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102.1万字

第132章 彧择袁门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荀彧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地图上某些地方被朱砂做了标记,主要集中在冀州、豫州一带——正是袁绍刚才提到的太平道活动区域。

荀彧沉默了。

他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而袁绍向他展示的道路既诱人又危险。更令他不安的是,眼前这个袁绍与他印象中的四世三公的贵公子判若两人——那种笃定,那种锋芒,那种...仿佛能看透未来的眼神。

“文若不必现在回答。”袁绍看出他的犹豫,语气缓和下来。

“袁某今日所言,望你三思。不过...”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若我所言不虚,六年后黄巾起事时,希望你能记得今日之约。”

荀彧郑重地点了点头:“若天下真如主公所言大乱,而主公确有救国安民之志,彧自当效力。”

袁绍笑了,这次是真心的笑容。他知道,以荀彧的性格,一旦许下承诺就绝不会背弃。这个在前世为曹操奠定基业的王佐之才,今生或许会成为他袁绍的左膀右臂。

“文若对近日太平道的活动,可有耳闻?”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张角那妖道蛊惑民心,恐非善类。”

荀彧放下茶盏,眉头微蹙:“我近日查阅各地奏报,太平道信徒已遍布八州,若一旦生变...”

“文若是在担心朝廷无力应对?”袁绍直截了当地问道。

荀彧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宦官专权,天子昏聩,朝中诸公各怀心思。若真有大乱,恐怕...”

他没有说完,但袁绍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室内一时陷入沉寂,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袁绍忽然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卷竹简:“文若请看。”

荀彧接过展开,发现是一份各地豪强与太平道往来的密报。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这些人都...”

“都在观望。”袁绍接过话头,“乱世将至,聪明人都在为自己谋划后路。”

荀彧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朝堂上宦官们的嚣张嘴脸,民间百姓的困苦生活,还有那些被太平道蛊惑的狂热信徒。他原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继续辅佐汉室,但现实却一次次击碎他的幻想。

“若汉室终将倾覆,文若当如何自处?”

“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正是志士仁人匡扶社稷之时。”

“那我倒要问问,刘姓天下真的可能挽救吗?窦、邓、阎、梁、窦,五位太后干政,外戚一泼未平一泼又起,这天下还经得起几回折腾?”

荀彧目光一凝。他缓缓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划过,似乎在思索如何回应这尖锐的质问。

“主公所言不虚,”他终于开口,声音如清泉击石。

“汉室积弊已久,外戚专权,宦官乱政,确是事实。”他停顿片刻,目光忽然变得锐利,“然天下动荡,百姓流离,需要的不是改朝换代,而是能臣辅佐,拨乱反正。”

袁绍冷哼一声:“文若未免太过天真!如今天子年幼,权臣当道,诸侯各怀鬼胎。即便有十个荀文若,又能如何?”

窗外一阵秋风掠过,吹得烛火摇曳不定。荀彧的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却始终挺拔如松。

“彧不才,”他声音平静却坚定,“只知尽忠职守,不负所学。若天下人皆因艰难而退缩,何来太平盛世?”

袁绍盯着荀彧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文若啊文若,你可知多少人欲取汉室而代之?即便我不动手,他人也会——”

“那便让他们动手吧。”荀彧打断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彧只求问心无愧。”

“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挽。”

“若真如我所料,太平道引发天下大乱...”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文若可愿辅佐我,完成大业。”

“文若,”袁绍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以你的才华,若能为天下苍生谋一条出路...”

荀彧猛地睁开眼,对上袁绍灼热的目光。他知道袁绍在暗示什么,也知道自己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若真如主公所言,天下大乱...”荀彧的声音有些干涩,“我荀文若...愿意辅佐主公完成大业。”

他没有明说这“大业”是什么,袁绍也没有追问。两人心照不宣地避开了那个敏感的话题,但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袁绍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举起茶盏:“有文若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荀彧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举杯相碰。茶汤入喉中,却尝不出丝毫滋味。他知道,从今夜起,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窗外,一阵狂风骤起,吹得窗棂咯咯作响。荀彧望向漆黑的夜空,仿佛看到了即将席卷天下的风暴。而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天色已晚,文若不如留下用膳?”袁绍提议道。

荀彧拱手致谢::“多谢主公美意,只是家中尚有琐事,改日再叨扰。”

袁绍也不强留,亲自送荀彧到府门。望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消失在洛阳的夜色中,他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索。

“主公。”阴影中走出一个精瘦的汉子,正是袁绍的心腹逢纪,“荀文若可信吗?”

袁绍没有立即回答。夜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仿佛在倒数着乱世来临的日子。

“他会明白的。”袁绍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当黄巾之乱爆发,当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时,他会想起今晚的谈话,会想起我这个'未卜先知'的袁本初。”

逢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自从三年前主公袁绍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秘密布局,他就发现自己的主公言谈举止间多了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仿佛能看透人心,又仿佛在下一盘常人看不懂的大棋。

“通知云长翼德,加紧训练士卒。”袁绍转身回府,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另外,派人盯紧张角兄弟的动向,但不要打草惊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