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102.1万字

第235章 阴谋织网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王芬起身,目光深沉,向许攸微微颔首:“子远,此乃故太傅陈公(陈蕃)之子,陈逸,字伯退。”

陈逸上前一步,面容清癯,眉宇间隐有郁色。他拱手一礼,声音低沉却坚定:“先父蒙冤而死,逸苟活至今,唯愿诛除阉竖,还天下清明。”

许攸眼中闪过一丝敬意,回礼道:“陈公高义,天下共仰。今得伯退相助,大事可期。”

王芬轻叹:“伯退虽久居草野,然士林之望未减。他暗中联络故吏,已得三河豪杰响应。”

陈逸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竟是当年党锢之祸中遇害士人的名录。他指尖微颤,低声道:“此仇不报,死不瞑目。”

王芬又侧身,指向那灰袍老者:“这位是襄先生,通晓天文谶纬,曾预言‘荧惑守心,汉室将倾’。”

襄楷微微颔首,须发如霜,双目却炯炯有神。他手中握着一块龟甲,裂纹诡谲,似暗藏天机。

许攸挑眉:“久闻先生善观星象,不知今日之局,吉凶如何?”

襄楷沙哑一笑,声音如枯叶摩擦:“紫微晦暗,帝星摇摇欲坠。合肥侯当立,此乃天命。”

王芬沉声道:“襄先生已卜得灵帝北巡之日,正是吾等举事之机。”

许攸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天时、地利、人和,今已俱备。”

窗外忽有惊雷炸响,烛火猛然一暗,复又燃起。四人影子投在墙上,如鬼魅般扭曲纠缠。

陈逸冷然道:“阉宦祸国,天子昏聩,此乃汉室之劫。”

襄楷抚须低语:“劫数已至,人力难逆,唯有顺势而为。”

待众人落座,王芬挥手屏退武士,语气突然亲切:“子远勿怪。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礼。”他亲自为许攸斟酒,“当今天子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我辈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

许攸接过酒盏,借机整理思绪。酒液在杯中晃动,映出他闪烁不定的眼神。

“使君忠心可昭日月。”许攸斟酌词句,“只是废立之事,非同小可。不知使君有何具体谋划?”

王芬眼中精光一闪,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铺在案上:“子远请看。”

许攸凑近细看,是一幅星象图,标注着近日天象异常。王芬指着其中一处:“紫微垣暗淡,帝星飘摇。太史令私下告知,此乃天子失德之兆。”

许攸心中暗笑。这等把戏他见多了,无非是为废立制造舆论。但面上却装出震惊之色:“竟有此事!”

“不止如此。”王芬又取出一封信,“这是合肥侯的亲笔。侯爷深明大义,愿为社稷担此重任。”

许攸接过细看,信中合肥侯言辞恳切,表示若众臣推举,愿继承大统,革新朝政。笔迹工整,印章俱全,但以许攸的眼力,仍看出几分刻意模仿的痕迹。

“使君准备何时...行动?”许攸试探道。

王芬压低声音:“据洛阳密报,天子计划下月北巡河间。届时途经我冀州,正是千载良机。”他手指在案几上划出一条路线,“我已安排心腹将领率兵'护驾',只待时机成熟...”

许攸心头狂跳。这是要行刺君上啊!他强压震惊,故作镇定:“使君深谋远虑。只是禁军护卫森严,如何得手?”

王芬得意一笑:“禁军中有我们的人。越骑校尉伍孚、城门校尉崔钧皆已暗中应允。届时只要...”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室内烛火忽明忽暗,将众人面孔映得阴森可怖。许攸感到一阵寒意。王芬的计划比他想象的更为大胆周密,参与者也远不止眼前这些人。

“使君谋略深远。”许攸拱手,“只是我家主公尚有一虑——事成之后,如何确保各方利益?”

王芬会意,抚须笑道:“本初果然务实。若得袁氏支持,事成后当以大将军之位相酬,并领冀州。”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许攸,“至于子远你...尚书令之位如何?”

许攸心头一热。尚书令掌管朝廷机要,位高权重。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这等空头许诺,王芬不知对多少人说过。

“攸不过微末之士,岂敢奢望高位。”许攸故作谦逊,“只愿为天下苍生尽绵薄之力。”

王芬大笑:“子远过谦了!”他突然凑近,声音几不可闻,“其实我早知你会来。上月我派密使赠你玉佩时,便知你非池中之物。”

许攸袖中的玉佩突然变得滚烫。原来王芬早就在布局,自己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密议持续到三更时分。当其他人告退后,王芬独留许攸。

“子远,你我推心置腹。”王芬亲自为许攸添茶,“回去告诉袁本初,成则王侯败则寇,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许攸捧着茶盏,感受着温度透过瓷器传递到掌心。他需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使君,攸有一不情之请。”许攸放下茶盏,“若事有不成...可有退路?”

王芬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了然:“子远果然谨慎。”他从案几下取出一份地图,“渤海之滨有渔村名'海曲',我已备好快船。万一有变,可速往辽东。”

许攸仔细记下位置,心中稍安。但他知道这还不够。

“使君高义。”许攸拱手,“只是攸还有家小...”

王芬拍拍他肩膀:“放心。我已命人在徐州广陵置办宅院,你家人可暂居彼处。”

许攸做出感激涕零状,心中却在盘算另一套计划。他早与南阳老家的族兄联络,若事败可南逃避祸。

离开刺史府时,东方已现鱼肚白。许攸回到驿馆,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空白竹简,用暗语记录下今夜所见所闻——特别是王芬提到的每一个名字。这是他的保命符,万一事发,可向朝廷检举将功折罪。

“先生,热水备好了。”侍从在门外轻唤。

许攸收起竹简,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沐浴时,他反复推敲着向袁绍汇报的说辞。既要让袁绍看到参与的好处,又不能显得太过热心;既要传达王芬的威胁,又不能吓退袁绍。

“许先生。”又一名侍从敲门,“刺史大人派人送来礼物。”

许攸打开门,见是一名小吏捧着锦盒。盒中是一方精美玉印,上刻“尚书事”三字。许攸冷笑——王芬这是迫不及待要坐实他的同谋身份啊。

“替我谢过使君。”许攸收下玉印,随手塞进行囊。转身时,他敏锐地注意到驿馆外多了几个陌生面孔。王芬果然派人监视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