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 分类:同人 | 字数:67.2万字

第二十章 母亲

书名: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07-26 04:34

“母亲?”裴琅一副见了鬼了的表情,他母亲不是死了么?听他哥这意思似乎还活着?为什么他不知道,该怎么掩饰他的无知?谁料裴珲见他这副反应,反倒羞愧起来,揽着他道:“这事原是哥哥不对,你那时候还小,故而一直骗你说母亲过世了,难怪你一时无法接受。”

“真的还活着?”裴琅惊讶了。怪不得上次祭祖的时候没见到他母亲的墓碑,他还以为是女人地位低不能立碑呢,原来是还活着啊。是了,哪有给活人立墓碑的。

“是”裴珲肯定道“母亲她在扬州,等下聘后我带你去见她。”

“她为什么不回来呢?”裴琅不解,撇下孩子独居扬州?想想就好寂寞。

裴珲斟酌了一下,方才慢慢说道:“她。。。她已有了新家,不能回来了。”

“恩?”

“我是说,她已改嫁了别人,生了新的孩子,不能再和我们生活了。”裴珲艰难地说道“不过她是个好人,六郎你莫怨她。”

“她嫁给谁了?过得好么?”第一次在这儿见到改嫁的女人,还是自己的母亲,裴琅有些激动。

裴珲虽然觉得裴琅的反应有些奇怪,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解释道:“是扬州的一个吴姓商人,对她。。。应当是极好的吧。”横竖比父亲待她好就是了。

“为什么她可以改嫁呢?”裴琅问出了最好奇的一个问题,他还记得双卿父亲去世时庄先生逼他姐姐发的绝不改嫁的誓。

“是我让她嫁的”老沈氏接口道“芸儿是我儿媳,也是我娘家侄女,我不忍她同我一般青春守寡,便叫她另嫁了,这个家有我一人操持就够了。六郎若有怨言,就怨祖母罢。”

裴琅呆住了,没想到居然是老沈氏的主意,还真是意外。他赶忙表态道:“怎么会怨祖母呢,只要母亲能过得舒心,怎样都成的,该感谢祖母才是。”

“好孩子”老沈氏欣慰道“真是兄弟俩,三郎当时也是这么说的。”

裴珲轻轻笑了笑,抚了抚裴琅的光脑门。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又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种种劣迹,这才会答应母亲改嫁,即便如此心里也不是不介意的,六郎没有经历过这些,竟也能对此毫无芥蒂,真是难得。

五月的江南花红柳绿,在裴珲顺利提亲后的第二日,裴琅又一次坐上了令他五脏六腑都移位的马车,踏上了前往扬州探母的旅程。

“哥哥,咱们继父叫什么名字啊?”裴琅把头从车窗外收回来问道。

裴珲被这个称呼噎了一下,漠然道:“吴应物。六郎记着,不许叫继父。”

“为何?”

“难听。”

“那叫吴叔如何?”

裴珲想了想,道:‘这个还行。”

“母亲是怎么认识他的?”裴琅问道,莫非是老沈氏介绍的?

“他们。。。”裴珲边回忆边说“他们一早就认识。祖母还未出嫁的时候,沈家就和吴家是邻居了。母亲和他年岁相仿,许是自幼一道顽到大的罢。”

“那为何要嫁给父亲呢?”裴琅不解,青梅竹马的,直接在一起岂不便宜?

裴珲苦笑道:“这我也不大清楚,左右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裴琅忍不住脑补一出青梅竹马虐恋情深终得团圆的大戏。

裴珲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倚着靠垫闭目养神起来。

马车在一条铺满青石板的宽巷里停下,裴琅如逢大赦,赶忙从车上跳了下来。裴珲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一路可真长啊”裴琅感慨道,也太颠簸了。

裴珲从车上抱下几个盒子对他道:“你也来拿一个,记得到时候不要失礼。”

裴琅依言接过去捧好。

两人正准备去扣门,却不想有人在身后吆喝道:“那是谁家的马车?堵门口了,让一让。”

两人忙叫车夫把车挪个位置,后面的马车驶过来,也在门口停住,下来一个穿着黑色长衫的中年人。那人见到他俩神色有一瞬间的恍惚,迟疑了一阵才开口道:“你们是。。。是芸娘的孩子吧。”

“正是,您便是吴叔罢?”裴珲抱着礼盒无法拱手,便微微躬身道“晚辈裴珲,这位是小弟裴琅,特来拜见母亲,贸然登门,还望见谅。”

“哪里哪里”吴应物爽朗一笑,热情地招待他们进门“一路走得辛苦了罢,我这就叫人去后院喊芸娘,咱们先去正厅等着,喝杯茶歇息歇息。”

一个僮儿跑来接过他们手上的东西,裴珲道了句谢,便拉着裴琅跟他进去。

吴家的院子虽然小巧但很别致,下人也只有寥寥几个,配着满院的紫藤绿萝显得甚是幽静。

很快到了正厅,方才的僮儿又忙不迭跑来倒茶。吴应物请他们落座,道:“芸娘很快便来。”

话音刚落,一个白净秀丽的女子便急步走了进来。

裴珲见到她,倏地站了起来,裴琅见了也赶忙随着站起,心想这大约就是他们的母亲吧。

“珲哥儿”沈芸愣愣地盯着裴珲,刚张口便有了哭音。

吴应物担忧地看着她道:“芸娘。。。”

沈芸努力压下情绪,回他一个安抚性的笑容道:“我没事的,你且去罢,让我们娘儿三说说话。”

吴应物点点头,走了出去。

待他一走,沈芸再也压抑不住,对着裴珲哭起来:“珲哥儿。”

“母亲”裴珲哽咽道“您还好么?”

