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85.2万字

第31章 凄风冷雨的夜晚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参加完亚飞海波的婚礼后,志平在市里就熬了一夜。第二天,他在环湖宾馆睡下。到下午才醒来,抬头看看窗外,天空飘着小雨,透过细密的雨帘,远远的看到对面车间蓝色的大屋顶被雨水冲洗的清亮鲜艳。

他想到王欢就在那里加班呢?又想起那一次,他们约好在大车间堆放废钢的地方见面,王欢躲着不见,吓他一跳,后来他发脾气,甩手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王欢一直没打扰他打乒乓球,错怪了王欢,也自责脾气太急。

志平醒在床上不知过了多久,觉得肚子饿了,看看外面下雨,就没出门,拿起摆放在桌上的方便面,烧了壶开水来泡面了。

下午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了电视里关于庐山会议的那段纪录片。彭德怀的万言书和后来的遭遇让他难受不已,特别是多年后,采访元帅夫人浦安修时,她说自己也责怪过彭德怀,说你一个军人,操心什么经济呢,管他亩产多少?但老彭说他首先是个中国人,是个共产党人,他不能因为这些错误让老百姓对党失去了信任。

风云诡谲的庐山啊,志平想到自己来回几趟走过庐山脚下,望过去时青山依旧,江水东流,但早已不是那段历史的天空了。

天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下来了,想到王欢让他晚上去她房里,志平拿了把雨伞出门,室外冷风夹着细雨。志平不禁打了个寒颤,他裹紧身上的夹克,慢慢往宿舍区走去。冬日的晚上,厂区里也是行人寥寥,志平悄悄的走到王欢门口。

房门紧闭,窗户透出昏黄的灯光。志平推门而入,王欢正拥被坐在床头看书,见志平进来笑眯眯的下床,将门关好,说:“你要冷的话也上床吧?”

志平睡了半天,便摇摇头道:“刚起床没多久。”然后又小心地问她爸今晚不来了。王欢说应该不来,他这几天休假在家打牌呢。

“那么放心你?”志平开玩笑地问。

王欢疑惑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他在调侃她爸曾经那么不放心他们在一起,现在怎么变得不管不问他宝贝女儿了。

王欢解释道你们这次回来都是在市里参加婚礼的,没人回总公司啊!更没人看见你潜回宾馆里住啊?老头即使不放心,也是防无可防!

志平见王欢把他说成特务了,便说:“我突然就想到一个比喻,不怕被贼偷,就怕被贼惦记呢。”志平说完,两人都忍不住笑起来。王欢说她都不明白谁惦记着谁了,他惦记她爸还是她爸在惦记他呢。

志平笑笑说:“都有,都有,瞎说而已。”然后又问王欢考什么呢?

“古代汉语啊”!志平看到王欢手里拿着本王力编写的《古代汉语》,说到苏轼的那部分,于是志平推荐王欢看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说那是关于苏轼文字的上乘之作。王欢说看过推荐文章,但她不喜欢林语堂的文字,那个年代还是觉得张爱玲胡兰成的书更好。

志平一听,便对民国时期的作家侃侃而谈,然后又回到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幽默洒脱,和苏东坡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他写苏东坡比其他人更真实,真实其实也说不上,因为没人知道1000多年前的北宋,但对苏东坡的理解更多了些属于苏东坡的淡泊潇洒,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天赋。所以什么人写什么人物传记就跟演员塑造角色一样,只有骨子里相似的地方,才可能成为经典。”

王欢静睁大眼睛盯着志平说话,听到门外忽然响起咚咚的敲门声。王欢诧异,忙跳下床开了门,只见他爸怒气冲冲的进来了,阴沉的脸仿佛室外飘雨的天空。

“你怎么来了?”王欢不解的问。老头看都没看女儿一眼,面对不知所措的志平瞪着眼问:“你怎么来了?”

