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 分类:同人 | 字数:67.2万字

第十一章 年关

书名: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26 04:34

自沉塘一事后,裴琅着实消沉了不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以及跟双卿说话。他原本还担心自己跟双卿接触会惹来什么闲言碎语,却发现根本没什么人关注他俩,就连黄正浩在最初调侃过几句后,也变得见怪不怪起来。裴琅把这归因于两人年纪都还小,还没有达到封建礼教的抨击标准。他不禁松了口气,为自己还能保留一个倾诉对象感到庆幸。

然而他的这份消沉落在老沈氏眼里,就成了惊魂未定的证据。她一面暗自着急,一面把招魂计划提上了议程。

这日裴琅放了学回家,远远地便听见院子里一阵嘈杂,他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赶忙跑了进去。却见院里摆起了一张大大的供桌,桌上焚着香,放着些果肉点心等物,一个穿着黑黄道袍,头戴方巾的法师正转圈念叨着什么,另有一个青衣小童在忙着插旗升幡。

裴琅原地石化,有一种误入林正英片场的错觉。

老沈氏正站在一旁看着,见他来了,忙走过去欢喜地说:“六郎回来啦,这是天师道的张大仙,祖母给你请了过来,正布坛作法呢!待会儿叫他给你招招魂,驱驱邪。”

这场面裴琅还是头一次见,震惊过后只觉十分可笑。他对老沈氏说:“祖母,孙儿好好的,招什么魂啊,还是叫他们快走吧。”他无比希望老沈氏能快点打消这个荒唐念头。

老沈氏听了,不赞成地说:“六郎这些日子总是恹恹的,恐是吓跑了魂儿,又沾上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得让人家大仙瞧一瞧,做做法驱了才好!”

额...裴琅反省了下自己,觉得最近的表现确实有些反常了,对老沈氏也有些疏忽,才让她产生了这种想法。他愧疚于自己的情绪化,老沈氏是他的祖母,无论如何也不该忽视她的。他觉得招招魂让她安安心也好,便听从吩咐走到供桌前面,好让那位张大仙作法。

那张大仙见他站定了,便挥起被布包着的桃木剑大喝一声,然后高举双臂开始左右摆动起来,嘴里还叽叽咕咕地说着些咒语。从他开始作法的那一刻,裴琅就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最后憋的肚子都痛了。

如果能给这位大仙开个背景音乐就好了。裴琅遗憾地想着,他盯着舞动的桃木剑看了许久,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那上面包着的,不是自己的衣服么?!

张大仙舞完一曲后,接过童子递来的装满了狗血的瓷碗,对着桃木剑上的布衣连喷数口,然后从衣袖里抽出一道符咒放到燃着的香上烧了,又叫童子拿了干净的碗来盛了些香水符灰。

裴琅想到一种可能,顿时警觉起来,头皮发麻地看着那童子在兑符水。果不其然,等童子兑好后,张大仙便端着那碗黑糊糊的符水走到了裴琅面前。他一面用手指在裴琅身上四处点着,一面说:“天门开,地门开,妖魔鬼怪快离开!”这样说了三遍后,他才把碗放到裴琅手里,示意裴琅喝下去。

裴琅端着碗犹豫了半天,方才在老沈氏的催促下狠下心来,闭着眼仰头喝了。

张大仙等他喝完,把桃木剑上的衣服解下来递给老沈氏,并嘱咐道:“驱魔之法已成,但此衣仍需叫令孙穿上三日,三日之后,魂魄自然尽归矣。”

老沈氏千恩万谢地接了,拿出两吊钱作为此次法事的酬劳,又将供桌上的点心等物事一并包了送给那张大仙。张大仙笑眯眯地收过去,临走前还对老沈氏说:“贫道单名一个闯字,道号无尘,现居南山观修行,福主若再有此类事,尽管去观里寻我就是。”

老沈氏连连答应,直把二人送出大门才返回来。她把那件沾满狗血的衣服抖开,向裴琅说:“六郎,快把这衣裳穿在身上,三天后再脱下来。”

裴琅死死盯着衣服上的斑斑狗血,只觉那狗血要蔓延到自己脑子里。他哀求着说:“祖母,孙儿明日还要上学呢,穿成这样,起不要被人笑死。”

老沈氏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谁家招魂不是这样的,六郎莫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裴琅哀求无效,只能颤巍巍地穿上这件这件血淋淋的衣裳。他慢慢扣好最后一颗扣子,然后挺了挺脊背,颇有种视死如归的凛然之气。

但在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他还是在半路就把它脱了下来塞进书箱里,等放学之后再穿上去回家,避免了再次沦为全班的笑柄。就这么过了三天,老沈氏才终于叫他不必穿了,裴琅如释重负。

之后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年关将至,班上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活跃,显然大家都无比盼望过年。

腊月十日这天,庄先生宣布一年的课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互相告别。裴琅被这种气氛感染,也不禁雀跃起来。他一路哼着小调往家走,对即将到来的第一个春节充满了期待。

等进了家门,便有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六郎今日倒是欢快得紧。”

“哥哥!”裴琅惊喜地喊道,“哥哥回来了!不是说要到腊月十三才能到么?”

