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09.0万字

第429章 暗通款曲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为首一人,身披金甲,头戴金盔红缨,腰悬千牛刀,行动间,龙骧虎步,丰神俊朗。

身后,诸将拱卫,个个身披明光铠,精神抖擞,煞气凛凛,叫人心怀敬畏。

崔皓、诸将士、众多百姓连忙下拜:“拜见秦国公!”

高楷虚扶一把,朗声道:“起来吧。”

“谢秦国公!”众人齐声道谢。

崔皓上前一步,叉手道:“罪臣崔皓,仰慕秦国公威名,献城归附。”

“还请秦国公收留!”

高楷看他一眼,笑道:“崔刺史请起。”

“尔等既然归降,便官居原职,一切照旧。”

“城中百姓,不必兴师动众,便先归家去吧。”

他心中暗赞:这崔皓头顶青气成云,红光熠熠,做一州刺史,倒是绰绰有余。

“谨遵秦国公之令!”崔皓肃然应下。

随后,众人来至府衙,各自安坐。

高楷笑问:“不知潼关守将为何方人士?”

崔皓暗道果不其然,秦国公正是为永丰仓和潼关而来,连忙回言。

“禀秦国公,潼关守将名为魏文升,是齐王心腹爱将,镇守潼关数载,为人沉稳有度,尽忠职守。”

高楷点头:“你可有良策,拿下潼关?”

崔皓拱手道:“魏文升固执己见,不通人情,一时难以说降。”

“不过,微臣有一族侄,名为崔桃符,正为潼关都尉,把守城门。”

“微臣可修书一封,说动桃符开门投降。”

“好!”高楷大笑一声,“此战得胜,你当居首功!”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华山,因黄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方才得名。

其雄居京畿、河东、都畿三道交界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又扼守长安至洛阳的驿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的美誉。

如此一座雄关,强攻不易,若能说动守将献关投降,自是最好。

崔皓连连谦逊:“微臣微末之劳,愧不敢领受!”

事不宜迟,高楷立即下令,命夏侯敬德、赵喆二人,率五千骁骑,持书信,直奔潼关。

不出一日,便有捷报传来,两人与崔桃符里应外合,开城门,斩杀魏文升,潼关尽在掌握。

高楷大喜,亲率四万大军,移师潼关,登上城头,放眼望去,忍不住赞道。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潼关天险,果然名不虚传!”

只见,此关位于崇山峻岭之间,山连山,峰连峰,连绵不绝。

唯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供南来北往,却仅容一车一马通行,着实险要。

“主上所言极是!”崔皓点头附和,“潼关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

“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西岳华山,浩浩荡荡,气象万千。”

杨烨赞叹一声:“古人云,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

“当时只道夸大其词,如今一见,方知是肺腑之言。”

众人皆点头赞同。

这时,夏侯敬德呈上一封书信,瓮声道:“主上,这魏文升着实表里不一,竟暗中与刘竞成约定,于今夜献关投降。”

“哦?”高楷惊讶,“竟有此事?”

他接过书信看了看,摇头失笑:“刘竞成好手段,竟能说降此人。”

赵喆嗤笑道:“原以为这魏文升,身为董澄心腹爱将,委以重任,必然忠心耿耿。”

“没想到,他竟与刘竞成暗通款曲。”

唐检一阵后怕:“所幸主上运筹帷幄,先一步拿下潼关。”

“否则,让刘竞成得逞,不堪设想。”

众文武皆是庆幸,倘若晚来一日,潼关落入刘竞成手中,他便可长驱直入,肆虐关中。

届时,攻取长安之路,必将波折不断。

杨烨倏然开口:“主上,魏文升既然答应,今夜开门献关,我等不妨请君入瓮,将刘竞成赚入城中。”

夏侯敬德、赵喆二人,与崔桃符配合得当,行动迅速,仅仅一夜功夫,潼关便已易主,尚未来得及改换旗帜。

想必,刘竞成麾下斥候来不及探知,正可借这空当,利用一番。

“好一个请君入瓮!”高楷朗声笑道,“便依此计行事。”

崔桃符建言道:“主上,末将与魏文升相处数载,熟悉其字迹,可仿造一封书信,送到赵军营中,保管让刘竞成信以为真。”

“如此甚好!”高楷颔首,“若能擒拿刘竞成,必记你一大功!”

“谢主上!”崔桃符面露喜色,连忙提笔修书一封。

众人比较一番,纷纷赞叹:“崔都尉仿笔,足可以假乱真。”

事不宜迟,高楷立即派数名小卒,扮作魏文升亲卫,携带书信,前往赵军大营。

……

话分两头,潼关城以南五十里外,一座山谷之中,四万赵军在此安营扎寨。

此前,趁高楷与薛衍,在同官城外僵持,他亲率大军,昼夜疾驰,经风陵渡,过黄河,来到此地驻扎。

听闻斥候禀报,深感潼关易守难攻,他听从冯睿计策,暗中收买守将魏文升,伺机而动。

这一日傍晚,金乌西坠,他本在帐中查看堪舆图,忽见一名小校前来报喜。

“大王,喜事登门!”

“魏文升派人来投,愿献城归降。”

刘竞成大喜过望:“快请进来。”

不多时,数个亲卫迈入帐中,拱手道:“拜见赵王。”

“我等奉魏将军之命,呈上此书信。”

刘竞成接过一观,笑道:“尔等一路辛苦,且下去休憩一番。”

众亲卫推说城中军务要紧,拜谢而去。

刘竞成也不强留,将书信交予一众文武传阅,朗声道:“魏文升与孤约定,今夜戌时三刻,开门献关。”

“诸位可有异议?”

冯睿比对一番,笑道:“恭喜大王,正是魏文升字迹无疑。”

“他献城归降之心,必然不假。”

刘竞成笑了笑,正要开口,却见张钊蹙眉道。

“主上,仅凭一封书信,恐怕难以断定魏文升真心与否。”

冯睿微微冷笑:“依张将军之意,莫非要魏文升效仿比干剖心,方才相信?”

“末将并无此意。”张钊沉声道,“只是,魏文升为董澄心腹爱将,颇为信重,并不曾亏待。”

“如今却骤然反叛,实在惹人怀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