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 分类:同人 | 字数:67.2万字

第四十八章 八股

书名:览清记 作者:张说怿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26 04:34

裴琅听他这么说,心里升起一股带坏好孩子的罪恶感。“你可别做傻事啊。”他提醒道。

“放心罢,我晓得分寸。”于敏中信心十足地说道“我先跟俞家沟通一二,倘若他们家同意配合自然再好不过;倘若不同意我就去劝祖父,实在劝不住再这样。”

裴琅点点头,又陪他说了会儿话才转过身去。

丁尔戬像往常一样掐着时辰走进教室。他仍旧穿着一身青布衣裳,头戴雀顶,足蹬长靴,浑身上下充斥着使不完的精气神儿。他把书重重地往讲台上一撂,高声道:“今日不讲新课,我打算跟诸位聊聊何谓八股。”

众学生一听不讲课了,顿时欢呼雀跃起来,纷纷嚷嚷着想听他讲。

丁尔戬示意他们安静,然后慢慢讲道:“八股者,乃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之总称,始于北宋神宗时的王临川变法,历时数百年绵延至今。”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一开口便吸引住了众人的心神。

“八股以儒学为宗,集汉赋与魏晋骈体文之所长,承策论与律诗对偶韵之严谨,乃诸类文章之集大成者。”他边讲边在讲台上踱着方步“八股之‘股’有‘比’之意,因此八股文又称八比文。《诗经》有云:比者,喻也。比喻手法在八股文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他讲话文言气息太重,裴琅听得很是吃力,不得不拿起纸笔先记录下来,留到以后慢慢理解。

丁尔戬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说话方式旁人听起来是否费力,仍自顾自地说道:“八股因其紧贴时事,故又称时文;因其内容源自四书,故又称四书文;因其乃皇帝下命所做之文,故又称制义或制艺;因其正文分为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联,故而得名四联八股。”

“八股文虽名为八股,其程式却并非一成不变。具体作文时可有所更改,六股、十股、十四股皆可。但论点必须固定在八个,即从八个方面阐述文章主旨,字数在三百至七百之间。”

“八股文虽然字数颇少,但其写作方法却是无穷无尽的。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股对和结尾六部分组成,其中破题手法便有明破、暗破、顺破、倒破、正破、反破、分破和对破八种;承题有直接、陡接、紧接、缓接和遥接五种。”

他往台下巡视了一圈,然后接着道:“起讲也有直起、陡起、引起、另起和按题大概起五种;入题九种,股对八种,共三十六种。这三十六种互相组合,就成无穷无尽之势。”

裴琅第一次听人把八股文的种种方法总结得这么详细,不禁竖起了耳朵边听边记,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众所周知,八股文的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以阴阳上去入五音构成文章,使全文听起来好听,读起来有劲,如诵如歌。因此八股文不光是为了看,更是为了读。”

丁尔戬说到这里,突然问道“尔等可知为何只考四书五经?”

这话问住了班上一大批人。

于敏中思考了一会,举手道:“盖因四书五经乃是圣人所做,考这些便于弘扬圣人之言,宣扬教化之功。”

“是一个方面。”丁尔戬道“但还没到点子上,还有何人有不同意见?”

全班鸦雀无声,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还有什么原因。

“裴琅。”丁尔戬点名道“你对此有何看法?”

裴琅还在抄写他之前说的那些话,冷不丁地被喊起来后不由呆愣住了,片刻后才试探性地答道:“许是因为书籍纸张太过珍贵,仅四书五经流传甚广,比较好买到?”

丁尔戬听后赞许道:“勉强答道点子上了,坐罢。”

裴琅忐忑地坐了回去。

等他坐好后,丁尔戬又问了另一个问题:“朝廷大兴科举是何目的?”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众人举着手抢答道:“选拔人才,辅佐君王!”

“选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丁尔戬又问道。

这回众人的口径就不那么一致了,有的说选的是才高八斗者;有的说选的是德行高深者;还有的说要选德才兼备者。

丁尔戬耐心地听他们一一说完才开口道:“尔等所言皆有道理,只是和敏中方才说的一样,没到点子上。”

众人皆疑惑地看着他。裴琅也十分好奇,便抬头看着他,等他的解释。

“尔等方才也说了,科举选拔的人才是为辅佐君王之用,如何辅佐?”丁尔戬朗声道“唯有做官!科举选的就是做官的人才。不是吹拉弹唱的人才,也不是诗词歌赋的人才,而是做官的人才!尔等务必谨记这点。”

“知道了。”裴琅跟着众人答应道,却还是不明白这二者有何不同。

丁尔戬许是看出了他们的疑虑,清了清嗓子道:“既然科举要选做官的人才,诸位便须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做官的人才。简单来说便是按章办事、中规中矩,不可标新立异。”

裴琅似有所悟。

“这便是王文公为何废诗赋而兴八股的原因。”丁尔戬缓缓道“诗词歌赋贵在推陈出新,以诗赋选拔的人才或愤世嫉俗,或个性飞扬,放荡不羁,比如李太白,苏东坡等。此皆人杰也,却不适宜做官。”

“然八股一道贵在因循守旧,恪守规范,因此以八股选拔的人才才是做官的上上之选。”丁尔戬道“尔等将来都是要步入科场的人,弄明白这点尤为关键。科举考试选的不是孤标傲世的才子,朝廷需要的也不是才高八斗的文曲星,而是老成持重的能臣干吏。”

裴琅总算听明白了。他只以为科举限制了人的思维,扼杀了人的创造性,今日听丁尔戬这么一说才觉得以前对科举的认识太片面了。

它从一开始选的就是国家管理人员,而不是文学创作人才啊。后人批判它往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却忽略了它诞生的根本目的——服务于国家机器。

认清了这一点后,裴琅便不再觉得科举考试可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