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16.5万字

第361章 逢凶化吉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封长卿拱手道:“正有一件喜事,特来禀报豫公。”

“哦?”王玄肃面露惊奇,“喜从何来?”

封长卿回言:“董澄派兵攻打南郑,长安空虚,正可起兵征伐,岂非大喜?”

王玄肃摇头一笑:“我亦知晓此事。”

“不过,此为高楷、张常逊、董澄三家相争,倒与我等无关。”

封长卿劝谏道:“天下形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怎会无关?”

“若不趁此良机,攻取长安,待董澄拿下汉中,悔之晚矣!”

王玄肃拧眉:“倘若我等出兵,攻打长安,岂非让高楷得意,从容夺取蜀国?”

此前,他派封长卿出使金城,不过为了试探。

从高楷回言来看,此人野心勃勃,绝非屈居人下之辈。

一旦拿下剑南道,便坐拥天下四道,七十五州,且陇西、汉中、巴蜀连成一片,既有粮仓,又有西凉骁骑,可谓兵精将广,粮草充足,必是一大劲敌。

此刻,董澄派兵突袭南郑,正可遏制他兴盛之势,怎能攻伐长安,为人作嫁?

“不然!”封长卿摇头道,“蜀国君臣抵抗之心甚坚,高楷纵然强行攻下,也会伤筋动骨,无力窥视中原,不足为虑。”

“倒是长安,以往董澄谨小慎微,坚壁清野,以致围攻不下。”

“如今,他派兵马远去汉中,正是我等良机。”

“一旦拿下长安,都畿、京畿两道连成一片,便是帝王之基。”

“届时,两都在手,天下仁人志士必定云集景从,何愁大业不成?”

王玄肃颇为意动:“虽如此说,长安却并非轻易可取。”

封长卿思绪一转:“豫公若踌躇不定,不妨向凌云真人问一卦,占卜吉凶。”

这凌云子为太华山上云霄派掌门,精通紫微斗数,擅长推演天机。

曾游历天下,偶遇王玄肃。

那时,王玄肃只是一介校尉,随征辽东。

凌云子一见,惊为天人,言语他有天子之气,因此下山辅佐。

每逢大事,王玄肃皆请凌云子占卜吉凶,无不应验,因此极为礼遇,奉为上师。

王玄肃颔首,唤来管事:“去请凌云真人过府一叙。”

“是!”

片刻后,凌云子踏步而来,其人羽衣星冠、鹤发童颜,飘然有出尘之气。

王玄肃执弟子礼,拱手道:“见过真人。”

凌云子道一声不敢,询问:“豫公请老道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王玄肃和盘托出:“我欲征伐长安,还请真人占卜吉凶。”

凌云子抚须道:“豫公既有决定,何必迟疑?”

“即便为凶,老道也有法术神通,逢凶化吉。”

“豫公尽管起兵便是。”

“谢真人!”王玄肃大喜。

“老道告辞了!”凌云子打个稽首,化为一缕青烟散去。

事不宜迟,王玄肃当即召集诸将,商议起兵之事。

华英龄得知,大喜过望,备上厚礼谢过封长卿,便打道回府。

……

数日后,京畿道,长安。

“什么?”董澄大惊失色,“王玄肃举兵来攻?”

“正是!”卢思管肃然道,“王玄肃亲率三万兵卒,攻打潼关。”

“这该如何是好?”董澄面露惧色,“长安城中,唯有五千守卒,怎能抵抗三万大军?”

卢思管沉声道:“为今之计,只能召回王将军,保卫长安。”

董澄长叹一声:“时也命也!”

此前,他还信心十足,想要拿下汉中,掌控山南西道。

没想到,一转眼,便不得不撤兵。

卢思管宽慰道:“先击退王玄肃,再攻打汉中不迟。”

“话虽如此,一旦错失这次机会,恐怕剑南道落入高楷手中。”董澄着实不甘。

“届时,他如虎添翼,必来进犯京畿道。”

卢思管面露颓然,无计可施。

高楷身涉险境,偷渡阴平小道,拿下江油关,危及成都。

这等消息传来,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董澄连发三道军令,催促王宗仁攻取南郑。

可惜,梁州刺史窦仪指挥若素,将一万大军挡在褒斜道中。

本想增派兵马,从陈仓道、子午道进发,合围南郑。

没想到,军令尚未发出,便迎来这等“噩耗”。

一旦撤兵,高楷便可从容夺取蜀地,坐拥四道。

可惜,长安为四战之地,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连个辗转腾挪的余地都没有,只能采取守势,被动应对。

念及此,卢思管颇有些心灰意冷。

过不多久,传讯兵卒快马加鞭,将军令传至褒斜道。

王宗仁听闻,大惊失色:“王玄肃进犯长安,齐公命我撤兵?”

“正是!”小卒回言,“齐公有令,叫您勿要迁延,即刻收兵回返。”

军令如山,王宗仁无可奈何,叹道:“此一退,高楷如龙游大海,再无人可挡。”

一时间,他意兴阑珊。

……

且说绵州、涪城。

自从夏侯敬德攻下此城,高楷便率大军,出江油关,来到这里坐镇。

城楼之上,他远眺四方,不由赞道:“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蜀地果然富庶。”

杨烨附和道:“蜀地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确实繁盛。”

“便如涪城,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马,为蜀地东北之要冲。”

“占据此地,则成都不远,不过一百六十余里。”

高楷点头一笑:“蜀国灭亡在即。”

便在这时,夏侯敬德回禀道:“主上,末将攻入涪城后,绵州刺史自缢而亡。”

“倒是一员忠臣。”高楷称赞一声,“将他厚葬。”

“是!”

说话间,李光焰大步流星而来:“主上,绵州其余八县,皆望风而降。”

“好!”高楷大笑道,“如此一来,绵州尽在掌握。”

众人齐声道贺:“恭喜主上!”

正欣喜时,忽见唐检健步如飞:“主上,窦刺史传来消息,王宗仁班师回朝。”

“南郑之围已解。”

“哦?”高楷笑道,“想必,英龄出使洛阳,已然说动王玄肃攻打长安。”

唐检颔首:“主上所言无错。”

“王玄肃亲领大军,攻打潼关。董澄恐惧,立刻下令撤回兵马,守卫长安。”

杨烨惊讶道:“王玄肃竟率军亲征?”

依照此前设想,只需说动王玄肃佯攻长安,便可围魏救赵。

没想到,王玄肃竟假戏真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