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00.9万字

第413章 明日黄花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新平城外,护城河不远,高楷勒马伫立,遥望城池上空,忽见一缕红光飘来,汇入大鼎,不由笑道。

“传令,全军将士汇聚于南门,无需强攻,自有人开门投降。”

众文武大吃一惊:“主上如何得知?”

高楷笑问:“唐检,你可知邠州刺史为何人?”

唐检不假思索:“此人名为杜御,出身关中士族——京兆杜氏。”

关中士族,以韦、裴、柳、薛、杨、杜为首,世代簪缨,屡受重用,高官不迭,已然成为门阀。

于名声上,只比五姓七望稍逊一筹,但在关中大地,掌控长安这政治中心,实际权利不遑多让。

杨烨恍然:“世家大族实行分篮之计,绝不会把全族押在一人身上,必定左右逢源,四方交好。”

“每到大厦将倾之时,往往最先倒戈,并无死守殉主之心。”

唐检冷哼一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高楷笑了笑:“世上无千年王朝,却有千年世家,管中窥豹,可知其等生存延绵之智慧。”

话音刚落,果然见得南门轰然一声大开,吊桥放落。

千余守卒个个跪地迎接,口称愿降。

高楷一夹马腹,便要起行。

杨烨连忙劝阻:“主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可轻涉险境。”

“无碍!”高楷摇头一笑,“有敬德、光焰为我前锋,儿郎们为我护翼,有何可惧?”

他跨过护城河,进南门,早有一人身穿绯红官袍,叉手侍立。

“下官杜御,拜见秦国公!”

高楷看他一眼,见他头顶青气成云,红光点点,不由暗赞:倒是一员封疆大吏。

“起来吧!”

“谢秦国公!”杜御不卑不亢。

高楷笑道:“杜刺史深明大义,使城中百姓免于战火,不失为天下表率。”

“便官居原职,仍为邠州刺史,抚境安民。”

“遵令!”杜御面露喜色。

心中暗思:秦国公果然仁德,善待降臣。我杜氏正可转投明主,为秦国公效力。

至于齐王董澄,不过明日黄花,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高楷勉励一番,随即踏入县衙,朗声道:“新平已得,还请杜刺史书写檄文,劝说其余三县来降。”

“微臣自当奉命!”杜御毫不推辞,当即一挥而就。

不出两日,诸县皆上表归附,邠州平定。

李光焰建言道:“主上,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邠州既得,正可率轻骑,一鼓作气直奔雍州,兵围长安。”

高楷颔首:“传我军令,大飨士卒,稍后立即骑兵,沿泾水南下,经奉天,过咸阳,直取长安。”

“得令!”众人轰然应诺。

……

话分两头,岐州、雍县。

城楼之上,王宗仁远望城外连绵大军,面沉如水。

“祁山道、陈仓道二路奇兵如何了?”

陆纪览拱手道:“禀大将军,两路奇兵正如预料之中,逼近目的地。”

“祁山道一路,已沿渭水逆流,至上邽城外。”

“陈仓道一路,经秦岭栈道,已然接近黄花县。”

“途中可曾遇到伏兵?”王宗仁询问。

“不曾。”陆纪览摇头,“两路潜行,皆是顺畅。”

王宗仁默然不语,心中却是纳闷:高楷麾下奉宸司校尉,遍布邻近诸道。

怎会毫无所觉?

依他设想,两路奇兵扮作渔民、商贾,即便不被人看破,也会遭到盘查。

如今却顺风顺水,反倒叫人惊疑。

正思量时,忽闻一声低呼:“秦国公竟不在军中?”

王宗仁循声望去,浓眉一拧:“许晋,你如何得知?”

许晋一五一十道:“下官曾有耳闻,秦国公每逢大战,必定身先士卒,抑或于阵前指挥,绝不会缩在后头。”

“如今,下官百般探查,却未见秦国公身影。”

陆纪览不以为然:“兴许高楷疲倦,于帐中休息。”

“绝无可能!”许晋断然否决,“主帅为三军之表率,秦国公久经沙场,怎会不知?”

“何况,这数日以来,我仔细观察,高军兵马调动,颇为迟滞,围而不攻,并不见士气激昂,反而一派平静。”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料秦国公必定不在军中。”

陆纪览迷惑不解:“高楷不在军中,却在何处?”

王宗仁陡然想起一事,面色大变:“高楷必定兵分两路,图谋他州。”

此前,高楷便任由严光远、丁开山两位老将对付石重胤,另率一军前往庆州伏击莫贺咄设,一举将其覆灭。

他本以为岐州重中之重,高楷必定先行拿下,再攻雍州。

没想到,事与愿违。

陆纪览神色慌乱:“如此说来,高楷究竟去了何处?”

许晋大步来到阁中,观望堪舆图,斩钉截铁道:“必是邠州。”

“夺取邠州,便可沿泾水顺流而下,经奉天,至咸阳,兵临长安城下。”

绕过岐州这颗钉子,直击要害。

陆纪览大惊失色:“这该如何应对?”

王宗仁面色铁青:“为今之计,只能寄希望于杜御,阻挡高楷。”

“可是……”陆纪览颤声道,“可是大将军此前,为镇守岐州,将邠州兵卒尽数抽调。”

“新平城防守空虚,恐怕……”

王宗仁额头青筋一跳:“杜御系出名门,必然死守新平,为大王尽忠。”

话虽如此,他却心知肚明,世家大族多半不会死节。

陆纪览稍稍放心。

许晋却是摇头:“秦国公既然分兵攻打邠州,怎会毫无准备?”

“新平城小民寡,守卒不过千数,怎能抵抗数万大军?”

“下官敢断言,新平必然失手,甚至整个邠州,也已易主。”

陆纪览面无血色,喃喃道:“祸事了!”

一旦高楷兵临长安,京师震恐,民心大乱,大王怪罪下来,全族老小恐怕……

想到这,他满脸惊惶:“大将军,大事不好,不如即刻出城,追击高楷。”

若能将他阻截在奉天,远离长安,或可将功赎罪。

王宗仁深吸一口气,正要点头。

却见许晋不赞同道:“兵法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如今,秦国公棋高一着,突袭雍州。我等绝不可仓惶追击,疲于奔命。”

陆纪览皱眉:“若不即刻追击,岂非坐以待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