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红楼:贾琮崛起

作者:绫绫依 | 分类:军事 | 字数:139.1万字

第367章 封王宴

书名:红楼:贾琮崛起 作者:绫绫依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暮春时节,东宫旧邸焕然一新。

朱漆大门洞开,金钉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门前车水马龙,冠盖云集。

象征着亲王威仪的玄底金绣蟠龙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禁卫森严,盔甲鲜明。

肃杀之气与府邸内传出的丝竹管乐之声交织,形成一种奇特的、令人屏息的威压与繁华。

今日,是睿亲王赵琮的封王大宴。

王府正殿,宏阔庄严。

蟠龙金柱撑起雕梁画栋,鎏金蟠螭纹藻井在烛火映照下流光溢彩。

殿内早已高朋满座,勋贵宗亲、朝堂重臣济济一堂。

贾琮身着亲王常服,玄色为底,金线绣四爪团龙,腰束玉带,头戴七旒冕冠。

他立于大殿主位之侧,身姿挺拔。

他面上带着雍容笑意,正与几位身着超品国公服色的勋贵寒暄。

“殿下英武不凡,实乃我大乾之福!辽东定边、夷州靖海,功在社稷,如今认祖归宗,更是天命所归!”

镇国公牛继宗声如洪钟,毫不掩饰对贾琮的推崇。

“牛国公过誉了,仰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罢了。”

贾琮含笑举杯,姿态谦和却自有气度。

神武将军柳芳大步上前,他身形魁梧,面容刚毅,此刻对着贾琮深深一揖,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与发自肺腑的敬佩。

“殿下!末将柳芳,今日得见殿下开府建牙,心中唯有敬服二字!殿下于辽东力挽狂澜,生擒奴酋,扬我大乾国威;于夷州荡平倭寇,靖清海疆,保沿海万民安宁!此等赫赫战功,彪炳史册,实为我辈武人之楷模!末将敬殿下一杯,愿殿下福泽绵长,为大乾再立不世之功!”

柳芳这番话,字字句句都在称颂贾琮实实在在的军功伟业,绝口不提立场,但那激昂的语气与恭敬的姿态,已将他的立场表露无遗。

他双手高举酒杯,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尽显军旅本色。

贾琮看着柳芳,眼中流露出真诚的赞许,亦举杯回敬。

“柳将军谬赞了。辽东、夷州之功,皆赖将士效死,百姓同心。将军忠勇,本王亦素有所闻。请!”

他亦饮尽杯中酒。

两人这番对饮,虽无直接效忠之言,但那份惺惺相惜已昭然若揭。

殿内依附贾琮的武将们无不面露振奋之色。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上前。

此人正是九省都检点王子腾,他今日前来,神色间带着明显的不自然与一丝强压下的怨愤。

他捧着一个锦盒,躬身道:“下官王子腾,恭贺睿亲王殿下开府之喜。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望殿下笑纳。”

他的语气虽恭敬,却缺乏温度,眼神更是刻意避开贾琮的直视。

贾琮的目光落在王子腾身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冷意,随即化为一片深潭般的平静。

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周围人耳中:

“王子腾大人能来,本王……甚是意外。”

王子腾身体微微一僵,贾琮没有伸手去接那锦盒,只对旁边侍立的内侍微微颔首。

内侍立刻上前,恭敬地接过了锦盒。

“王大人有心了。”

贾琮的语气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请入席吧。”

王子腾如蒙大赦,又觉颜面尽失,含糊应了一声,几乎是逃也似的退入了席中,额角已渗出细汗。

这一幕落在众人眼中,心思各异。

另一边,以毕自严为首的部分文臣,虽也依礼道贺,但神色间明显带着更深的思量。

毕自严捻须不语,目光沉静,偶尔与贾琮视线交汇,彼此心照不宣地点点头。

而一些依附温体仁、忠顺王的官员,则面色僵硬,强颜欢笑,杯中的酒液仿佛都带着苦涩。

......

王府后苑一处临湖的敞轩内,又是另一番景象。

敞轩四面垂着薄如蝉翼的鲛绡纱,湖光水色与园中盛放的牡丹芍药交相辉映。

轩内铺设华丽地毯,紫檀木案几上摆满御赐珍馐。此处衣香鬓影,环佩叮咚。

主位之上,端坐着睿亲王正妃林黛玉。

她身着亲王妃规制的蹙金绣鸾凤穿牡丹纹样正红吉服,云鬓高绾,戴赤金点翠嵌红宝石头面。

华服重妆之下,清丽容颜被衬出惊心动魄的雍容威仪,眉宇间那份天然的清冷,化为令人不敢逼视的尊贵。

在黛玉左侧下首第一位,坐着薛宝钗,她娴熟地协助黛玉招呼重要宗室命妇。

黛玉的右侧下首,则坐着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

她今日穿着超品诰命服色,虽竭力维持着往日的从容,但眉宇间那份复杂情绪仍难以完全掩饰。

黛玉将她安置在此位,既显孝道,也昭示着荣国府与新晋亲王之间那份微妙而紧密的联系。

元春穿着一身更为内敛雅致的秋香色云锦长裙,发髻间只簪一支碧玉凤钗。

此刻,她正低声在黛玉和宝钗身边,娴熟地为她们点明席间各位命妇的身份背景。

“王妃娘娘今日真真是雍容华贵,这东宫旧邸气象万千,也只有娘娘这般人物才配得上呢!”一位侯爵夫人笑着恭维。

“夫人过誉了。”

