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102.1万字

第248章 兵临广阳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袁绍大军在冀州境内一路北上,最终于泉州扎下营寨。

自进入冀州以来,他的军队像一块磁石,不断吸引着四散的汉军残部。每日都有新的队伍前来投奔,或是三五成群的溃兵,或是整编制的残部。

“主公,今日又收拢了百余人。”田丰手持竹简,恭敬地站在袁绍身后汇报,“其中还有两百骑兵,是从渔阳溃退下来的。”

袁绍微微颔首,手指轻敲栏杆:\"粮草可还够用?\"

“新任冀州刺史送来了三千石粮食,加上我们在沿途征集的,暂时无忧。”田丰顿了顿,“只是士气依旧低迷,许多士兵谈起张纯叛军仍心有余悸。”

“新任刺史?这么快就到位了。”袁绍眉头紧锁。

“贾琮?”

“正是为政清廉的贾公,贾孟坚。”田丰回答道。

“元皓,你以为当如何?”袁绍转身问道。

田丰捻着胡须思索片刻:“属下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幽州民心。张纯之所以势如破竹,不仅因其兵锋锐利,更因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

袁绍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

田丰压低声音,“卢师在幽州素有威望,若他出面主持大局,必能安定民心,震慑叛军。”

让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重新露面,确实是个妙计。

“我亲自去拜访卢师。”

夜色深沉,军营中火把摇曳,映照出幢幢人影。

袁绍披着一件深色大氅,步履沉稳地穿过层层营帐,来到卢植的中军大帐前。帐外亲兵见是袁绍,立刻抱拳行礼:“袁将军!”

袁绍微微颔首,低声道:“卢师可曾安歇?”

亲兵摇头:“卢公仍在批阅军报,尚未休息。”

袁绍沉吟片刻,抬手示意亲兵不必通报,自己轻轻掀开帐帘,迈步入内。

帐内烛火通明,卢植正伏案疾书,案几上堆满了竹简与地图。

他虽已年迈,但腰背挺直如松,眉宇间仍透着刚毅之气。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抬,只是淡淡道:“本初,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

袁绍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弟子冒昧打扰,还望卢师见谅。”

卢植这才搁下笔,抬眼望向袁绍。

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袁绍在他的注视下,竟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如同当年在洛阳求学时一般。

“坐吧。”卢植指了指案几对面的席垫,语气平和。

袁绍依言坐下,目光扫过案上的军报,发现上面详细标注了涿郡周边的兵力部署与张纯叛军的动向。他心中暗叹,卢师虽已年迈,但治军之严谨,丝毫不减当年。

“卢师连日奔波,又忙于军务,弟子担忧您的身体。”袁绍语气诚恳。

卢植淡然一笑:“老夫虽老,筋骨尚健。”

“倒是你,统领大军,事务繁杂,深夜前来,想必不只是为了问候吧?”

袁绍沉吟片刻,终于开口:“卢师明鉴。弟子此来,确有要事相商。”

他顿了顿,目光凝重:“张纯叛军虽退守蓟城,但仍有数万之众,且勾结乌桓,威胁幽州。”

“我军虽已收拢残部,但兵力仍显不足。弟子思虑再三,想请卢师以朝廷旧臣之名,号召幽州豪杰共讨叛逆,以壮我军声势。”

卢植目光微动,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似在思索。

良久,他缓缓道:“本初,你可知老夫为何愿随你出征?”

袁绍一怔,随即恭敬道:“弟子愚钝,请卢师明示。”

卢植目光深邃:“老夫一生,最恨者,莫过于祸国殃民之辈。”

“张纯叛乱,致使百姓流离,若无人挺身而出,幽州必成焦土。”他顿了顿,语气渐沉,“但你需记住,兵者,凶器也,不可轻动。”

“若只为争权夺利,而非救民于水火,则老夫今日所做,便毫无意义。”

袁绍心头一震,肃然道:“弟子谨记卢师教诲,绝不敢有负百姓期望。”

卢植凝视他片刻,终于点头:“好。明日我便修书数封,邀幽州世家共襄义举。以老夫薄名,或可再聚数千义兵。”

袁绍面露喜色,再次拱手:“有卢师相助,平定幽州,指日可待!”

卢植却微微摇头:“本初,莫要过于乐观。张纯狡诈,乌桓凶悍,此战绝非易事。你需谨慎行事,不可轻敌。”

袁绍郑重点头:“弟子明白。”

帐内一时沉寂,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出二人凝重的神情。良久,卢植轻叹一声,道:“时候不早,你也该回去歇息了。”

袁绍起身行礼:“弟子告退,卢师也请早些安歇。”

卢植微微颔首,目送袁绍离开。待帐帘落下,他重新提笔,在竹简上写下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安民,止戈。”

三日后,泉州城外旌旗招展。

卢植一身戎装,虽已年迈却挺拔如松。他身后是袁绍精心挑选的三千精锐,甲胄鲜明,刀枪如林。

袁绍亲自为卢植牵马:“老师此去,学生已命人快马通知涿郡太守刘卫接应。”

卢植拍拍袁绍的肩膀:“本初,你在冀州也要小心行事。切莫急功近利!”

“绍明白。”袁绍会意地点头,“待老师稳定幽州局势,我们再合力剿灭张纯。”

号角声中,卢植率领军队向北进发。沿途村庄的百姓听闻卢植出山,纷纷携家带口前来投奔。有白发老者跪在道旁高呼\"卢青天\",也有壮年男子自告奋勇加入军队。

行军第七日,前方探马回报:“禀卢公,涿郡太守刘卫率众在十里亭相迎!”

卢植微微一笑,对身旁副将道:“传令全军,整肃军容,准备入城。”

当卢植的军队出现在涿郡城外时,景象令人震撼。不仅太守刘卫率领属官出迎,更有无数百姓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有人高举\"卢\"字旗帜,有人捧着酒食相赠。

“卢公!是卢公回来了!”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刘卫上前深深一揖:“下官恭迎卢公。涿郡百姓日夜期盼,终得再见卢公风采。”

卢植下马扶起刘卫:“刘太守不必多礼。老夫此番前来,是为平定叛乱,还幽州太平。”

入城后,卢植立即在太守府召集当地豪族和官员。

他站在大堂中央,声音洪亮:“张纯逆贼祸乱幽州,屠戮百姓。我卢植虽老,愿与诸位同心协力,共诛此贼!”

“愿随卢公讨贼!”堂下众人齐声响应。

次日,涿郡城门口竖起募兵大旗。令人惊讶的是,前来投军的人络绎不绝。有农夫放下锄头,有商贾离开店铺,甚至还有读书人弃笔从戎。

副将统计后向卢植报告:“仅一日就募得新兵两千余人,照此速度,不出旬日便可...”

卢植抬手打断:“兵贵精不贵多。传我命令,严加筛选,只收身强力壮者。其余人等可协助运送粮草或打探消息。”

夜幕降临,卢植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那里,张纯的叛军正在肆虐。但此刻,他心中已有了破敌之策。

“老师当年教导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学生今日方知深意。”卢植喃喃自语,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