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09.0万字

第458章 乌烟瘴气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紧接着,窦仪宣读金帛,封唐检为千牛卫将军,赵喆为云麾将军,鲜于通为归德将军,崔桃符为忠武将军。

另外,崔皓为给事中,裴行基为岐州刺史,元整为华州刺史,王宗仁为商州刺史。

其余诸将如马规元、哥舒浩,文臣如萧宇、窦仪、宇文凯、沈不韦等,各有赏赐。

待冗长的册文念完,窦仪已是口干舌燥,喉咙冒烟。

满殿文武个个大喜,感激道:“谢主上!”

高楷命众人起身,转而说起一事:“京城居,大不易。”

“尔等皆为我肱骨之臣,我自当授府邸,供尔等起居,奉养父母妻儿。”

当下,命夏侯敬德住长寿坊、杨烨住崇仁坊、徐晏清住务本坊、李光焰住敦义坊。

唐检住翊善坊,萧宇住开化坊,沈不韦住布政坊,窦仪住通化坊,宇文凯住永兴坊。

各赐府邸一座,配甲士奴仆,另有良田美池数顷。

其余之人亦各有安排。

“谢主上!”群臣喜不自胜,忙不迭地下拜谢恩。

长安为都城,可谓寸土寸金,地段上佳、距离三大内近的府邸,有钱也买不到,只能由高楷下令分配。

距离近些,不光更得主上召见,每日上值也不必太过早起,匆匆忙忙。

况且,有了府邸,也可安顿一家老小,全心为主上效力。

……

翌日,高楷正于殿中处置政事,忽见王寅虎轻声来禀,黄门侍郎崔皓求见。

“让他进来!”

“是!”王寅虎躬身退下。

片刻后,崔皓小步上前,大礼参拜:“微臣拜见主上!”

“起来吧!”高楷笑问,“可有何要事?”

崔皓回言:“微臣此前奉命,前去鄜州说降薛将军,不负所托。”

“恰巧,薛将军有一事,请微臣代为说项。”

“哦?”高楷好奇,“他有何事?”

崔皓答道:“薛将军之女,貌美而贤惠,倾慕主上威名,愿入后宫服侍!”

高楷心中惊讶,没想到,这薛老将军,竟想把女儿嫁予他。

想了想,他微微摇头:“薛老将军美意,我自当心领。”

“不过,眼下大业未半,天下未平,我无心后宅之事。”

依他看来,后宫有杨皎这个贤内助足矣。

若广开后宫,倒是闹得乌烟瘴气,夫妻不和。

“主上此言差矣!”崔皓劝谏道,“您为秦国公,天下五道之主,身负数百万军民之望,大业系于您一人。”

“应当广纳侍妾,绵延子嗣,这是于国有益之事,更能安定人心。”

毕竟,主上惟有一子,实在太过单薄。

在这幼儿夭折率居高不下的时节,太不保险。

这满朝文武与主上荣辱与共,一身官职权力,都来自于主上所封。

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主上就这么一子、一妻。

不光是他,实则群臣皆明里暗里劝谏。

只不过,都被高楷以政务繁忙为由,挡回去了。

如今,见崔皓郑重其事,高楷也忍不住深思:人心所向,自有其道理,看来,不能忽视群臣之谏。

念及此,他颔首道:“此事暂且容我考虑一番。”

他一向希冀家和万事兴,打算先和张氏、杨皎商议,再做决定。

崔皓也未多劝,只是郑重道:“即便非薛家女,主上也该重视开枝散叶之事。”

“你所言在理!”高楷微微点头。

待崔皓告退,高楷沉思片刻,忽然问道:“寅虎,这段时日,宫里、外朝,是否皆有议论?”

王寅虎神色一凛,恭声道:“奴婢不知外朝如何,只知宫里一派和谐,并未有风言风语。”

“一派和谐?”高楷玩味一笑,“宫里人丁单薄,倒也寻常。只是,这满朝文武,盯着后宫作甚?”

“莫非无事可做,如此安逸?”

这轻飘飘一句话,却让整座大殿温度骤降。

数个小黄门将头低下去,噤若寒蝉,便是王寅虎,也屏息凝神,不敢贸然接话。

所幸,高楷转瞬便恢复一片和煦,朗声道:“传令,命五道八十一州刺史,除却京兆府,轮流进京述职。”

这些时日,不少地方官吏,亦上书劝说,更有打算进献美人者。

他可得敲打一番,让他们专心治政安民,不要盯着后宫这一亩三分地。

“遵令!”王寅虎松了口气,连忙应下。

心中感叹:郎君威严日盛,即便一句戏言,也让人大气不敢喘。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果然如此。

晚间时分,高楷前往延恩殿,向张氏问安。

母子俩叙话片刻,他开口道:“阿娘,今日有朝臣进言,劝我纳侍妾,绵延子嗣。”

“不知阿娘有何教诲?”

张氏笑道:“这倒是巧了,先前,我与你媳妇一行人来长安,于司竹园暂住。”

“恰有一名小娘子,模样性情皆是出挑,我看着喜欢。”

她虽也想高楷子嗣繁盛,不过并未对杨皎耳提面命,也未劝说高楷。

兰桂时常感叹,有老夫人做婆婆,夫人当真好运。

“司竹园?”高楷惊讶,“可是薛家之女?”

“正是!”张氏直言道,“薛家不愧是大族,礼数周到,家风严谨,着实不错。”

高楷心中诧异,竟然如此巧合?

正思量时,张氏难掩好奇:“不知朝臣举荐的,是哪家小娘子?”

高楷和盘托出,引得她颇为惊奇:“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此凑巧,这薛家小娘子,莫非乃天赐良缘?”

高楷淡笑道:“天意自古高莫问,此事,多半是人为。”

张氏并非寻常后宅妇人,听他语气,便知他心中不悦——这个中缘由,必与前朝有关。

想了想,她劝慰道:“我儿不必动怒。”

“须知,你如今为秦国公,万民之主,手握大权,自然有人百般讨好。”

“钻营之事,并非因你一人而起,也绝不会因你一人而终,人心如此,皆是寻常,无需耿耿于怀。”

“阿娘真知灼见!”高楷称赞道,“孩儿受教了!”

张氏摇头道:“为娘久居后宅,见识浅陋,不过是旁观者清罢了。”

“外朝的事,为娘不便置喙。不过,有一件事,还望我儿谨记,无论你如何动怒,切莫牵连薛家小娘子。”

“女子本就不易,断不能惹人非议,坏了她名节。”

高楷郑重道:“孩儿谨听教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