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16.5万字

第360章 天下三贼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本以为高楷三路大军,皆困在国门之外,不得寸进。

谁能想到,他竟偷渡阴平小道,奇袭江油关。

叫人措手不及。

孟之祥犹然不信:“阴平小道废弃数十年,早已不可通行。”

“高楷怎能从此地通过?”

小黄门低声道:“据绵州刺史回禀,高楷攻下文、龙二州,经摩天岭,凿山开道,遇水搭桥,硬生生闯出一条道来。”

“更不顾数百丈悬崖峭壁,从山顶翻滚而下,坠入清溪。”

“其后避开阴平城,翻越凤翅山,驱使羊群为疑兵,诱何将军出关。”

这一桩桩,一件件,听在群臣耳中,简直天方夜谭。

若非这青天白日尚在,众人皆以为身在梦中。

孟之祥恼羞成怒:“无能之辈,枉费老夫信任!”

倘若何重贵坚守不出,不冲动行事,必能将高楷挡在关外,纵然偷渡阴平小道,也无大用。

可惜,何重贵轻敌大意,导致今日之祸。

崔鸿渐却心中惊奇:高楷身为三军主帅,三道之主,竟甘冒奇险,不顾自身安危,亲率大军,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实在不可思议!

须知,正因蜀道之难,才未在江油关囤积重兵,便是不信有人可越过这崇山峻岭、深涧大泽,撑过毒虫猛兽、烟瘴之气。

可是,眼下,高楷竟将这天方夜谭化为现实。

叫人情何以堪?

崔鸿渐回想起先前,百般嘲讽高楷沉迷汉中繁华,耽于享乐,不由满脸羞惭。

张常逊六神无主:“诸位贤臣,可有良策退敌?”

江油关失守,便相当于成都北门洞开,一旦高楷攻下汉州,率军压境,则大势已去。

崔鸿渐建言道:“事到如今,不如传令严将军,命他率兵阻挡高楷。”

“不可!”孟之祥断然摇头,“剑门关为蜀地咽喉,绝不可擅离职守。”

“否则,高楷可令麾下兵马长驱直入,攻城掠地。”

“为今之计,唯有联络王将军,请他攻打南郑,以围魏救赵。”

“南郑危急,高楷必然引兵退返。”

崔鸿渐讽刺道:“一国安危,竟寄托在他人身上,何其可笑?”

“我蜀国物阜民丰,兵精将广,何不派遣成都兵马,前往涪城抗击高楷?”

“成都为我蜀国都城,重中之重,怎可调派兵马?”孟之祥喝道。

“一旦城中空虚,敌将段治玄、马规元率兵溯流而上,便是天倾之祸!”

“便让裴将军增援……”崔鸿渐再度建言。

只是,话未说完,便被孟之祥打断。

“你忘了敌将哥舒浩、徐晏清不成?”

崔鸿渐眉头大皱,赫然发现,高楷三路兵马,竟似三枚铁钉,钉住蜀国七寸。

纵有千般计谋,也无法施展,只能寄希望于外人。

想到这,他面色颓然。

孟之祥催促道:“大王,事已至此,必须速速决断,不可迟疑。”

张常逊忙不迭地道:“就依长史之言行事。”

不多时,数员小校携带蜀王亲笔书信,匆匆奔赴褒斜道。

崔鸿渐面露异色,暗思:高楷虎视眈眈,齐国公董澄,又岂是良善之辈?

蜀国危如累卵,我须得为家族考虑,另谋出路了。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华英龄接到高楷书信,连忙动身,带着数个护卫,携带厚礼,经山南东道,赶往都畿道。

一路车马劳顿,风尘仆仆,历经数日终于赶到洛阳。

洛阳居天下之中,数朝古都,底蕴深厚,繁华远胜于南郑。

华英龄却无心观赏,径直寻到封府,求见封长卿。

封长卿听闻,颇为好奇,便于前堂接见来使。

“封舍人,我家主上请您出面,说动豫国公攻打长安。”华英龄直言不讳。

封长卿面露为难:“好叫华刺史知晓,我不过一介中书舍人,人微言轻,难以左右朝中大事。”

华英龄笑道:“封舍人太过自谦了。”

“天下谁不知晓,豫国公倚仗封舍人为谋主,言听计从,最为信重。”

“有封舍人出面,必能说动豫国公。”

说着,他使个眼色,便见数个健仆抬上来一个紫檀木箱子。

打开一观,宝光闪烁,皆是稀世奇珍。

“这些,为我家主上之令,特命下官奉上,聊表心意。”

封长卿目光幽深:“我为豫公效力,自当鞠躬尽瘁。”

“怎能因区区珍宝,为高郡公奔走,岂非不忠之人?”

华英龄低笑道:“我家主上有言交代,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于人?”

“还请封舍人三思!”

封长卿沉默片刻,淡声道:“即便我出面,也无把握说动豫公起兵。”

“毕竟,事关征伐之事,非同小可,须得慎重。”

华英龄颔首道:“此为人之常情,我等并不强求豫国公起兵征伐。”

“只需派一支偏师,遥指潼关,大张声势,叫董澄知晓便可。”

“原来如此!”封长卿恍然,“董澄多疑,见此必以为豫公图谋长安,召回王宗仁。”

倒是好算计,他心中感慨,想必出自高郡公之令。

“正是!”华英龄笑道,“不敢叫封舍人、豫国公为难,这份恩情,我家主上铭记在心,来日必定报答。”

封长卿面露笑意:“既如此,我虽不才,愿为高郡公走一趟。”

华英龄感激道:“封舍人相助之恩,必不敢忘。”

话不多说,封长卿即刻派人求见。

王玄肃不疑有他,召他至国公府一叙。

“长卿埋首案牍,深居简出,今日怎么有闲暇来见?”王玄肃好奇道。

这位豫国公约莫三十岁,高鼻深目,颔下一绺浓密胡须,仿佛一把鬃毛刷。

他本名浑玄肃,父亲浑干是西域康国人,曾官居郎将。

浑干和他母亲王氏一夕之欢,生下这个混血儿。

后来,浑干战死,王氏改嫁,便接回浑玄肃,改姓为王。

王玄肃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先帝心意,逢迎讨好,因此官路亨通,青云直上,高居左武卫大将军,奉命辅佐东都留守——郑王陈骏。

待先帝驾崩,天下纷乱,王玄肃趁机挟持陈骏,拥立他为帝,改元安泰。

自己则总揽朝政大权,封豫国公。

由此,金陵、长安、洛阳,三位皇帝,皆受权臣操控,沦为傀儡。

在大周忠臣眼中,袁弘道、董澄、王玄肃,为天下三贼,恨不得啖其血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