老头像是复读机,对志平问了同样的话,只是语气是想一锤砸死对方的狠声恶气。

志平不想说话,他想避开这个疯老头,没想到老头一下子扑向了他,志平侧身一躲,拔门而出,伞也没拿直接往宾馆去了。阴冷的冬雨似乎小了点,但志平没走几步,眼睛就睁不开,雨水泪水一起下来了。志平心里很悲凉,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老头没扑到志平,跄了一下,慌忙站稳。但腰还是扭了一下,疼的龇牙咧嘴,两眼恶狠狠的瞪着女儿,半天才问王欢:“他什么时候来的。”

“刚来没一会。”老头表示不信,叹气的说:“你现在是没有一句实话了,唉!”

说完痛苦的低下头,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心疼了这么多年的女儿,长大了,怎么就铁了心跟一个他极其讨厌的男孩恋爱了呢?

终于他忍不住哭着跟女儿说:“小欢子,你要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们大人的事,我就死了算了!”然后大放悲声。

王欢吓得不知所措,用惊恐的眼神望着王大贵,他不明白爸爸是怎么了,老头双手抱头坐在矮凳上,把头深深的埋下去,王欢看到父亲两鬓花白的头发,心里无比难受。这时门吱啊一声开了,进来一个人。

王欢循声望去,妈妈来了,后面舅妈也站在门口。妈妈脸色疑惑不定,看到老头子沮丧的抱头哭泣,便问怎么了,老头立马止住哭声,见是王欢妈,抬头便问:“你们怎么也来了?”

“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说他们江西的人回市里了,你不放心,下雨都要赶过来,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也心神不宁,正好舅妈过来,我们就一起来了。”

老头听完“唉”地一声叹气道:“老婆子,你不知道唉,他们两个关在屋里,我敲了半天门才开。小欢子在床上,那个狗东西在地上,呜呜呜…”说着又哭起来。

王欢妈一脸厌恶,她也许是厌恶女儿的行为,更像是厌恶老头子见风就是雨的瞎扯。

王欢妈对老头子说:“你先回去吧,我问问姑娘,今天我们晚一点走。”王大贵像是无比听话,他老老实实拿着门外的一把小伞,把自己的大伞,留给王欢妈,回头看看屋里的两个大人和一个小人,然后默默的走了。

我欢妈听见老头走远后,轻声地问女儿:“没什么事吧”

“没啊。”

“那他怎么就突然哭了?”

“我也奇怪!”

“哦,那就好。你爸一辈子见风就是雨,一点沉不住气的”

王欢妈批评她爸。半天又说:“你去把小张叫过来,我来问问他。”

王欢有点为难,她不明白妈妈要问志平什么,又想着刚才爸爸无来由的冒火心里就害怕。王欢知道妈妈不会轻易生气,但妈妈发起火来也很可怕。

磨旋半天,母亲催她找志平去。她才拿把伞走了。

房间里只留下王欢妈和舅妈两人时,妈妈叹了口气,责怪老头子,真是搞不懂怎么想的,大晚上的又哭又叫,就是看到什么也不能这样,以后姑娘大了还要不要做人?舅妈听了点头称是,说也许姐夫只是一时冲动罢了。

没一会,王欢领着志平悄悄进来。一路上,王欢解释老头已经回去了,只是妈妈和舅妈两人问问话,志平才疑疑惑惑地跟着王欢进了屋子。志平小心地站在墙边。王欢妈让座他也摇摇头不坐。

王欢妈倒是先道歉起来:“小张啊,她爸就是这样急脾气,没什么事情能闹一场,你别往心里去啊。”志平这才放松下来说不会的。

王欢妈又瞅瞅志平,诚恳地说:“张会计啊,你有文化,又这么方长大汉的像个葱管,条件这么好,找个女朋友不难的,你就放过我家小欢吧!”

王欢妈开门见山一席话,挑明了要否定他们的恋爱关系。她认为女儿的事就是一开始没能彻底拒绝,拖泥带水几个月,才这样麻烦,她现在就要一刀两断了,于是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说话的语气在商量中带着坚定决绝。

志平不做声,他实在回答不了,又觉得自己并不是简单的跟她妈妈在辩论一件事情的可行可否。他没法说清楚那份心底对王欢的认同,对两个人未来的期盼,在学习路上的相互鼓励,这些快乐满足,无法跟她妈妈说明白,志平只是痛苦地摇摇头。

王欢妈感觉更痛苦,她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不是说两个人分开就不联系了吗?张会计去了江西上班,她在大车间干活,井水不犯河水了。她想不明白俩人虚虚实实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会,她又接着说:“你又不是找不到,外面的好姑娘多的是。”王欢妈已经把话说死,没有通融的余地了。

半天,王欢才叹息的对志平说:“要不我们就算了吧?”