裴珲戏谑地看着他说:“怎么,为兄提前回来,令六郎不开心了?”

“哪儿会”裴琅连忙否认“是惊喜,惊喜!”

裴珲笑起来,他隔着厚厚的帽子摸了摸裴琅的脑袋说:“过了年,六郎又长了一岁,今年跟哥哥一起贴春联吧。”

贴春联?裴琅眼睛亮了亮,连忙答应下来。裴珲见状,又笑了起来。

过年,需要准备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老沈氏忙着做各种点心食物,他们兄弟二人就负责砍柴挑水,打扫庭院。

好容易到了二十八这日,裴珲从书房拿出几卷红纸,按尺寸裁成一张张长短不一的条状,又叫裴琅磨了墨,用纸镇压好,便挥笔写起来。裴琅在一边念着,发现都是些前世从未见过的,想来许是裴珲自己写的了。裴珲一连写了好几幅,直到每间屋子都够贴了才停笔。

他让裴琅去调糊糊,自己则搬了张梯子,打算从正门开始贴。

裴琅端着半碗糊糊跑到门外,细细地把它们抹到门联背面,每抹好一张就递给裴珲一张,然后帮他扶着梯子,看着他一级级爬上去贴。老沈氏也在一边指点着,以免他们贴歪了。

七幅门联用了大半天才全部贴好,裴琅看他贴看得心痒痒,恨不得自己也贴贴试试。裴珲见了便笑着说:“那边还剩些单的,六郎自个儿贴了罢。”

裴琅满口答应,他把那些春联一一贴在对应的位置上,在放粮食的屋子里贴上“五谷丰登”,在院里的树干上贴上“天与长春”,在鸡棚上贴上“六畜兴旺”...不一而足。贴好了春联,他又去贴门神,他这边刚贴好,那边裴珲又喊他过去帮忙挂红灯笼。等全部弄好后,他满意地看着红彤彤的院子,心里生出一股自豪来。

除夕晚上,他又跟裴珲一起放了串鞭炮,这时家家户户都是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

老沈氏准备了一桌极为丰盛的年夜饭,她先领着他们拜了拜父祖的牌位,才开始坐下吃饭。期间,裴珲又带着裴琅向她磕头问礼,老沈氏笑呵呵地给他们每人一个红包,里面包着一对银裸子。

吃了饭就是守岁,这年头没有春晚可看,守岁其实是件很无聊的事,好在裴珲博学,拣了许多趣事笑话说给他们听。裴琅也说了许多前世的段子,权当是自己现编的,倒也把老沈氏逗得乐不可支。一家人围炉夜话,有说有笑的,当真是其乐融融。

快到子时的时候,老沈氏又煮了锅饺子给他们吃,等他们吃完,便催他们休息,第二天还要早起拜年。

裴琅也确实困极了,刚沾了床就沉沉地睡了过去。他觉得自己才睡了没一会儿,就听见裴珲在喊他起床了。

裴琅极不情愿地睁开眼,他看了眼窗外,还是黑漆漆的一片,离天亮只怕还早着。他相当无奈地从热烘烘的被窝里爬起来,心想果然古今春节对人的摧残都是一样的。

裴珲把手里的衣服鞋袜放在床边,帮他拧了条热毛巾擦脸,说:“祖母给你做的新衣服鞋子都在这儿了,六郎一会儿记得穿上。”

呀,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裴琅暗埋怨着自己的大意。他看了看裴琅,果见对方也是一身的簇新,便把昨天的衣服推到一边,拿起裴珲刚刚放下的穿了。

等他穿戴好走进院子里,才发现裴珲已经把该放的鞭炮都放完了,只留下满地的红纸屑。

“六郎睡头好,这么大的声响都没能把你震醒。”裴珲打趣道。

裴琅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老沈氏在正堂摆了两张太师椅,又在桌上摆满了糖果,等着别人来拜年。她今天也是衣着一新,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还戴了幅镶着银边的抹额,显得极有精神。

裴珲携裴琅给她拜年,她笑呵呵地喊他们起身,然后就催着他们用早饭。等他们刚吃完,外面就传来一串串络绎不绝的拜年声,老沈氏忙迎了出去。

裴珲见此,便也拉着裴琅出了门,挨家挨户地给人拜年去了,一圈下来,倒是收获颇丰。裴琅摸着腰间鼓鼓的荷包,心里明白这不过是礼尚往来,兴许老沈氏发出去的要比他们兄弟收的还多。

整个裴氏宗族,除了裴许氏家中儿子新丧不宜见喜之外,其余人家他们都走了一遍。只是在给裴庆拜年的时候,裴琅还是忍不住膈应了一下。

初二那日清晨,裴琅又跟着裴珲去祖坟给他们父亲和祖父烧了纸,磕了头。裴琅留意了下,却没有发现他们母亲的坟头,裴珲给父祖磕完头便带裴琅走了,也从没提起过这事。裴琅看他神色自然,只能猜测着莫非是因为女子地位太低,死后不能进祖坟享受子孙香火供奉的缘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