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39章 Bp机掉河里了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这周的销售例会照样由刘经理主持,虽然没有正式下文件,但大家都不拒绝他忙前忙后的记录。他把公司的文件念了一遍,然后销售员挨个发言,只有小何没说话。

老黄先说了去瑞昌的行程和客户反馈,主要是缺乏信任度,即使对产品有购买意向,也不敢轻易买进,所以建议公司考虑铺货进场的模式。

刘经理用笔飞快的记录着大家的发言。

姜姚说到赣南的位置不及潘阳湖流域,渔网产品的需求则呈现出多样化,赣江流域的深山浅水,网箱养殖都有丰富的基地,产品需求接近粤北,建议公司考虑产品的多样性。

等到刘经理记录完大家的发言后,再一看,都是大家在对公司建议这样,建议那样,感觉公司还没有制度呢。

只有小何像个学生一样只静静的听着,一句话不说。刘经理想到小何这趟出门,晚上都要住军分区招待所说,说只有这里才安全。他晚上是安全了,白天还是把钱包丢了。

刘经理很仔细的记录下每个人的发言,说是等他跟总公司沟通后再给大家回复。老黄有点失望,觉得很多事情还得等总公司的答复,九江分公司像是个临时派出机构而已,给一个临时派出机构提那么长远完善的建议,别人都会给他提意见了。

会后,老黄去了志平房间里报销费用,他不解的问志平,既然是跑业务,为什么来分公司来呢?留在总公司,要比分公司条件好太多了。

志平没回答他,现在确实也回答不好。曾经的梦想是仗剑走天涯,现在的亲身体验是自己武功平平,说仗剑就有点搞笑了,这剑最多也就是在公园晨练的老年人玩的那把太极剑吧?

这一次连铺货进场九江公司都不能决定,这里的业务最多只能算是信息联络员了,哪里还有谈什么营销呢?

在总公的时候,志平有时参加销售例会,高总的发言总是一语中的,透彻深刻。把与人相处,当做是一门艺术来对待,既有处变不乱的能力和临场决断的智慧,又有运筹帷幄的谋划。

谈业务能做到如此驾驭,不管结局如何,对这个洽谈的过程一定是满足的。

当志平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时,老黄也沉默很久。他说志平还是书生意气,太理想化了。

老黄说他在市冷冻厂做业务许多年了,也了解环巢湖渔网的生产基地,大大小小不下50家的渔网厂,但成规模的也就那么几家,环湖能脱颖而出,真的就是像高总宣传时说的那样,完全靠能力上来的吗?

肯定有当地政府主导的原因,当然政府会参考市场,会把渔网产业放在全国范围内考量扶持,能振兴巢州经济发展的企业优先扶持。

志平第一次在远离环湖的地方议论高总的成败得失,而这些话他在总公司时,也只能自己一个人苦苦思索,没法说出来的。

现在听了老黄这番话,志平更加觉得老黄说的有道理。他想到在共青城能促膝而谈的,只有姜姚和老黄了,他也渐渐明白许多想法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

他对未来的看法不再是热血冲动,他也将慢慢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变成一个稳健踏实的男人。

阳光从南面窗户照进来,志平感觉浑身暖融融的。他感觉这是最放松的时刻,许多事情说清楚了,哪怕无解,心里也会痛快。他早已认定马国兴只是个衣着讲究的好面子之人,几乎没有能力。所以他也就从不指望拉破车的老马能解决什么问题了,这样心里反而不堵。

老黄拿着本杂志在认真地看,志平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泛起春困,眼皮抬不起来的困乏,一会竟睡着了。

次日是自由活动日,该洗的衣服拿出来洗,该买的鞋子上街去添置,周末这一天真的是无拘无束。

志平想到王欢给他买的鞋子和衣服还没怎么穿,南方的春天已经像初夏一样热起来了。自己衣服也不需要买,于是吃完早饭拿了一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往河边走去。书里有王欢留下来的绵软的字迹,志平只坐在河边,望着王欢写的字发呆,却打不起精神,书里的字,一个也看不下去。

春天的太阳,照的志平背后暖烘烘的,像是背了一个火盆,田间地头是大片的紫云英,开着灿烂热烈。扇动着翅膀的小蜜蜂,在花间里来回穿行,阳光下的万物生长,在这温暖的好天气里争分夺秒呢!

