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344章 阴平小道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探马面色煞白:“将军,敌军不光有哥舒浩率领,更有徐晏清辅助。”

“徐晏清?”裴行基恍然,“原来是他。”

这可是高楷麾下司马,智谋超群,可与长史杨烨相比。

有他辅助,看破伏兵之计,倒也不足为奇。

“可惜了!”裴行基面色难看,“原以为凭借这支伏兵,可让高楷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谁能想到,高楷尚未出面,仅仅麾下一介突厥将军,一个司马,便让他功亏一篑。

可恨!

高楷便如此难以击败么?

不光用兵如神,麾下更人才济济。

也不知他从何处将这些无名之辈,一一搜罗出来,却个个身具大才,不是智谋超群,便是武力绝伦。

实在匪夷所思!

念及此,裴行基面露颓败之色,叹道:“为今之计,只能坚守不出,希冀高军粮草不继,自行退兵。”

便在这时,一员都尉大喜来报:“将军,严老将军增派一万兵卒,助我等抗衡高军。”

“果真?”裴行基又惊又喜。

都尉一迭声道:“援军已至北门外,卑职仔细查验,的确为我蜀国兵卒。”

裴行基大喜:“既如此,速速将援军迎入城中,一齐守御。”

都尉迷惑不解:“将军我等本部有两万兵马,如今又添一万援军,足有三万之众。”

“何不出城迎战,斩杀哥舒浩、徐晏清,覆灭高军,向大王献功?”

裴行基摇头:“哥舒浩有勇,徐晏清有谋,两人合力,虽兵马不及我等,却不可小视。”

“只需守住射洪,保梓州不失,便是大功一件,莫要节外生枝。”

何况,高楷仍按兵不动,叫人捉摸不透,他屡次败在高楷手下,怎敢轻举妄动?

“是……”都尉不情不愿道。

“另外,将射洪所辖八乡百姓,皆迁来城中。”

“莫要让哥舒浩得到一粒粟米。”

“将军这是打算坚壁清野,挫败敌军锐气?”都尉问道。

“正是!”裴行基淡声道,“劳师远征,若粮草供应不及,忍饥挨饿,纵有百万雄师,也不击自溃。”

过不多时,城外,哥舒浩领兵赶来,遥望城池,不由赞叹:“这射洪城倒是坚固。”

徐晏清面露忧色:“裴行基坚壁不出,死守城池,倘若迁延日久,必定耽搁主上大事。”

哥舒浩拧眉:“那便强攻,再坚固的乌龟壳,也有破裂之日。”

然而,一连攻打七日,射洪城岿然不动。

两万大军死伤甚重,士气跌落,哥舒浩只得下令暂且安营。

徐晏清绕城观察数日,却见射洪城山水相依,城坚池深,等闲难以攻下,更无破绽,一时无法可想。

两人计议一番,只得派人上报高楷,请他定夺。

……

梁州、南郑城。

高楷听闻禀报,亦愁眉不展。

蜀国文武抵抗之心甚坚,四处分兵驻守,几乎倾巢而出,似吃了秤砣,铁了心肠,玉石俱焚。

唐检见此,宽慰道:“主上勿忧,米仓道一时困顿,仍有水道可以通行。”

“段刺史、马将军二人领兵,必能建功。”

高楷摇了摇头:“水路兵马,不过为辅,若要攻入成都,耗费时日太久,迟则生变。”

“必须从陆路打开局面,方能势如破竹。”

只是,眼下金牛道、米仓道,皆不得寸进,着实叫人焦躁。

高楷凝望堪舆图,眉头紧锁。

这时,唐检忽然开口:“主上,奉宸司探知一条军情,颇为隐秘。”

“哦?”高楷面露惊讶,“什么军情?”

唐检回言:“张常逊派遣三千兵卒,驻守江油。”

“江油?”高楷目光落在堪舆图上,搜寻片刻,在东北角,找到一处不起眼的地方。

这里,唯有一个芝麻粒的小点,标注着江油二字。

只是,这江油城虽是龙州治所,却不过一座寻常小城,平平无奇,并无特殊之处。

有何值得张常逊增派三千兵卒镇守?

唐检迟疑道:“奉宸司校尉禀报,剑南道三十九州,地名繁复,常有重名之所。”

“却不知这江油是城池,还是关隘。”

高楷眸光一闪:“江油城城小民寡,地势又非险要,断无必要增派援兵。”

“必是一处关隘,以江油为名,混淆视听,叫人摸不清虚实。”

唐检迷惑不解:“若有江油关,为何名声不显?”

高楷淡声道:“时移世易,多少显耀事物,沦为历史的尘埃?”

“这江油关必为前人开辟,名噪一时,却不受后人重视,逐渐销声匿迹。”

他反复念叨这个关名,总觉似曾相识,却又模糊不清,不知何处瞧见过,却淹没在脑海中。

一时想不起来。

便在这时,杨烨忽然开口:“微臣阅览古籍,偶然得知,汉末,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神兵天降,一举荡平蜀国。”

高楷闻言,如醍醐灌顶,笑道:“原来如此。”

唐检不解:“这阴平又在何处?”

“阴平小道,位于摩天岭、龙门山脉之间,恐怕早已埋没。”高楷面露喜色,“却正是我等突破口。”

脑海中的记忆,连成一串,越发清晰。

他拿起一支笔,随手一划,于堪舆图上现出一条长长的墨痕。

杨烨、唐检二人端详许久,惊愕道:“竟有此路?”

这阴平小道,从文州曲水城开始,翻越大白山,穿过龙州江油城,途经剑州阴平城,过摩天岭,最后抵达绵州昌明城附近。

一路蜿蜒曲折,若非高楷划出,根本发觉不了。

唐检愕然:“主上,莫非江油关,便在这昌明城外?”

“正是!”高楷朗声道,“地名可变,地形地势却难以变化。”

“江油关必在此处。”

杨烨微微蹙眉:“主上,虽如此,这阴平小道纵横七百余里,处于崇山峻岭、深涧大泽之间,极难行走。”

“纵然知晓,恐怕也并无大用。”

高楷摇头笑道:“古人尚有勇力,甘冒奇险,我等今人,怎能畏缩不前?”

“况且,天无绝人之路,这阴平小道虽然艰险,却并非不可通行。”

“一旦成功渡过,拿下江油关,便可直取绵州涪城。”

“届时,向北,可出其不意,击溃剑门关守军。向南,可攻下汉州,直取成都,可谓进退自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