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89章 演了一天戏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临淮关粮站的机制瓦应用效果非常好。顾科长打电话告诉志平,副局长去现场看过后惊讶地问,巢州瓦厂的质量提高这么多了。顾科长乐呵呵地说,志平仿佛都看到老顾眼镜后面两眼眯成一条缝了。

老顾说过两天还有1200张瓦送到张庄寨大库,然后来局里跟姜局见一面。志平兴奋地“好好好”。

挂了老顾的电话,志平就给唐山钟总要瓦,准备再发1200张,他下午就去银行汇款。现在就可以找车配货了,2000公里的唐山过来还要一天一夜呢?

钟总很爽快地说:“张总放心,这就给你办去,回头你再把账转了!”

志平觉得,刚才顾科长的要货电话让他心像春天的原野,心儿正随着花开放呢?也像是夏日碧空如洗的蓝天,流云顺畅。

两天后,唐山的电话通知他已找到车辆,下午装货,然后钟总把司机号码发给志平,让他货到付运费。

张庄寨在是皖北靠近和河南交界的一处丘陵地带,也是国家粮商品粮主产地。这里是淮河上游河南段的尾巴,也是安徽段的开头,西边绵延着大别山余脉,远远望去,青山如黛,近处河流,山岗交错,一派江淮丘陵景色。

志平骑着如风的摩托车赶到张庄寨,在高速出口处,联系了送货司机,司机告诉他还有半个多小时才到。志平便在高速出口的路边等,他拿出水壶灌了一杯水,看看快到午饭时分,便打了一针,等半小时就可以撕开面包吃午饭了!

志平刚吃完面包,就见一辆大货车慢慢地下了高速,然后出口交费。志平见到后面是那么熟悉可爱的菱镁瓦整整齐齐的码成一垛,便连忙朝大货车招手,一边连续的按响摩托车喇叭。司机也明白了骑摩托车的人应该就是接货的了,然后迅速达成一致,志平骑车在前面带路,大货车一路跟随。

志平对这一带的路太熟悉了,前面左拐一条官道是通往河南地界,右拐则是沿淮河往蚌埠方向。

张庄寨是个小镇,但因为特产天麻,这里便是万亩天麻小镇。每年秋天收获季节,大大小小的北方药贩子便过来收购天麻,再送到药材市场。当地特色的天麻让小镇富裕,生意活络。

粮站位于小镇西北十公里处的一处军垦农场,过了军民友谊桥就到了。

志平一路飞驰,忽然身后响起急促的喇叭声。他停下来,回头望过去,大车在后面缓缓地靠边,同时他也看到前面突兀地出现两个水泥墩,此时淮河沿岸加固堤防,这里限宽通行了,所有大货车都不能进了。

志平瞬间觉得嘴巴干渴,心里明白,一定又是血糖升高了。他忧心忡忡的走向大货车,不知道该怎么办。离目的地还有十公里吧?货车司机也表示很抱歉,实在是没办法了,否则一脚油门的事,几分钟就到了。

司机说的实在,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志平从没遇到过这种事,司机说问问有没有其他的路,如果没有,那就只好在本地叫小货车倒短途了。

志平骑车往镇上赶去,一路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仅此一条路通往粮站,这个季节大货车走不了。志平没再耽误时间,直接去镇上找车帮忙。问了两个在路边等着拉货的钓鱼车主,说拉一趟货去粮站至少200块,搬运费另算。

志平觉得太贵,这一大货车至少得6趟,1000多块钱运费,加上搬运工钱,如果按他们家里的搬运工三毛一张,还要360块钱,这样至少得1500块损失了。

志平不禁心疼起来,又去找便宜的,可人生地不熟的,他真是犯愁了。这时一个中年妇人走过来说她认识一帮搬运工,闲着可以帮他搬货。志平听了大喜,便问多少钱,按小时算,35块钱一小时。

志平便说,我们是按多少钱一张?

那我们没搬过。你看吧,我们都是三十五一小时。

志平算了一下,200张瓦,两个人40分钟就够了,不用一小时内。于是说三毛一张,足够了?

