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73章 父子俩吵架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0

志平并不清楚父亲和关大伯经常在一起都说了什么,两人很投缘,即使在干活的时候也会是边干活边聊天。天南地北都聊,聊到兴致高昂的时候,父亲还停下来掏出一支烟来递给关大伯,像是在田间地头干活一般“歇一歇抽袋烟”。

然而,包装箱的浆料在气温高的时候很容易固化,志平一再强调等一锅酱料用完的空隙,可以稍作休息一会。然而,父亲每次跟关大伯聊的兴致勃勃的时候,就会习惯地递过去一支烟,等烟抽完,才发现浆料所以硬的不能用了。

父亲连忙毛手毛脚地加点卤水,这样做出的产品质量肯定有问题了。

这天晚上志平吃完饭,父亲拉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关大伯告诉他街东头有个杂货铺店里的女儿,年纪跟志平相当,只是反应慢,笨手笨脚的,问志平要不要去看一下。

志平一听就摇摇头,它像是把感情深埋起来了,只是空了会跟晓月通通电话,他心里完全不接受别的女孩,何况还反应慢,他就更不考虑了。

他冷冷地回了父亲一句:“你们总是比我着急,可我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以后不知道怎么样呢,现在努力做瓦赚钱是正道。”

父亲无语,自我解脱地说:“好好,不急不急!”

又愣了愣,叹息地说:“我怎么会不着急呢?”

只这一句叹息,让志平不再发火,他瞬间觉得,父亲跟他在一起,只有受罪的份。如同那年从九江接他回去的时候,他见过父亲惊慌失措,怨天尤人。可最后还是默默地承受的过程。现在的父亲,却让他莫名的烦躁。

志平的瓦销量很顺畅,生产也有父亲和关大伯负责,工人们干活都很认真,丝毫不敢懈怠。每天,志平只需要带了瓦样块,骑上摩托车,沿着铁矿石粉厂到处转就好了。

他把重点客户做个标记,加大拜访频率,跑业务累了就休息一天,在家帮着父亲切半天瓦。

这天,志平看到工人们做完最后一桶浆料时,父亲并没有去水塘边清洗工具,而是把淘汰下来玻纤丝又铺上台面,一个人做起瓦来,看样子还有好几张瓦要做的。但这样做出来的瓦肯定不能算正品了。

志平认为还不如直接把丝扔掉好了,做出来次品瓦也要扔掉的,还搭上卤水镁粉。于是志平很生气,让父亲不要浪费了,父亲回过头来不解地说“没浪费啊?”

“做出来的瓦不合格,不就是浪费吗?”

“我卖过次品瓦,有人就要便宜一点的。”父亲解释着。但志平就很生气,父亲处处是一副小农民的意识,不能浪费一点一滴。就连做包装箱干透了的料子,他也是敲碎掺和在锯渣里反复用,于是志平就生气的说:“我瓦的牌子都给你砸掉了,没事歇着去。”

父亲本来想给孩子省一点是一点,天天做瓦有浪费,三条泥鳅凑成一条黄鳝呢!没想到这小子这样跟他说话,还说着他把瓦牌子砸掉了,这瓦有牌子吗?

于是张海山把瓦刀往桌上一扔,也不顾那张只做了一半的瓦,气呼呼地说:“老子还不干了,天天累的跟狗一样,还受你指责,你不想想,你都在扶墙摸壁的过日子了,不是老子来帮你,你做你妈的瓦啊!”

志平受不了父亲精打细算过日子,每天跟他提到门一开,需要多少钱的话,现在竟然说他还在扶墙摸逼的过日子。既然如此可怜,还窝在西河镇干啥?

于是他指着父亲的背影大喊:“你给我滚,滚走,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

父亲听到儿子发怒地吼叫,便气哼哼地回头对儿子指指点点,又顾及面子,工人们都还没走便,牙齿咬得咕咕响,径自去河边了。

工人们也回头把志平推开,说“你爸很不容易了,这么大年纪还跟着你在后面做瓦切瓦管理厂子,世上这样的父亲也不多了。”

志平才渐渐消了怒气,他想到前天阜阳酒厂需要4000张瓦的事,也就集中精力筹备生产了。

酒厂下半年收山芋干等原料需要更换原料库,叶经理让志平这个周末来阜阳一趟,他们见面再谈。

志平很兴奋,当天就预计了4000张瓦,如果按照环湖的价格,得有两万多块钱好赚了。于是志平也觉得自己是阔绰的大老板了,怎么能接受“扶墙摸壁地过日子”!

