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 分类:同人 | 字数:67.2万字

第一百四十四章 贬官

书名: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7-26 04:34

当于敏中正在京城苦思对策之际,裴琅已经带着双卿回到了保定府。

他们先把俞滋兰送回了浙江俞家,又去了趟扬州,把吴玉阶交到了沈芸手上。

吴玉阶已经正式把名字改为了吴玠,正如裴琅预料的那般,爱子如命的吴应物完全没有反对。只是在从浙江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件事,叫裴琅知道了这家伙的小秘密。

原来他不知怎地看上了袁枚的二妹,非要拉着他哥顺道拜访一下袁家父母,还找了个义正言辞的借口,说什么袁枚久未归家裴琅身为好友理应代为探望。

裴琅被他弄得哭笑不得,这小子向来人小鬼大,总喜欢做些出其不意的事,没想到竟然连感情上也是如此。他只好告诉他兄弟人家已经订婚了,还是指腹为婚的娃娃亲。

吴玠明显受到了打击,一连好几天都精神不振,甚至还说既然如此他还读什么书。

这话听得裴琅火大,忍不住把他教育了一顿,这才叫他稍微正常了一点。

等到了保定后,他又把这事告诉了裴珲,惹得对方好一阵笑。

“过得可真快啊,连他都有喜欢的姑娘了。”裴珲感慨道。

“哥哥也不看看缃儿都多大了,更何况他这个做叔叔的。”裴琅笑着同他哥攀谈着。

裴珲已经知道了双卿的事,对他放弃会试的做法没说什么,只叫他好生磨炼画技。

裴琅知道他哥在担心他,怕他失去立身之本,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来到保定之后他的日子逐渐平淡下来,每天不是画画就是教小侄女认字,过得波澜不惊又很是惬意。

只是在于敏中的升迁风波传来后,他不禁忧虑起来,于敏中怎么看都像是被捧杀了,正常大员哪有升这么快的,最起码也得做出点实绩才好堵住别人的嘴。

他给于敏中去了几封信,得到的回复都是一切都好,不必担心。他不知道于敏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再劝又怕他心烦,只能边担忧边祈祷他是真的一切都好。

裴珲在保定的任期已满,等吏部考评过后就得换地方了。于枋想办法给他运作了一番,想尽量把他调到江南离家近的地方。

于汉翔的身子逐渐不好了,于枋希望于敏惠这个最得爷爷宠爱的孙女能陪在爷爷身边,送老人家走完最后一程。

原本一切都已打点妥当,结果调令下来后却叫人大跌眼镜,裴珲竟然被派往了海南做知县。

由知府降为知县,还是去天涯海角这种偏远的地方,简直与流放无异。于枋又惊又气,立刻就写信问于敏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敏中接到了他爹的信,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他总不能告诉他爹姐夫的调令是他亲手写的吧。

想到皇帝当时的表情,他那颗已经凉透了的心又燃起了怒火。皇帝显然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裴珲是裴琅兄长的事,这才特意把裴珲给贬了以替自己出气,还恶趣味地让他这个妻弟帮忙拟旨。

于敏中写字的手都在颤抖,却还得忍耐着规规矩矩地写完整篇旨意。

他没有回复于枋的询问,气得于枋又接连写了好几封来专门骂他。

于敏中干脆连看都不看,他知道爹不忍心让姐姐去海南那么远的地方吃苦,想暗示他让他帮帮忙,可他又有什么办法?他又做得了什么?于枋的责问只会让他更恨自己无能。

于枋忧心忡忡,差一点想辞官陪女儿一起去,他可见不得他的小棉袄金疙瘩离他那么远。好在于敏惠及时拦住了他,叫他收回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裴琅猜到了他哥为何会遭贬谪,对此深感愧疚。裴珲却不怎么在意,到哪里做官都一样,天高皇帝远或许还更方便。他宽慰裴琅不要难过,如果真自责的话就在路上照顾好祖母吧。

等接交手续一办完他们就得上路了,裴珲请了一个月的假,跟于敏惠一起回乡看望了于汉翔一回。

裴攸宁和裴玉缃两兄妹尚不知父亲被贬意味着什么,只对出远门充满了兴趣,快活得像两只叽叽喳喳的小鸟。

裴琅好容易才把人摁住了,抱着他们上了马车。

老沈氏年纪大了经不得车马劳顿,裴珲本想劝她跟裴琅一起留在家里,可老沈氏舍不得两个小重孙,说什么都要跟过去。

裴珲无法,只好带着一家老老小小出发了。顾虑到老沈氏的身体,他选了走水路,先走运河到天津港,再乘海船南下,直达天涯海角。

裴琅还是第一次见到清朝的海船,有点惊讶居然还能下海:“不是说闭关锁国,片板不得下海么?”