志平看了一眼王欢,感觉像是家长听到孩子说一句充满稚气的话,便无可奈何地说:“唉,你看你说的,你哪里知道啊!”

志平在为自己和王欢的未来付出万般努力,现在怎么也不能接受分手的说法。他自己心里清楚所有的执着和努力都是一个人在付出,别人当然是“哪里知道的啊?”

即便是王欢也不能完全清楚他受的委屈有多少,他的思念有多苦。

可王欢妈就觉得很奇怪了,她想女儿都架不住她的决绝态度,被迫要分手了。这个小瘪三,怎么就这么个瘪三样呢?

她心里也明白过来是小瘪三吃定她女儿了。只要女儿不痛苦,瘪三的死活随他去了。

沉默了一会儿,王欢妈觉得她已经搞清楚俩人真实的状态了,便对女儿说那没事,她们就该回去了。

她甚至都不再关注小瘪三晚上住哪里,志平见王欢妈要走了,便连忙先退出房间,拎着把雨伞往宾馆走去。王欢妈看到志平乖觉的模样,又想到女儿刚才被说服了,瞬间像是一只得胜的将军,拿起门口的大伞跟着舅妈两人在风雨中大步往村里走去。

志平心事重重地回到宾馆,他不明白王欢为什么要说分手的话。她父母向来就不同意,为什么现在她要半途而废?志平躺在床上,不愿想到王欢父母。

他很清晰的想到刚刚看过的庐山纪录片。元帅那么多艰难曲折的过程,他自己的这段感情又算什么呢?于是坦然睡去。

第二天是回江西分公司的日子。志平醒来,看到天光大亮,是个晴天,明显感到寒冷。他起床洗漱完,便径直去了食堂吃早饭。一起出发的同事早早准备好,双排座汽车也早等在门口了。

志平想着王欢,又想到昨晚发生的事,两人都没好好的沟通,以后该怎么办?哪怕写信也好啊。志平心里有些抱怨王欢不坚定的态度,觉得很多事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志平想到这两天亚飞结婚的事,忙的他没时间写一封信了,昨晚睡得踏实,连一个梦也没做。志平心事重重地收拾着行李,不时抬头朝车间那边张望,并没有王欢的身影。

货车司机早已按了两声喇叭,志平最后一个钻进车里。他摇下车窗玻璃,终于看到穿着浅蓝色羽绒服的王欢,急急忙忙从车间那条小路走过来。他看到她时,她也看到了他。志平朝她笑一笑,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她朝志平挥挥手,她站住看着蓝色的货车,灵巧的左拐右拐,然后消失在大路上。

冬天的太阳慢慢爬上树梢,一轮红彤彤的圆盘,像是清洗干净的好看。天空瓦蓝,几根光秃秃的树枝倔强地划向天空,志平想到这次回到庐山脚下的共青小镇,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了,一周的账务,赣北和皖南的市场,去南昌大学听学术报告。

志平按轻重缓急把事情分的分为眼下急需和长远坚持。他参加各类读书会和听大学的讲座,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持续充电,大多是社会学,历史学的。

他觉得历史、社会学、经济学有很多知识是盘根错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分辨清楚。听学术报告时,大师们确实也是如此的看待每一门学科的综合交叉现象。他们很少单方面研究某一类课题。也许正如他们所言,人类社会活动的轨迹本来就是复杂多变的。

志平知道这些知识对于会计工作并没有什么用处,但他确实很喜欢。白天,志平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度过,晚上停下来的时候,又止不住的思念王欢。

他有时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优秀,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可他现在又无法表现出能力的优秀,出门跑业务都是姜姚带着,两人搭档很默契。然而自己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远远不如姜大哥。

很多时候,自己说了奇怪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而苦恼不已,他总认为是看书太多的原因。

志平慢慢地适应这种远离老家的生活,虽然共青城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那也是志平梦开始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