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87.9万字

第374章 战后重建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8

袁昊敏锐地注意到,卫朔说的是“千人”——这比父亲可能打算派驻的人数要少得多。而且特意强调“城西”,那里远离郡守府和粮仓,显然经过精心考虑。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玩味,似乎很欣赏这场暗藏机锋的对话:“卫先生考虑周到。不过张燕残部狡猾,恐怕千人不足以震慑。不如这样……”他略作沉吟,“先派两千精兵入驻,待局势稳定再作调整,如何?”

卫朔嘴角微扬:“袁公深谋远虑,太守大人必无异议。”他举杯相敬,“上党卫氏在河内也有几分薄名,若袁公不弃,家父愿作保人。”

袁绍大笑:“有卫氏作保,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他举杯一饮而尽,但袁昊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宴席散后,袁绍将儿子单独留下。侍者奉上醒酒汤,袁绍啜饮一口,忽然问道:“昊儿,看出什么了?”

袁昊思索片刻:“高蕃粗直,太原郡当无二心。但那卫朔……”他斟酌词句,“恭敬中带着距离,像是……”

“像是背后有人指点。”袁绍接话,手指轻叩案几,“上党太守张杨平庸无能,断不会有如此缜密心思。这卫朔背后,必有高人。”

袁昊郑重点头:“父亲明察。而且他特意提到河内卫氏,似乎是在暗示……”

“暗示他们并非孤立无援。”袁绍冷笑,“卫氏在河内根深蒂固,与不少世家大族都有姻亲。这是在委婉地告诉我们,上党郡不是可以随意揉捏的软柿子。”

父子二人又密谈良久,直到夜深。当袁昊告退时,袁绍忽然叫住他:“对了,明日幽州牧刘虞的使者要到,你代我接待。”

袁昊一怔:“幽州也派人来了?”

袁绍意味深长地笑了:“商道通了,消息传得比马蹄还快。刘虞虽远在幽州,却也不愿落于人后啊。”

走出府门,袁昊深吸一口清凉的夜风。邺城的夜空繁星点点,比往日更加明亮。街头巷尾,来自各地的商队正在卸货,各种方言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座座新建的商号门前挂着灯笼,将街道照得如同白昼。

许褚不知从哪冒出来,手里还抓着一只烤羊腿:“大公子,您可出来了。城里新开了家太原酒楼,那羊肉炖得……”

袁昊笑着打断他:“明日还有正事。你先去休息吧,我随便走走。”

漫步在繁华的街道上,袁昊心中感慨万千。几个月前,他还是个初上战场的青涩少主;如今,他的名字已经与“大败黑山军”“打通商道”联系在一起。街边商贩虽不认识他,却都在谈论着袁家军的威名。

在一家新开的上党皮货店前,袁昊驻足倾听商人们的交谈。

“……听说那袁公子年纪轻轻,却用兵如神……”

“……可不是,张燕十万大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下好了,商路通了,咱们的皮货能卖到中原去了……”

袁昊悄然离开,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转过街角,他意外看见卫朔独自站在一家书肆前,借着灯笼的光亮翻阅竹简。月光洒在他白色的衣袍上,宛如一幅水墨画。

卫朔似有所感,抬头与袁昊四目相对。片刻沉默后,他微微颔首,将竹简放回原处,转身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

袁昊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升起一丝莫名的预感。这个看似儒雅的使者,或许会成为父亲统一北方道路上的一枚重要棋子——要么助力,要么阻碍。

夜风吹动书肆门前的灯笼,光影摇曳间,袁昊仿佛看见一场更大的博弈正在展开。而这一次,棋盘不再局限于血与火的战场,还有那些看不见的文化纽带与世家姻亲。

一队轻骑护送着文书疾驰而过,马蹄踏碎薄冰,溅起浑浊的雪水。

“大公子,太原、上党两郡的户籍册已经清点完毕。”文吏捧着竹简气喘吁吁跑来,“合计在籍百姓七万六千户,实际清查不足五万户。”

袁昊的指尖在界碑上顿了顿。这个缺口意味着至少有十余万人或死于战乱,或逃入深山。他望向远处山坳里新立的军营,炊烟在暮色中歪歪斜斜地升起来——那是张合正在整编的戍边部队。三个月前还在此地耀武扬威的黑山军旗,如今已化作营火里的灰烬。

许褚牵着马走近,铁甲上结着冰凌:“各县报来的匪患文书,比昨日又多了三卷。”他解下腰间皮囊灌了口酒,“都是十几人的小股贼寇,专劫粮队。”

山风卷着碎雪掠过官道,袁昊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喉间泛起铁锈味。

这半个月他走遍两郡十七县,亲眼见过被焚毁的驿站、废弃的盐道,还有那些躲在城墙阴影里眼神空洞的流民。黑山军主力虽溃,但并州的寒冬远比刀剑更难熬。

“传令各营。”袁昊将咳出血丝的帕子攥进掌心,

“凡归顺贼寇,既往不咎;持械抗命者,立斩悬首。”他顿了顿,指向远处隐约可见的烽燧,“让赵云将军的轻骑驻守要道,每三十里设补给点,先把商路打通。”

文吏匆匆记录时,一队衣衫褴褛的民夫正经过界碑。他们扛着修补城墙的夯具,脚镣的铁链在雪地上拖出蜿蜒的痕迹——这些都是被俘的黑山军降卒。有个少年囚徒突然扑倒在袁昊马前,冻裂的手指深深插进雪里。

“大人……俺们村后山涧……藏着三个拿斧头的……”少年仰起脸,结痂的额头上还留着黄巾军的烙印,“他们昨个儿杀了里正……”

许褚的巨斧已经举起,袁昊却抬手制止。他俯身将半囊酒扔给少年:“哪个村?”

这样的场景半个月来不断重演。

每当袁军控制一处城镇,山间就会冒出新的袭击者。有时是溃散的黑山军残部,更多则是活不下去的山民。他们熟悉每一条兽径,能踩着结冰的悬崖来去如风,抢完粮食就消失在山雾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