黛玉浅笑回应,声音清泠,“承蒙陛下恩典,赐此府邸,本妃与殿下唯有尽心竭力,不负圣恩。”

气氛看似融洽。

然而,当宴席过半,一位眼神带着怨毒之色的老妇人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她丈夫温体仁尚在诏狱关押,前途未卜,今日前来,显然不是为了道贺。

“睿亲王妃娘娘,”

郑氏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尖锐,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老身斗胆,敬娘娘一杯。恭贺娘娘今日之喜。”

她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带着明显的挑衅,

“只是……听闻这东宫旧邸,规制宏大,远超寻常亲王府邸。娘娘初掌内帷,打理如此巨宅,又要协理殿下开府建牙的诸多事务,想必……十分辛苦吧?可莫要累坏了身子,让殿下担忧才是。”

这话语夹枪带棒,暗指黛玉出身未必能驾驭如此高位和府邸,更暗示赵琮开府有僭越之嫌,用心极其险恶。

席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黛玉和郑氏身上。

贾母脸色微变,元春眼神一凝正欲开口。

黛玉却已放下手中茶盏,抬眸看向郑氏。

她脸上的温婉笑容依旧,但眸光瞬间变得清冷锐利。

她并未起身,只端坐主位,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敞轩每一个角落。

“温郑氏夫人。”

黛玉直接点出了对方的姓氏与身份,这一声称呼,已然将郑氏定位为“罪臣家眷”。

“你忧心本妃辛劳,这份‘心意’,本妃收下了。”

黛玉的语气平淡,却字字如冰珠落地,

“至于这府邸规制,乃是陛下亲赐,礼部按亲王礼制督造,内务府协同打理。陛下隆恩,天高地厚,岂容他人妄议?”

她微微前倾,目光如电,直刺郑氏。

“倒是夫人你,温阁老尚在诏狱,陛下圣心裁断未下。夫人不在家中静心思过,反来本妃宴上,妄议圣裁,质疑天恩……是何居心?”

最后四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郑氏心上!

她脸色瞬间惨白,握着酒杯的手剧烈颤抖,酒液都洒了出来。

她本想借机闹事,给黛玉难堪,甚至给贾琮添堵,却没想到黛玉反应如此迅速凌厉,不仅直接点破她的处境,更将一顶“妄议圣裁,质疑天恩”的大帽子反扣了回来!

这罪名可比她含沙射影的话重得多!

“我……我……”

郑氏嘴唇哆嗦着,想辩解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觉得浑身发冷,如坠冰窟。

席间众人看向她的目光也充满了鄙夷和疏远。

黛玉不再看她,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声音恢复了之前的雍容。

“陛下圣明烛照,赏罚分明。我夫妇二人,唯知恪守本分,忠君体国,不负陛下信重。至于其他……”

她端起案上的玉盏,浅浅抿了一口,“自有陛下明察公断。”

她轻描淡写地将话题拉回正轨,仿佛刚才那场小小的风波从未发生。

但所有人都明白,睿亲王妃林黛玉,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冒犯的角色。

她的威仪与手段,已在此刻展露无遗。

郑氏在众人无声的注视下,羞愤交加,再也待不下去,仓皇地放下酒杯,几乎是踉跄着退出了敞轩。

黛玉仿佛无事发生,继续含笑与身旁的几位命妇叙话。

宝钗默契地接过话头,元春也适时引导着话题。

气氛在短暂的凝滞后,重新变得热络起来,但那份对主位上年轻王妃的敬畏,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宾客心中。

宴席过半,一个内侍匆匆行至敞轩外,低声向紫鹃禀报。

紫鹃神色微凝,快步走到黛玉身侧,附耳低语。

“娘娘,坤宁宫吴皇后派人送来了贺礼。”

黛玉眸光微闪,唇角的笑意未变,只轻轻颔首:“知道了,依礼收下,登记造册,回一份相当的礼单。”

紫鹃领命退下。

黛玉端起茶盏,借着饮茶的动作,掩去了眼底一闪而过的冷意。

吴皇后此时送来贺礼?

是示好?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警告与挑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