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09.0万字

第426章 画地为牢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我怎会如此不智,竟被薛衍两万守卒,硬生生困在这凤凰谷中,动弹不得?”

高楷面色凝重:“最要紧的是,若非这黑气袭来,我竟蒙在鼓里,坐视粮草告罄,全军溃败!”

他悚然一惊,转而想起一事:奉宸司探知,董澄有楼观道掌门尹真人辅佐,此人法术神通颇为不凡,疑似有至宝相助。

“看来,我气运被削,与他脱不了干系。”

念及此,他眸光一眯:“天道运转,果然奇妙。”

“那尹真人施法害我,让我画地为牢。”

“没想到,河东道刘竞成率兵来攻,却无意间将我惊醒。”

“大衍五十,天道四九,遁一。”

“这一战,既是劫数,也是机遇,必有一线生机。”

“度过此劫,便是海阔天空。”

想到这,他当机立断:“传我军令,命马规元、哥舒浩二人,率两万兵卒在此驻守。”

“其余人等,随我攻取华州。”

众人闻言,皆大吃一惊。

唐检疑惑道:“主上为何改弦更张,去攻华州?”

徐晏清神色一震:“莫非,为了粮食?”

“正是!”高楷笑道,“若无粮食,六万大军不击自溃。”

赵喆不解:“华州便有粮食么?”

杨烨笑道:“赵郎将有所不知,华州华阴县,有一座粮仓,名为永丰仓。”

“正是朝廷转运粮食之地,足有数百万石。”

“数百万石?”赵喆又惊又喜,“如此说来,只要夺取永丰仓,我等再无粮食之忧。”

“不错!”高楷淡笑道,“除了永丰仓,华州另有一地,至关紧要,必须纳入掌控。”

李光焰思绪一转,脱口道:“主上是说,潼关?”

高楷颔首:“潼关为关中四塞之最,绝不能落在外敌手中。”

“外敌?”徐晏清面露惊讶,“敌从何来?”

高楷向东望去,沉声道:“河东道,赵王刘竞成!”

“莫非,他竟率兵来攻?”徐晏清倏然一惊。

高楷点头:“若不出我所料,他必先取潼关,再夺长安城。”

“刘竞成怎会突然来攻潼关?”赵喆大惑不解。

唐检哂笑道:“据奉宸司探知,刘竞成对长安图谋已久,若非河北道燕国公罗士衡、突厥始罗可汗掣肘,他早已南下,夺取京畿道。”

“如今,他生擒罗士衡,占据河北道,坐拥两道四十七州,兵精将广,只需交好突厥,便可兴兵来攻。”

赵喆急切道:“万不可让他得逞!”

“这是自然!”高楷沉声道,“眼下,我与他二人,谁先拿下潼关,谁便占据关中大势。”

夏侯敬德叫嚷道:“末将在这狗屁凤凰谷,早就待腻了。”

“愿随主上奔袭华州,拿下永丰仓与潼关!”

李光焰、唐检、赵喆亦迫不及待。

“好!”高楷朗声笑道,“传我军令,生火造饭,稍后立即起兵!”

“得令!”众人轰然应诺。

不多时,四万大军起行,直奔华州。

薛衍本想追击,却见马规元、哥舒浩二将率兵围困,叫他动弹不得,只能无奈叹气。

“龙腾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为可咍?”

高军所过之处,美原、奉先、富平诸县,皆望风而降。

高楷未作停留,率军昼夜疾驰,一日后,便抵达华州、郑县城外。

华州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关,素为关中重地。

远望前方城池,高楷问道:“华州刺史是何人?”

唐检回言:“此人名为卢丰裕,出身范阳卢氏,是侍中卢思管族弟。”

“为人谨慎,善于治政安民,官声颇为不错。”

高楷微微点头,转而询问:“诸位可有良策,拿下此城?”

徐晏清笑道:“主上,我等既为永丰仓与潼关而来,何必在这郑县,迁延时日?”

“此话有理!”高楷笑问,“不知晏清有何妙计?”

“依微臣愚见,永丰仓、潼关必有重兵把守,若要短时间内拿下,不可强攻,只能智取。”徐晏清侃侃而谈。

“至于这郑县,主上您可在此坐镇,牵制卢丰裕。”

高楷好奇道:“如何智取?”

徐晏清回言:“主上可还记得,董澄诛杀千牛卫将军武元恒满门?”

见高楷点头,他继续说道:“据微臣所知,这永丰仓所在地华阴县,有个校尉,名为武兴德,正是武元恒胞弟。”

“此前,这武兴德为千牛备身,却被董澄寻个错处,贬出长安。”

“武兴德?”高楷茅塞顿开,想起这人曾奉天子陈佑之命,前往金城拉拢他,许以太傅、雍国公、兵马元帅,这等高官厚爵。

这倒是有趣,兜兜转转,竟在华州相逢。

他转念一想:“晏清之意,打算说动此人归降,献上永丰仓?”

“主上慧眼如炬!”徐晏清赞道,“此人家族被害,怎能不恨?”

“微臣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献城归降。”

高楷颔首:“光焰,你与晏清一同,率三千轻骑前去华阴。”

“若能说降武兴德,自是最好;若不能,便围困华阴,小心细作!”

“是!”李光焰、徐晏清二人领命而去。

杨烨倏然开口:“主上所言细作,可是刘竞成派来?”

高楷笑了笑:“刘竞成颇知军事,怎能不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若能暗中收买,何必大动干戈?”

杨烨赞叹:“主上高瞻远瞩!”

高楷淡笑一声,下令将郑县团团围住,只留东面一座城门。

城楼之上,华州刺史崔皓远望前方,面色凝重。

秦国公高楷竟抛下薛将军,率兵来攻,叫他措手不及。

“派人警醒李信,叫他谨守城池,务必看好永丰仓,不容有失!”

“另外,传令魏文升,命他防守潼关,不得擅离职守!”

“是!”一员小校匆匆去了。

“多事之秋啊!”崔皓长叹一声。

齐王越发骄横,不光大权独揽,欺凌天子,更大增赋税,致使雍州百姓不堪重负,流离失所。

民心一失,难以挽回。

不曾想,薛将军未曾拦住秦国公,让他分兵来攻,必是剑指永丰仓与潼关。

可惜,事发突然,他未来得及多做准备,只能寄希望于李信、魏文升二人,能谨慎行事。

“只是,齐王有倾覆之相,我清河崔氏,可不能和他陪葬,须得另寻出路。”崔皓面色晦暗不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