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412章 另辟蹊径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陆纪览面色肃然:“家父在朝为官时,因直言进谏,触怒先帝,全族老小皆下狱问罪,择日便要斩首示众。”

“所幸大王出手相救,方才逃得一命,流放边疆。”

“后来,先帝驾崩,大王将我召回,委以重任。”

“此等大恩,我必誓死相报。”

许晋不胜唏嘘,却又无话可说——他与陆纪览数年未见,着实不知。

既是救命,又是知遇之恩,纵然粉身碎骨也当报答。

陆纪览郑重道:“贤弟,天下群雄,无不重视门第出身,你我家道中落,只是寒门庶族。”

“如今,齐王知人善任,不以出身论英雄,正是我等效力之时。”

“何不与我一起,辅佐齐王,扫平群雄,一统天下?”

许晋暗叹一声,只能应下,静观其变。

……

且说泾州、安定城,府衙之中。

高楷正于前堂理事,忽一抬头,向西南望去。

两道黑气,飘然而来,欲侵蚀大鼎。

“这是……岐山、陈仓二道,有敌军突袭?”他不由吃了一惊。

看来,董澄不甘寂寞,派遣大将出兵,想要断他粮道,攻他驻地,逼他撤兵回返。

“釜底抽薪,倒是一招妙棋。”高楷不由暗思,“只是,究竟何人,设下此计?”

想了想,他唤来唐检、严光远,叮嘱道:“唐检,传令兴仁,让他派遣州中兵卒,到黄花县守御,小心陈仓道伏兵。”

“严老将军,有劳你前往上邽镇守,防备齐军突袭,断绝祁山粮道。”

唐检、严光远皆大吃一惊:“祁山、陈仓二道有敌军突袭?”

高楷微微颔首:“有备无患。”

“齐军既为突袭,兵力必不甚多,可据城坚守,莫要擅自出击。”

“是!”两人匆匆去了。

徐晏清面露惊诧:“此为釜底抽薪之计,堪为巧妙。”

毕竟,粮道若断,驻地失守,即便四万大军,也如一盘散沙,崩溃之日不远。

杨烨眸光一闪:“微臣听闻,董澄派遣王宗仁,率大军至雍县,守御岐州。”

“此计想必出自于他。”

徐晏清微微摇头:“我曾游历长安,与王宗仁有一面之缘。”

“此人擅长领兵作战,却短于计谋。”

“这釜底抽薪之计,必是他人所献。”

“来而不往非礼也!”高楷笑道,“无论何人献计,他既然出招,我自当接招。”

“传我军令,命哥舒浩率军,走褒斜道,攻岐州郿县。”

“另外,让马规元领五千兵卒,走傥骆道,直取雍州周至。”

“得令!”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徐晏清笑赞,“主上这招,正要叫王宗仁、董澄疲于应对。”

杨烨说道:“王宗仁、董澄必在两道布设重兵把守,若要攻取岐州,还得我等出兵打开局面。”

高楷颔首:“传令,犒赏三军,待明日一早,即刻赶往邠州,攻打新平。”

邠州拢共四县:新平、三水、永寿、宜禄,以新平为治所。

“这……”两人怀疑自己听错,“主上,不是攻取岐州么,为何前去邠州?”

高楷淡笑道:“王宗仁麾下兵卒至多两万,自知敌众我寡,方才突袭祁山、陈仓二道,希冀出奇制胜。”

“我若率四万大军前去攻打,他必坚守不出,旷日持久,大耗粮草、兵力,反倒不美。”

“不如另辟蹊径,占据邠州,沿泾水顺流而下,直取雍州、逼近长安。”

兵法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须得避实击虚,直攻敌人弱点,绝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

两人齐声赞叹:“主上用兵如神!”

高楷笑了笑:“分兵奇袭长安,却不可不防王宗仁。”

“晏清,你与鲜于通,率两万大军前往岐州,佯攻雍县,让他不得动弹。”

“遵令!”徐晏清肃然应下。

翌日,高楷亲率两万兵卒,由杨烨、夏侯敬德、李光焰、唐检、赵喆随行,奔赴邠州。

……

却说邠州、新平城。

刺史杜御端坐县衙,正处理公文。

邠州只是一个下州,新平也不过一座小城,兵寡民少。

只因邻近雍州这个京兆府,得长安关照,又有泾水穿城而过,方才发展几分生计。

“大王连年用兵,广征粮草,却不思开源节流,与民休养生息。”杜御满脸忧愁。

“长此以往,必定民怨沸腾,盗贼四起。”

此前,董澄派遣裴行基率大军,攻打汉中,却全军覆没。

又亲自领兵,攻打都畿道,虽然击败王玄肃,却因突厥虎视眈眈,只能班师回朝,未得一城一地。

其后,委派王宗仁率军,攻掠鄜、坊、丹三州,虽然得胜,却要直面石重胤威胁。

如今,又抽调邠、同、商三州兵卒,奔赴雍县,对抗高楷。

连年征战,不得休养,百姓早已不堪重负,若非倚仗大周底蕴,大王怎能如此穷兵黩武?

想到这,杜御忧心忡忡。

便在这时,府中管事踉跄着跑来,惊惶道:“郎君,祸事了!”

“有敌军攻城!”

“什么?”杜御悚然一惊,“何来敌军?”

管事战战兢兢:“观其旗帜,似是……似是高军。”

“高军?”杜御慌忙起身,出了县衙,径直登上南门城楼。

放眼望去,潮水一般的士卒正悍然攻城。

一面面旌旗狂舞,上书斗大“高”字。

“高军不是围困雍县么,怎会突袭新平?”杜御百思不解。

一员都尉惶急道:“恐怕……恐怕高军兵分两路,一路佯攻雍县,另一路昼夜疾驰,图谋邠州。”

杜御犹然不解:“即便如此,高军前来,怎会毫无迹象?”

竟然在兵临城下之后,方才发觉。

岂非睡梦之中被人割掉脑袋,也懵然不知?

都尉面色发白:“卑职……卑职无能。”

“高军士卒口衔枚,马裹足,行军隐秘。另外,不知为何,我方斥候不知踪迹,毫无消息。”

“此次突袭,必定预谋已久。”杜御叹道,“久闻高楷麾下奉宸司,无孔不入,最擅长刺探敌情,清除障碍。”

“如今一见,果不其然。”

“杀!”这时,喊杀声由远及近,震动整座南门。

守城兵卒抵挡不住,竟叫数个高军将士登上城楼,悍然杀来。

“刺史,这该如何是好?”都尉不知所措。

杜御喟然长叹:“大将军将邠州守卒尽数抽调,驻守雍县,以防岐州丢失。”

“城中守卒不足千余人,怎能抗衡数万大军?”

“你且开门投降吧,以秦国公仁德名声,必能保住全城百姓。”

“遵令!”都尉如释重负,匆匆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