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87.9万字

第424章 政治醒悟(建安元年)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8

“报——!”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上城楼,“启禀主公,徐州送来的粮草……被截在半路了!”

颜良浓眉一皱:“何人如此大胆?”

“是……是陶谦帐下的曹豹将军,他说……说……”传令兵支支吾吾不敢直言。

刘备心头一沉,挥手示意他退下。他转身望向城内,街道上百姓们正欢庆围城解除,却不知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酝酿。

“主公,我去找陶谦讨个说法!”文丑握紧了手中的长矛,脸上怒气显现。

“文将军且慢。”刘备按住他的肩膀,目光深沉,“此事没那么简单。”

当夜,刘备独自在帐中踱步。案几上摊开的徐州地图被烛火映得忽明忽暗。忽然帐帘微动,陈登闪身而入。

“玄德公,深夜叨扰了。”陈登拱手作揖,脸上带着少有的凝重。

刘备连忙迎上:“元龙来得正好,我正有事相询。”

陈登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陶恭祖已与吕布暗通款曲多时。袁本初、刘公山之败,非战之罪,实乃……”

“内鬼作祟?”刘备瞳孔微缩,突然想起前日陶谦派来的使者那闪烁的眼神。

陈登点头:“徐州世家不愿外人染指此地。陶恭祖表面倚重玄德公,实则……”

帐外传来更鼓声,刘备突然明白了什么。他走到窗前,望着徐州城的方向。月光下,那座他曾经拼死守护的城池,此刻显得如此陌生而遥远。

次日清晨,糜竺匆匆赶来:“主公,我军粮仓见底了。陶谦那边说秋收欠佳,要再等半月……”

“半月?”颜良冷笑,“三军无粮,不消三日就会哗变。”

刘备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好一个‘秋收欠佳’。子仲,传令下去,今夜三更造饭,五更拔营。”

“主公这是要……?”孙乾惊讶道。

“回平原。”刘备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眼神平静得可怕,“既然主人不欢迎,客人又何必赖着不走?”

颜良抚刀沉吟:“主公,如此不告而别……”

“陶恭祖已经用断粮的方式告诉我们该走了。”刘备从怀中取出陶谦当初求援的血书,轻轻放在烛火上。火舌舔舐绢布,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这徐州的水,比我们想的要深得多。”

当夜,刘备军悄无声息地撤出琅琊。黎明时分,当陶谦派来的使者赶到军营时,只看到满地熄灭的灶坑和整齐的扎营痕迹。

十里外的官道上,刘备回望徐州方向。晨雾中,那座城池的轮廓已经模糊不清。

“主公在看什么?”简雍策马靠近。

刘备收回目光:“在看一个教训。”他轻夹马腹,“传令全军加速,十日内务必返回平原。”

文丑嘟囔道:“就这么便宜了陶谦老儿?”

“文丑,”刘备突然勒住战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记住今日。他日若有机会再临徐州……”后半句话消散在晨风中,但颜良、文丑都从主公眼中读出了前所未有的决绝。

建安元年,深秋,徐州境内黄叶纷飞,刘备的军队已经陆续撤出下邳,向北方的平原郡转移。

“报——”一名斥候疾驰而来,在城楼下翻身下马,“邺城大将军又派使者前来,说请将军务必护送曹嵩老爷子安全抵达邺城。”

关羽眉头微皱。曹嵩,曹操的父亲,这个老人如今成了各方争夺的棋子。

“准备车马,明日一早启程。”关羽沉声道,声音如同冬日的冰河,冷峻而不容置疑。

三日后,关羽率领三千精兵护送曹嵩的车驾向北行进。秋风卷起尘土,队伍行进在兖州与徐州的交界处。曹嵩坐在马车中,神色憔悴,这位曾经位极人臣的老人如今成了政治漩涡中的浮萍。

“关将军,”曹嵩掀开车帘,声音沙哑,“老朽这把年纪,实在不愿成为你们争斗的筹码。”

关羽骑在赤兔马上,闻言侧目:“曹公勿忧,关某奉命护送,必保您平安抵达邺城。”

正说话间,前方斥候飞奔回报:“报将军!前方发现兖州刺史刘岱的军队,约五千人,拦住去路!”

关羽眼中精光一闪,手中青龙偃月刀微微抬起:“全军戒备!”

远处的山坡上,刘岱的军队已经列阵以待。旌旗招展中,刘岱身披铠甲,站在阵前。他年约四旬,面容精明,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关云长!”刘岱高声喊道,“留下曹嵩,本官可放你等过境!”

关羽策马上前,赤兔马喷着鼻息,前蹄不安地刨着地面。他单手执刀,刀尖斜指地面:“刘使君,关某奉袁本初之命护送曹公北上,还请行个方便。”

刘岱冷笑:“曹嵩乃曹操之父,留在兖州可保一方平安。若放他去邺城,曹操必倾全力攻我兖州!”

关羽身后的士兵已经列好阵型,刀枪如林,在秋阳下闪烁着寒光。关羽环视四周地形,心中已有计较。他抬手示意部队稍安勿躁,独自驱马向前。

“刘使君,”关羽声音沉稳如钟,“扣留曹公,只会激怒曹操,届时兖州将首当其冲。我大哥袁本初雄踞河北,兵多将广,曹公在邺城反而能牵制曹操。”

刘岱眯起眼睛:“关将军此言差矣。曹操若知父亲在袁绍手中,必先攻兖州以打通北上之路。不如将曹嵩留在兖州,我可与曹操谈判。”

关羽见刘岱不肯让步,突然一声长啸,声震四野。只见他单手举起青龙偃月刀,刀身在阳光下划出一道耀眼的弧线。与此同时,关羽军中鼓声大作,三千精兵齐声呐喊,声浪如雷,震得山坡上的树叶簌簌落下。

刘岱的军队一阵骚动,前排士兵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刘岱脸色微变,他早闻关羽勇武,今日一见,果然气势逼人。

关羽趁势高声道:“刘使君!关某不愿与兖州兵戎相见,但若执意阻拦——”他长戟一转,指向刘岱,“关某手中这口青龙戟,今日便要饮血!”

刘岱额头渗出冷汗,他环顾四周,自己的军队虽人数占优,但士气明显被关羽所慑。更何况,若真与关羽交战,无论胜败,都将同时得罪刘备和袁绍两方势力。

僵持片刻后,刘岱长叹一声,挥手示意军队让开道路:“关将军请便。但愿他日曹操兵临城下时,将军能记得今日刘岱让步之情。”

关羽收刀入鞘,抱拳道:“刘使君深明大义,关某铭记于心。”

当夜,队伍在野外扎营。篝火旁,曹嵩颤巍巍地走到关羽身边坐下。

“关将军今日威风,老朽佩服。”曹嵩叹道,“只是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老朽这把老骨头,竟成了你们争权夺利的棋子。”

关羽望着跳动的火焰,沉默片刻:“曹公,乱世如此,非关某所愿。但请相信,送您到邺城,或许能避免更多杀戮。”

曹嵩苦笑:“我那不孝子阿瞒,野心勃勃,恐怕不会因老朽一人而改变主意。”

关羽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酒囊递给曹嵩。老人接过,仰头饮了一口,被呛得咳嗽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