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红楼:贾琮崛起

作者:绫绫依 | 分类:军事 | 字数:139.1万字

第425章 凤藻陈情

书名:红楼:贾琮崛起 作者:绫绫依 字数:2.7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承乾宫东配殿的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甄沐瑶深吸一口微凉的秋日空气,定了定神。

她身着新制的妃位常服。

一件月白色绣折枝玉兰的宫装,外罩同色云锦坎肩,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簪着象征淑妃身份的赤金点翠嵌珠步摇,端庄典雅。

锦书捧着那个深蓝色的锦匣,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娘娘,是直接去御书房求见陛下吗?”

锦书轻声问道,眼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甄沐瑶脚步未停,目光沉静地望向凤藻宫的方向,声音清晰而坚定。

“不,先去凤藻宫拜见皇后娘娘。”

锦书微怔,旋即了然。自家娘娘行事,从来都是周全稳妥,深谙礼数。

凤藻宫外值守的宫女太监见到新晋的淑妃娘娘驾临,立刻躬身行礼通传。

紫鹃闻讯快步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

“奴婢给淑妃娘娘请安。娘娘快请进,皇后娘娘正在暖阁歇息。”

甄沐瑶微微颔首:“有劳紫鹃姑娘。”

步入熟悉的凤藻宫暖阁,温暖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黛玉正斜倚在临窗的软榻上,手中拿着一卷书,小腹处的弧度在杏子红的家常袄子下愈发明显。

见到甄沐瑶进来,她放下书卷,脸上露出温婉的笑意,作势要起身。

“淑妃妹妹来了,快坐,不必多礼。”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甄沐瑶依礼福身,姿态恭谨。

“快起来。”

黛玉示意紫鹃搬来绣墩放在榻前,“妹妹刚迁宫,诸事可都安置妥当了?承乾宫那边还缺什么?”

“谢娘娘关怀,内务府安排得极为周全,并无短缺。”

甄沐瑶依言坐下,目光清澈地看向黛玉,

“臣妾今日前来,一是谢恩,叩谢娘娘恩典,赐予‘淑妃’之位,更赐居承乾宫东配殿,沐瑶铭感五内。”

她再次微微欠身。

黛玉含笑虚扶。

“妹妹性情温婉,持身以正,这‘淑’字当之无愧。赐居承乾宫,亦是盼妹妹能安身立命,和睦宫闱。你我姐妹,无需如此客套。”

甄沐瑶抬起头,直视着黛玉温润却洞察的眼眸,语气带上了一丝郑重。

“娘娘体恤,沐瑶感激。今日前来,其二,也是想向娘娘禀明一事。”

黛玉见她神色认真,也坐直了些:“妹妹请讲。”

甄沐瑶示意锦书上前,接过那个深蓝色的锦匣,双手捧至黛玉面前,轻轻打开。

“这是……?”

黛玉的目光落在那叠厚厚的、书写工整的素色笺纸上,首页《商税厘革条陈》几个清秀有力的楷书清晰可见。

“回禀娘娘,”

甄沐瑶的声音沉静而清晰,“这是臣妾入宫前,结合甄家旧日经营之得失,并阅览了部分户部近年税赋卷宗与地方呈报后,草拟的一份关于改革现行商税的条陈。”

黛玉眼中瞬间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随即化为深切的探究与隐隐的钦佩。

她原以为这位新封的淑妃,带着太上皇的托付而来,所求不过安稳与体面,未曾想……她竟有如此胆识与抱负!

“商税改革?”

黛玉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她伸手从锦匣中取出了最上面的几页纸,快速浏览起来。

条陈开篇便直指时弊:名目繁多、征缴混乱、吏员勒索、商户偷漏、国库虚耗……条分缕析,一针见血。

“是,”

甄沐瑶迎着黛玉审视的目光,毫不退缩,条理清晰地阐述核心,

“臣妾愚见,欲解国库之困,开源节流,商税实为一大可图之利。然现行税制弊端丛生,非但税源流失严重,更滋扰地方,败坏吏治。此策意在化繁为简,统一税率,推行印花税票,设立独立稽查司,并辅以商贾信誉评级之制……”

她简洁而精准地概述了条陈的核心措施,虽未展开细节,但那清晰的思路、对经济事务的熟稔以及那份锐意改革的勇气,已然让黛玉刮目相看。

黛玉一边听着,一边快速翻阅着手中的文稿。

她看到那些具体的税率设想、印花税票的防伪设计、稽查司的权责划分、商誉评级的操作细则……

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仅是女子的聪慧,更有经世致用的务实眼光和缜密心思。

这绝非一时兴起的闺阁笔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极具可行性的治国良策!