只是4000张瓦,他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别说家里库存的瓦没多少,家里的原材料也不多了。

然而他坚决不会放弃这单业务,但完成这单业务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直到天渐渐黑了下来,工人全部走光了,志平还站在桥头小屋里。他看着桥下流过的河水,微微泛着白光的河面,安静极了,河道两边的油菜花香飘过来,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父亲在底下小屋厨房里早已把饭菜做好,他早已原谅了儿子,就着门口微弱的灯光把锅端过来,里面放着两碗菜,喊着“平儿吃饭吧。”

志平转过去才摁亮电灯,看到父亲满面笑容地对他说:“吃吧吃吧,是一碗泥鳅面和一碗肉汤,还有小半碗饭。”父亲一边把菜往外拿,一边说少吃点饭,多吃点菜吧!

可志平说,我还没打针呢,他才弯腰捡起诺和笔,调好剂量很坦然的掀起肚皮,朝肉上扎了一针。

这一切,父亲只看的木然,他早已不再为儿子打胰岛素而有其他想法了,他主动接受也好,被迫接受也罢。反正他习惯了这个糖尿病儿子,记得也是,不记得也是,身体永远就是这个残缺了。

对工作,对婚姻,哪怕对现在这种屈辱的婚姻状态,他都在劝儿子思想放开,不要钻牛角尖,该来的不会走,该走的留不住。

他看着儿子打完针想跟儿子说两句话,又觉得无话可说的苍白荒凉,但志平主动告诉父亲明天要去阜阳酒厂,因为那边来电话告诉他酒厂改建仓储,需要4000多瓦。

父亲并没有像志平那么兴奋,他沉默了,半天才说:“我们没那么个生产能力哦,就目前状态每天生产150块,这也只够你在外面跑。”

志平一言不发的端起碗来吃饭,父亲便没再说了,只好说:“你看看,反正我们帮你干就是了!”

饭后父亲端着碗筷去河边洗了,父亲收拾好后又打开收音机,调到小说频道听单田芳永远经典的小说《白眉大侠》。

一灯如豆的小屋里,父亲躺在床上,单田芳熟悉的声音在重复着北宋仁宗的侠客故事。正如这日复一日的做瓦卖瓦,虽然早已知道结果,却又处处放不下这平淡又难舍的日子啊!

第二天志平简单地交代给父亲和关大伯,这两天要做的事,便上了去省城的汽车。

志平坐在上开往阜阳的列车上,车过淮河大桥,窗外便是广袤的皖北平原,而皖北人向来以擅长喝酒着称,光是皖北就有古井,种子,沙河,高炉等等名酒了。

志平想到即将打开的阜阳市场,虽然环湖早已跟叶向军签过好几次合同,叶经理也跟志平一起喝过酒,但这次志平还是第一次来酒厂给自己跑业务。

下了火车,已经傍晚了,他不想耽搁太久,直接打车去了酒厂。哪知酒厂实在太大了,又加之工人早已下班,志平只在酒厂外面转了一圈,然后打电话问叶经理,叶经理没听出来,到后来知道是巢州来的志平,说他晚上在解放桥那边卖酒,让这边过去找他。

志平挂了电话,便去了解放桥,那是阜阳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可他找到叶经理时,差点没认出来,只觉得眼前的老叶早已不是两年前他在环湖时见过的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叶经理了。

叶经理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他在摊位前摆开各个年份的样品酒,但眼前也没几个人来光顾。

志平便问怎么晚上过来卖酒,老叶才说厂里的任务,他们每天要出来卖出多少酒,最要命的是价格没什么优势,他们的价格跟代理商相差无几,而代理商从来都是直接拿最低价,才不会保护这种产品的,哪怕最新的品种也是直接报个裸价。所以他们在外有古井种子沙河高炉家等种种竞品,对内又有代理商的价格战,所以就特别难了。

志平听了没吭声,他只关心4000张瓦的用何种方式结账,交付日期。叶经理便说现在要盖一个两万吨的仓库,位置不在这里,明天这样带他去现场看一下。

等会叶经理又问环湖的瓦现在不如以前质量好了,以前的瓦有十年以上还在用,滴水不漏,像现在的瓦没几年就出现渗漏,越来越不中用了。

志平当然清楚,后期走的是方工程师的路线,对瓦做过很多改性处理。原料也不再是以前山东的原料。于是志平客观地说了改性配方和原材料的不同,他并没有捕风捉影攻击环湖,只说改性过的要比传统的耐候,也是有优点的。

叶经理听志平说的这么专业,也就没再说什么,让志平明天去公司再跟他去看看场地,志平开心地握手告别。

初夏夜晚的北方城市依然是灯火辉煌,不时有年轻人骑着摩托车,轰然而过。

志平毫无睡意,他没找宾馆,只一个人快乐地在大街上转,直到下半夜,他感到困乏,找到个快捷酒店住下。

他觉得自己不要太寒颤,尽量沉稳。他想着要用心做每一件事,认真体验每一段时光,那都是一段成长的过程吧?

出差回到家后,父亲根本就没在乎什么四千张瓦不瓦的事。他看到志平心情高兴,还以为儿子又找到女朋友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