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红楼:贾琮崛起

作者:绫绫依 | 分类:军事 | 字数:139.1万字

第20章 论功行赏

书名:红楼:贾琮崛起 作者:绫绫依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朝堂之上,望着弘元帝那满脸兴奋的神色,不少官员心中暗自思忖。

近期,因辽东战事吃紧,陛下一直愁眉不展,今日这般兴高采烈,究竟是所为何事?

自然,站在百官前列的那几位重臣皆低头不语,他们消息最为灵通,早已对发生之事了然于胸。

“昨日,辽东镇传来捷报!”弘元帝那洪亮的声音骤然响起,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静。

“抚顺关一役,我军大破女真贼寇,斩获颇丰,更是一举生擒敌酋!此乃数十年来罕见之大胜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如沸水般喧闹起来。后排的官员们不禁交头接耳,惊叹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陛下圣明!”

“我军威武!”

赞扬之声接连不断地响起。

“陛下,臣听闻抚顺关守军不过千余,且无外援,却要面对三万女真大军,不知我军是如何取胜的呀?”

礼部侍郎林文渊满脸疑惑,恭敬地出列,躬身行礼后询问道。

这番疑问,也是朝堂中众多官员的疑惑。

此前,满朝上下还在为辽东的危局愁眉不展、激烈争论,绞尽脑汁地商讨如何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谁能料到,短短数日,局势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辽东的危机不但神奇般地解除,就连所有人都认定必将沦陷的抚顺关,也在战火中屹立不倒。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女真的大汗努尔哈赤,竟也被生擒活捉!

任谁想来,都觉得这一切仿若天方夜谭。

若不是这话从弘元帝口中说出,众人恐怕都要以为,是哪个狂人在胡言乱语,或是发了失心疯。

弘元帝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戴权,眼神中示意他上前详细解说。

戴权赶忙恭敬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道:“林大人有所不知,此役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多亏了一位年轻小将。”

“此人名叫贾琮,乃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之子。在抚顺关之战中,他一人便立下了三大奇功。”

“其一,料敌先机。早在女真人距离抚顺关五十里外,贾琮便发现其踪迹,并果断回报,随后更是领兵伏击,大败女真先锋军,挫敌锐气。”

戴权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朝堂之上众人皆屏气凝神。

“其二,死战不退。抚顺关上下一心,面对数十倍的敌军,血战七日,坚守不退。”

“其三,奇袭敌营。面对必死之局,贾琮领兵破釜沉舟,奇袭敌营,火烧粮草辎重,生擒敌酋努尔哈赤,大败敌军!”

戴权讲完,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皆被这精彩的战斗过程所震撼。

过了片刻,工部尚书刘宏满脸赞叹之色,出列说道:“陛下,此等英勇无敌之猛将,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贾琮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谋略,假以时日,必能为朝廷建立赫赫战功,威震四海啊!”

“是啊,陛下。”户部侍郎孙成也赶忙附和道,“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速速嘉奖贾琮以及此次参战的所有将士,如此方能激励全军士气,确保我大乾边疆的长治久安啊。”

弘元帝微笑着点头,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众人,而后说道:“众爱卿所言极是。朕决定,封贾琮为三等绥远伯,赏金千两,良田百顷。其余有功将士,皆按功行赏。”

就在此时,首辅温体仁眉头紧皱,神色凝重,他缓缓地走出队列,拱手行礼,声音虽低沉却清晰有力。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从长计议啊。贾家一门已然有两位国公,早已备受朝廷的优厚待遇。如今贾琮虽立下战功,但若是骤然封爵,恐怕会引发诸多潜在的弊端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纷纷齐刷刷地聚焦在温体仁身上,随后又带着几分探寻与疑惑看向弘元帝。

牛继宗顿时眉头一皱,率先挺身而出反驳道:“首辅大人此言差矣。贾琮将军在抚顺关以寡敌众,英勇无比,大破敌军,还生擒敌酋,如此举世罕见之功,若不封爵嘉奖,又怎能激励军心,又如何向天下昭示陛下的圣明与公正呢?”

温体仁微微摇头,神色依旧未改,沉稳地说道:“牛尚书所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贾家已然一门双爵,若此时再给贾琮添封爵位,实乃不妥之举啊。”

“当然,贾琮立下如此赫赫战功,自然是需要给予封赏的。臣听闻其父贾赦承袭荣国府爵位,为世袭一等将军。何不让贾琮在未来承袭其父爵位时不降等,以此作为对他的封赏呢?”

“万万不可,首辅大人这岂不是要违背嫡庶传承的祖制吗?”一旁的中年男子忍不住高声说道。

“你难道不知贾赦的嫡子尚在,而贾琮仅仅是贾赦的庶子,又怎能继承这爵位呢?”

“忠靖侯此言差矣,贾赦嫡子我听闻是不学无术之徒,而贾琮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颇有荣国公当年的风范,如何就继承不了这爵位呢?”温体仁不紧不慢地回应着。

弘元帝面色沉静如水,目光在众人的脸上一一缓缓扫过,随后不疾不徐地开口道:“众爱卿所言,皆有各自的道理。贾家确实一门双公,荣耀至极。但贾琮此次立下的战功,亦是实实在在、不容置疑的。朕心意已决,封爵之事不变。”

温体仁微微一怔,刚欲再进谏,弘元帝抬手制止道:“温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但贾琮为国立下如此大功,若不加以重赏,又怎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呢?”

“朕也在此立下一言,但凡日后有人能立下此等大功,朕绝不吝啬封赏!”

温体仁见状,只能无奈地躬身领命:“陛下圣明,臣遵旨。”

“陛下圣明!”牛继宗和史鼎齐声高呼。

说罢,弘元帝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大声说道:“此次抚顺关大捷,实乃我大乾之幸事。望众爱卿能够齐心协力,摒弃前嫌,为我大乾的繁荣昌盛共同努力奋斗。”

朝堂上众人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