好吧,带路。

中年妇人转身爬进货车里,发动起一辆小货车哼哧哼哧的掉头跟上来,志平心中惊讶,后来她就是司机啊!后面又跟过来一辆一辆车来,正是刚才没谈好价格的司机。志平把两人带到大货车边上,中年妇人下来掂量一下瓦重要,说运费给你便宜20,上瓦费3毛一肯定不行.他们都在粮站扛包的,没有五毛一张不够。

志平心里觉得现在处境实在为难,感觉准时送货是最重要的,被中年妇人捏住痛处,心想找来找去,还是这么一帮人。他没法跳过这个中年妇人,于是只好咬咬牙同意五毛了。想到这趟运费便宜20一趟,也算是个补贴吧?

一切谈妥,两辆小车靠近大车,工人们便开始飞快地传递瓦块,一会就上完了。然而,此时才第一趟,志平想着不知多久才能运完最后一趟。

他便给顾科长打了电话,说是大车进不了粮站,现在改用小车调度了。顾科长惊讶地问:“车都找好了?

“找好了,都在装了,放心吧。”

“好好!”

这时志平走到大货车头,见两个驾驶员都在车里呼呼大睡,回来2000公里的路程一路飞奔,也实在太累了。他便去镇上买了两个西瓜,放在边上等他们睡醒的时候吃。

然后志平就上了小火车往粮站直奔而去,到了粮站,统计员早已准备好卸货的工人在等了。200张瓦很快卸完,志平觉得一切顺当。

等第二趟再去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工人们累了,搬运的速度明显放慢,志平没办法,只好买了一大堆冰红茶,工人们才又加紧起来,紧赶慢赶,已是夜晚十点了才上完最后一张瓦。

那个中年妇人便要志平把账结了,志平一算,搬运费六百,车费一千零八十,正好一千六百八。但妇人要一千七百八。

志平疑惑怎么多算了一百,妇人便一笔一笔报账过来。志平才恍然,她说的运费便宜二十,不是每车运费二十,而是一共便宜二十。

“对呀,我说的运费给你们便宜20呀!”中年妇人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竟然撸起袖子一副孙二娘的架势。

志平在心里骂道“别他妈的跟我装,要不是因为在你这里,换成西河镇,我一巴掌打歪你的嘴巴!”

虽然志平在心里把这妇人辱骂一顿,但现实中他还是气呼呼的扔出一百,立马走人了。

大货车司机结账的时候把两个西瓜算了五十元给了志平。志平心生感动,由衷地感慨,只有如此这般讲义气的人,才能在中国大地上走南闯北吧?换作这个妇人,只配一辈子守在自家门口吃一点送上门来的。

这样一想,志平心里舒服多了,便骑车将最后一车货送到粮站,奇怪的是,粮食局的小李过来接替统计员了。也许是夜太深了,小李家住附近,便过来接班。瓦很快就卸完,司机调转车头就走了。

志平还没有安顿好开收据,小李把统计好的瓦数量相加,说1300张瓦,对吗?

志平心里惊讶,明明1200张嘛?怎么会1300张瓦呢?难道老钟在唐山就发错了?感觉不可能他100张瓦将近两吨重了,大车称重,不可能相差这么多的。

那他只能判断是小李算错了,深更半夜的统计数字出错也是正常。他刚想让小李再数一遍,但见小李已经在收拾,准备锁门出去了,便没再坚持。开了一张1300张的收据,让小李签了字。又把那张计数的纸作为原始附件夹在一起,小心翼翼的放进包里。

志平觉得,这一天的经历太魔幻了。大车受限,不能通行,骑车到处找小车倒短,遇到老娘们,原来是个母夜叉,一连串的不顺利,最后收场却是凭空多了100张瓦,也正好是一千八百块钱,正好抵上所有费用。整个下午就像是在演一场起伏跌宕的戏呢!

志平骑着摩托车一路往镇上奔去,夜晚的乡间小路异常安静,下午来来回回走的路他实在太熟悉了,很快就到了小镇。

已是凌晨一点了,志平不知道哪里有旅馆,却见一处网吧依然亮着灯光,便骑过去进了网吧,问有住宿的吗?

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志平,说他们楼上就有住的,因为收天麻的药贩子还没来,现在空房间多,如果要做可以开一间给他。志平连声说当然可以。

洗漱完毕,志平一头钻进干净的被子里,一觉到天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