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87.9万字

第393章 抉择时刻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8

徐荣一怔,随即怒道:“陈长文!你莫要逞口舌之利!”

陈群不慌不忙:“董卓已死,天子蒙尘。李傕、郭汜弃将军如敝履,吕布反复无常,袁术背信弃义。将军如今困守绝地,三军将士命悬一线,却仍坚持不降,群实在不解——将军究竟为谁守此忠义?”

帐内一片死寂。徐荣的手按在剑柄上,却迟迟没有拔出。这个问题如同一柄利剑,刺中了他心中最痛处。

“我为……”徐荣声音沙哑,“我为西凉三万将士而战!”

陈群目光炯炯:“那将军更该听听曹公之言。曹公言道,西凉将士皆大汉精锐,若因诸侯私争而埋骨荒野,实乃国家之失。”他双手奉上竹简,“此乃曹公亲笔,请将军过目。”

徐荣接过竹简,缓缓展开。曹操的字迹雄浑有力:

“徐将军足下:操素闻将军善战,更重忠义。今天下崩离,百姓流离,正需将军这般人才共扶社稷。若将军来归,操当以心腹相待,西凉旧部不拆不散,一应官职如旧。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可困守穷途,辜负平生所学?曹操手书。”

徐荣反复读了三遍,抬头时眼中已有血丝:“曹公……当真不分散我的部队?”

陈群正色道:“曹公言出必行。不仅如此,若将军来归,曹公愿表奏天子,授将军平虏将军衔,西凉旧部编为独立营,仍由将军统领。”

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声。李肃慌张闯入:“将军!夏侯惇率大军压境,距此不足五里!”

徐荣猛地站起,怒视陈群:“这就是曹公的诚意?!”

陈群面不改色:“夏侯将军只是以防万一。若将军愿降,群即刻派人传信,令其退兵十里。”他从怀中取出一份舆图,“曹公知将军疑袁术之事,特命群带来这个。”

徐荣展开舆图,竟是袁术军布防详情!图上明确标注,袁术早在三天前就下令封锁东南要道,拒接西凉军。

“这……”徐荣手指颤抖。

“曹公美意,徐某心领。”徐荣语气稍缓,“但天下诸侯纷争,我为何非要投靠曹操?”

陈群目光炯炯:“正因为天下纷乱,才更需要明主。将军以为吕布如何?”

“反复小人,不足与谋。”徐荣毫不掩饰对吕布的鄙夷。

“那么袁绍呢?”

徐荣轻哼一声:“四世三公,徒有虚名。”

“刘表?”

“守成之辈,难成大器。”

陈群微微一笑:“将军慧眼如炬。既然如此,当今天下,还有谁能比得上我主曹操?曹公雄才大略,用人唯才,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曹公有平定天下之志,而非割据一方之私。”

帐内一时沉默。徐荣的一名亲信忍不住插话:“可曹操出身阉宦之后……”

“哈!”陈群突然大笑,“将军也是这般认为?那吕布乃丁原义子,却杀丁原投董卓;为董卓义子,又杀董卓。出身如何,真的重要吗?”

徐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仍有顾虑:“我部多为西凉将士,与中原诸侯素有嫌隙……”

“这正是曹公英明之处。”陈群抓住机会,“曹公曾言‘唯才是举’,不问出身。西凉铁骑天下闻名,若能为我所用,必得重用。将军不信,可问于禁、乐进等人,他们原非曹公旧部,如今如何?”

陈群叹息:“将军,天下虽大,已无你容身之处了。”

徐荣颓然坐下。陈群说的没错,西凉军已成孤军,诸侯皆视他们为烫手山芋。帐外风声呜咽,仿佛三万将士的悲鸣。

“陈先生,”徐荣忽然抬头,“你为何敢独自来此?不怕我杀了你?”

陈群淡然一笑:“群临行前,曹公曾说‘徐荣义士,必不害使者’。况且……”他目光灼灼,“群观将军面相,非短寿之人。今日之局,将军心中已有决断,何必再问?”

徐荣突然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哽咽。他起身走到帐外,望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这些随他转战千里的西凉子弟,如今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仍紧握兵器,等待他的命令。

“李肃,”徐荣声音低沉,“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李肃跪倒在地:“末将……末将但凭将军决断!只是……”他抬头时已泪流满面,“弟兄们已经三天没吃顿饱饭了……”

徐荣陷入沉思。烛光下,他刚毅的面容显得格外凝重。

陈群知道火候已到,不再多言,静静等待。

良久,徐荣长叹一声:“陈先生果然辩才无双。但此事关系数千将士性命,容我再思量一夜。”

“理当如此。”陈群拱手,“明日此时,再来聆听将军高见。”

当夜,徐荣辗转难眠。他走出营帐,望着满天星斗。西凉的风似乎穿越千里,吹拂着他的面庞。他想起了董卓的暴虐,想起了同袍的离散,想起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兄弟。

“将军。”一名亲信将领悄然走近,“属下们商议过了,愿意追随将军,无论去向何方。”

徐荣心头一热:“你们……不怪我可能辜负了西凉子弟的名声?”

将领摇头:“将军待我们如手足,我们信得过将军的判断。况且……”他压低声音,“曹操确实比吕布强上百倍。”

次日黄昏,陈群如约而至。徐荣已在帐中等候,见他进来,起身相迎。

“陈先生,我已决定接受曹公美意。”徐荣郑重道,“但我有三个条件。”

陈群面露喜色:“将军请讲。”

“其一,我部将士须保持编制,不受歧视;其二,不参与与西凉旧部的内战;其三……”徐荣直视陈群,“若他日我认为曹公非明主,可率部离去。”

陈群略一沉吟:“前两条,我可代曹公应允。第三条……”他微微一笑,“将军多虑了。若真有那一日,恐怕是将军已不愿离去之时。”

当陈群带着好消息回到曹营时,曹操亲自出迎。听完陈群的详细汇报,曹操抚掌大笑:“长文不负所托!得徐荣,我得一支劲旅矣!”

程昱在一旁笑道:“主公慧眼识人,陈长文能言善辩,徐荣明辨是非,此乃天作之合。”

曹操意气风发:“传令下去,准备迎接徐将军!我要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几日后,徐荣率部抵达许都郊外。远远望去,只见曹操已率众文武在城外等候。徐荣心中一动,加快马速。

“徐将军!”曹操率先迎上,“久闻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徐荣下马行礼:“败军之将,蒙明公不弃,荣三生有幸!”

曹操亲手扶起徐荣:“将军何必过谦?从今往后,你我共谋大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