黛玉放下手中的纸张,抬起头,看向甄沐瑶的目光已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惊叹与激赏。

“沐瑶妹妹!”

她轻唤一声,语气中带着真挚的感慨,

“此策……此策实乃济世良方!条理之清晰,见解之深刻,切中时弊之精准,便是朝中许多饱读诗书、久历宦海的老臣,恐也未必能及!”

她顿了顿,眼中是深切的钦佩:“妹妹有此大才,有此为国分忧之心,实乃陛下之福,大乾之幸!太上皇指婚,真是慧眼识珠!”

黛玉深知,国库空虚是新朝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份条陈的价值,不可估量。

甄沐瑶被黛玉如此直白的赞誉说得脸颊微红,但眼神依旧清亮坚定。

“娘娘谬赞,沐瑶愧不敢当。此策不过是一家之言,纸上谈兵,其中疏漏与施行之难处必然不少。唯盼能抛砖引玉,为陛下与娘娘分忧一二。”

“妹妹过谦了。”

黛玉正色道,“此等关乎国计民生之策,非有真知灼见与经世之才不能为。陛下此刻应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妹妹此策,正当其时!”

她将文稿小心地放回锦匣,合上盖子,郑重地递还给甄沐瑶,

“妹妹速去御书房求见陛下吧。本宫想,陛下见了此策,定会如本宫一般,既惊且喜,更会深感欣慰。”

她眼中带着鼓励和支持。

“去吧,莫要耽搁了。本宫在此,静候妹妹佳音。”

黛玉明白,这份条陈不仅关乎国政,更是甄沐瑶在宫中立足的关键一步。她乐见其成。

“谢皇后娘娘!”

甄沐瑶心中大定,起身接过锦匣,再次深深一礼。

黛玉的理解、肯定与支持,让她前路更加明朗。

......

御书房内,墨香浓郁。

堆积如山的奏章几乎淹没了宽大的紫檀御案。

贾琮身着玄色常服,眉头微锁,正提笔在一份关于西北军粮调拨的奏折上写下朱批。

常禄垂手侍立一旁,大气不敢出。

“陛下,淑妃娘娘在殿外求见。”

一名小太监轻步进来,低声通禀。

贾琮笔锋一顿,有些意外。

甄沐瑶刚册封不久,迁入承乾宫,此时求见……

“宣。”

他放下朱笔,身体向后靠了靠,揉了揉眉心,眉宇间的疲惫稍缓。

片刻,甄沐瑶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她手捧锦匣,步履端庄,行至御案前数步,盈盈下拜。

“臣妾甄沐瑶,参见陛下。”

“爱妃平身。”

贾琮声音温和,带着一丝询问,

“可是承乾宫安置有何不便?”

“回陛下,承乾宫一切安好,谢陛下挂心。”

甄沐瑶起身,目光沉静地望向贾琮,

“臣妾此来,是有一物,想斗胆呈于陛下御览。”

她双手将那个深蓝色的锦匣捧起。

常禄立刻上前接过,小心地放在御案一角。

贾琮的目光落在锦匣上,那缠枝莲纹的暗绣透着雅致。

“哦?是何物?”他示意常禄打开。

匣盖开启,露出里面厚厚一叠装订整齐的素色笺纸。首页《商税厘革条陈》几个字映入眼帘。

贾琮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伸出手,取出了最上面的一叠。

御书房内一时间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贾琮看得很快,但异常专注。初时是审视,旋即眼中便流露出惊异。

那剖析弊政的犀利,那化繁为简的思路,那印花税票的设计,那稽查司的构想,那商誉评级的创新……

一条条,一款款,无不直指要害,切中时弊,且构想精妙,极具操作性!

这绝非寻常闺阁女子能有的见识!

他越看,神色越是凝重,眼中的惊异渐渐化为深沉的震动与难以掩饰的激赏。

这份条陈的价值,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国库空虚是他心头大石,开源节流迫在眉睫,而商税这块难啃的骨头,正是关键所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