看看焰灵姬学得怎么样了。”

东君还没说话,焰灵姬就急忙答应,兴奋地说道:“好啊好啊……”

结果东君一个眼神过去,焰灵姬立刻蔫了,声音不自觉地消失了。

看来这段时间,她被东君管教得很严。

“把无字书给我,我就去!”东君想了想,说道。

高景立刻把无字书抛过去,说道:“南阳那边需要一个高手镇住那些江湖人,难不住阴阳家的东君吧?”

东君接过书,摸着玩,随口应了一声。

高景将一块令牌放在东君面前,说道:“本相任命你为缉捕司南阳司长,即刻上任!”

说完,朝焰灵姬使了个眼色,起身离开。

焰灵姬偷笑。

东君还在试图从无字书中找出奥妙。

……

“典庆大兄,你们终于来了!”

高景迎上前,开心地拍着典庆粗壮的手臂,说道:“我等你们好久了!”

身材魁梧的典庆依旧寡言少语,闻言笑了笑,说道:“接到你的信就准备来了,只是有事耽搁了几天。”

“来了就好!”

见到老友,高景自然高兴,问道:“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

“没有,一路顺利,三娘本来也想来,被我劝住了。”

典庆说着,停顿了一下,说道:“韩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路上看到韩国百姓,他们不仅有了活路,而且看起来很幸福。”

“这正是我们所求的!”高景感叹道。

典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说道:“我们来的时候,有人让我们帮她运了一趟镖……是卫庄。”

高景眼中顿时一亮:“他终于回来了……人呢?”

典庆说:“在紫兰轩下的车……他受了重伤,为了养伤,我们耽搁了几天。”

“看来他吃了不少苦头……”

高景随即放下心事,说道:“大哥,先给你接风洗尘,回头我再去看他。”

“荀夫子还让我给你带了一封信……”

“哦,师兄身体还好吗?”

“嗯,挺硬朗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