裴珲笑着解释道:“是不让民间的私船下海,官船该怎样还怎样,不让官船下海的话怎么跟四夷贸易?”

好吧,裴琅懂了,原来是双标啊。

他们乘的这艘船是往广州十三行拉货的,顺便接送一些往来的官员家眷们,裴珲亮出自己的调令后很快就被请上了船,船上人少,他分到了好几间房。

几杆白帆载着他们荡悠悠地飘向了蓝色的汪洋,从天津港到广州,几乎涵盖了全国的海岸线,等他们走到的时候,估计北方都已黄叶飘零了。

裴琅见无事可做,便搬着画板跑到甲板上写生,船员们偶尔见到了他笔下的风景,不免大为赞叹。

裴琅跟他们聊久了不自觉就熟络了,为了答谢他们的热情相待,他给他们每个人都画了幅肖像,结果被同行的其他船客知道后,也都纷纷请他帮自己作画。

裴琅无聊的海上生涯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幸好他带的颜料够多,不然就供应不上了。

裴攸宁和裴玉缃两个小家伙也被他的画吸引住了,小孩子偏爱花花绿绿的东西,他们对裴琅的颜料充满了莫大的兴趣,总想伸手摸一摸。

“你们也想画画呀?”裴琅笑眯眯地问他们。

两人忙不迭地点头。

裴琅便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张白纸,又帮他们调好颜料盘,叫他们画着玩。

小家伙们立刻兴奋了,趴在纸上涂涂抹抹,画得不亦乐乎。裴攸宁年纪大些已经会运笔了,他很注意观察裴琅的下笔方式,画出来竟也有模有样。

船行到广州就停了下来,他们又乘了另一艘民船来到了裴珲就职的县区。

裴琅原本还担心老沈氏她们会水土不服,幸好没有人出现不适的症状。

裴珲从金坛走的时候还特意带了一小罐家乡的土,是于敏惠挑出来仔细煮过又蒸好晾晒干净的,据说水土不服的时候吃一点就好了,也不知管用不管用。

海南的民风跟保定很不一样,裴琅在这里吃到了生平第一只椰子。裴珲管辖的县刚好临海,裴琅没事就带着双卿和两个孩子去赶海,玩到太阳下山了再回去。

或许是因为两个孩子长得都比较像裴珲的缘故,总有人把他们错认成一家四口,惊叹他们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大的孩子了。

双卿每次听到都捂嘴偷笑,她以前还不觉得,现在经别人一说才发现两兄妹跟裴琅这个叔叔长得是真的像,特别是裴攸宁,那眉眼跟裴琅简直如出一辙,跟裴珲反而不大相似,难怪总有人认错。

裴琅十分无奈,只能感慨遗传的神奇。

他偶然间跟老沈氏提起这事,老沈氏欢快地笑道:“宁哥儿不是像你,而是像他爷爷。”

裴琅又长得最像爹,叔侄两个可不就撞脸了么。

可惜裴琅对他爹没有任何记忆,只依稀知道那是个有家暴倾向的渣男,连裴珲都从不提起这个人。他陪老沈氏笑了两声,便再也不谈这事了。

待生活逐渐安顿下来之后,他收到了袁枚从京城寄来的信件。袁枚已经考中了进士,被分到翰林院做庶吉士,等三年期满后就能外放当知县了。

裴琅连忙写回信恭喜他高中,说自己这边也一切都好,叫他勿念。写到最后,他又忍不住多添了一笔,向他打听了一下于敏中的近况。

直接问于敏中肯定得不到真话,那人只会打着哈哈敷衍他,还是得拜托袁枚才好。

知道袁枚爱吃他,他又特意随信寄去一大包海产,都是经得住久放的,给袁枚的饭桌上添几道菜。

海南距离京城实在太遥远了,皇权的威力波及不到这里,如果不看衣着的话,裴琅都会觉得自己好像重返现代了,连呼吸都轻松了许多。

他又重新拾起了那个早有打算的规划,他想把南海的海岸线和群岛的坐标都标出来,这都是我们的国土,一定要留下足够多的证据证明。

以前是离得太远,现在近在眼前,再不行动就说不出过去了。他把这计划跟裴珲说了一下,在得到他哥的同意后他就带着双卿出发了。

经年之后,他又踏上了旅途,好在无论何时双卿都陪在他身边,跟他一起朝目标奋进。

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裴琅专门学了划船,还带了一堆救生工具和防身用的东西。虽然裴珲派了好几个衙役跟着他,但多准备些总是好的。

衙役们都是本地人,个个都是游泳的能手,对环境又熟悉得很,帮忙带路再合适不过。

他们都挺开心能陪裴琅出来,打着出公差的名义四处游玩的感觉太舒服了,按规矩出公差能领到双倍俸禄,这简直是带薪玩乐啊,再没有比这更美的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