沈芸说不出话来,只不住地点头。

裴珲也明白自己问了废话,她过得好自己不是早就知道了么。在裴家的时候,她是那样消瘦,镇日愁容满面,哪有一丝年轻女子的样子。如今虽已步入中年,看起来反倒比当年还要年轻,面色也再不像当年那般蜡黄了。

裴珲稳住情绪劝慰道:“母亲切莫再伤心了,这是六郎,母亲您瞧瞧。”

“六郎,琅哥儿。。。”沈芸含泪走过去抱着裴琅,仔细打量着他道“都这么大了,快和母亲一样高了。这么多年不曾去看你,你怨我么?”

说着不禁悲从中来,又靠着裴琅肩头哀哀哭了一回。

“母亲别哭了”裴琅道“我知道母亲虽不能去看我,心里也是念着我的,怎会怨母亲。”

想到前世自己那位唠唠叨叨爱操心的母上大人,裴琅感叹一声,本来想说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

等沈芸好容易止住眼泪,裴琅扶着她坐好,慢慢说道:“有件喜事还要告诉母亲,哥哥快要成婚了。”

“果真?”沈芸惊喜地抬头看着裴珲“珲哥儿,是谁家的姑娘?”

“是于家的”裴珲轻声道“据说是个品行端淑的好姑娘。成婚那日,母亲能来受儿子一礼么?”

沈芸激动地攥紧了帕子,连声道:“我一定去的。”

裴琅见她不再一味伤心,便拣些高兴事儿说给她听:“母亲您不知道哥哥有多厉害,乡试一次就中了,会试也是一次就中,等下一科参加了殿试就是进士了。”

裴珲蹲下身子仰视着沈芸道:“朝廷明言进士即可恩荫其母,母亲,儿子给您挣一副凤冠霞被可好?”

“好,好”沈芸勉强收回去的眼泪又哗哗地流出来,不住地拿帕子擦着“珲哥儿,我真觉对不住你们,让你们那么小就没了母亲,我,我没脸面享你们的福。”

“十二年,母亲”裴珲接过帕子替她擦眼泪“您养了我十二年,让您走也是我同意的,这话六郎可以认同,我却不能啊。”

裴琅推算了下,沈芸是在裴珲十二岁的时候改嫁的,裴珲比自己大十岁,那当年自己才两岁——不过自己是六年后才穿来的,所以沈芸并没有亏欠自己什么。

沈芸道:“我又何尝不想带你们走,可是如此一来姑母便没了依靠,礼法也不许。可琅哥儿还那么小,我真是为难。”

“我有祖母照料,有哥哥疼爱,一切都好。”裴琅安慰道“儿子们都好,母亲也该好好的才对。”

“我,我也很好。”沈芸低头道。

“这不就皆大欢喜了么?”裴琅笑道“母亲走了,三个人都好;母亲留下来,三个人都不好。这样看来,母亲还是走的好。”

“这是何意?”沈芸不解地问。

裴琅答道:“母亲留下来过得不好,必定整日愁苦,即使把我们都照料得很好,可眼见母亲难过,做孩子的哪里就能真的开心呢?母亲走了一来自己能过得好,二来我们有了开心事儿也能放心大笑,不必考虑母亲的心情了。难道不好么?”

“母亲不必为此愧疚,让您走是祖母的主意,也经了哥哥同意,如今我也认为好,母亲还愧疚什么?”

“可我终究。。。”沈芸话未说完,便有一道响亮的童音传来——

“娘,咱家来客人啦?”

三人扭头向外望去,见迎面跑来一个五、六岁的幼童,咋咋呼呼地就往屋里冲。

“阶儿,今日怎么这么早就散学了?”沈芸起身拦住他,红着脸向裴琅介绍道“他叫吴玉阶,阶儿,这是你二哥哥,你还未见过罢。”

吴玉阶好奇地瞅着裴琅,问道:“怎么又来一个哥哥?”

“阶儿”沈芸轻声斥责道。

裴琅捏了捏他的圆脸,好笑地问:“怎么?不欢迎我?”

“没有没有”吴玉阶鬼灵精“以前只知道大哥哥,不知道还有一个二哥哥。”

沈芸显得有些局促,不安道:“阶儿,去找你爹顽罢,你爹想你了。”

“不去”吴玉阶把书箱扯下来道“爹爹天天见,哥哥们却不常见,二哥哥还是头一次见,我要陪哥哥。”

裴琅看着吴玉阶的书箱感觉分外眼熟,吴玉阶见他盯着自己的书箱,便献宝似的说道:“这是娘给我做的,好看吧?”

裴琅想到了家里那个同样用细竹篾编织的旧书箱,当时自己还感叹了制作人的用心,原来竟是沈芸做的。他伸手摸着眼前这只书箱上崭新的竹篾纹理道:“是很好看。”

吴玉阶见自己的书箱得了夸奖,开心地笑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