志平一抬头,发现刘新兵和老黄两个人一路边走边说的往渡口而来。远远的老黄也看见志平了,便微笑的招呼志平也逛街去啊,志平收起书来,跟着两人往渡口而去。自从世纪大桥通车后那人们都走大桥去街上街购物了,只有农场附近的老年人会沿着小南河走到渡口,撑船渡过窄窄的河面,上岸就是共青城了。

此时是枯水期,河面瘦下去很多,志平觉一个助跑撑杆跳就能飞跃过去。

窄窄的河面,穿过河道的风却很大。三人来到河边的没见到撑船的老头,喊了两声也没回应,志平便提议上船自己撑呗。老黄,刘新兵每次回来撑船,老头只是慢悠悠的用竹篙一点,船便离岸了。再一左一右的撑着船,船慢慢往下游靠去,看起来觉得无比松松,何况三个男人可都会用力撑。

虽然今天风大点,总能过去的,两人于是跟着志平跳上河,解开缆绳。只见志平用竹篙往岸上一点,小木船晃晃悠悠的离开了岸。风从河面远远地吹过来,岸边的青草在微风的抚摸下频频点头。

老黄心情大好,清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志平从水里拔出竹篙时,清凉的河水顺着竹竿滑下来,飞溅到刘经理脸上,刘经理大声说,慢一点,稳妥一点。

然而,志平很兴奋,望着蓝天白云下,远远的幕阜山也看得清晰,风从远山来,吹过河面,吹过两岸黄灿灿的油菜田,志平高声地唱起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这是船到河中心,风更大了。志平感觉船在打转转,连忙跑到船尾,用力撑去。也不知是劲小了还是风大了,船还是不走,原地掉过头来吱吱嘎嘎又掉过头去,这下三人都急了。

老黄建议,三人就在船舷靠船头的位置站稳,因为他每次看到船老大都是站在船舷,并没有站在船头或船尾。

“不对,那是风平浪静,今天有风,必须站船尾!”志平反驳道。

刘经理觉得两人说的都对,便说都试一遍,看看船走还是不走。然而风吹过来时,不管怎么用力撑船,船只是在原地打转。

志平抬头看看风向,他有点迷糊了,不知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的,怎么会刮起旋风来了?

人三都傻了眼,志平也累的横着杆子,不想动了,船便顺着水流往下行,刘经理连忙让志平用竹竿插下去稳住下行的船。志平用力一把插进河床,可是船并不是停住不动,而是慢慢的绕着竹竿吱吱呀呀的别扭着。

志平连忙喊道快来帮忙,不行了,不行了。大家越发慌了,都跑到船头,船尾又翘了起来,风吹的浪花打过来,溅了一头一脸的水。

“妈的,这么受罪。”老黄不禁骂出声来,他从志平手里接过竹篙,想到每次摆渡的老头是站在船尾靠船舷的位置。

他于是直直的站在中间,用竹篙猛力插上,可能是用力过猛,没插到河床,老黄踉踉跄跄的差点掉到河里,好不容易站稳。

他也就是这么一下努力用劲插一杆子时,仿佛明白了什么,等船平稳时。他叉开双腿,站在船中间,一下一下的用力划水,船总算不再顺水下行,而是斜着头慢慢的往对岸靠去。

终于离岸不远了,可是上不了岸,船又开始打转,志平站在船上看到离岸最近时,就猛地跳上岸去,但船还是被蹬了一脚,摇摇晃晃的朝河中心荡去。

“老黄快给我竹篙。”志平喊道。

老黄举起竹篙的时候,岸上的志平一把拽紧,这时船才终于慢慢的往岸边靠上,两人跳下岸,把船拴在石头上。

下了船,刘经理说,一身汗了,望着两人笑,老黄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河水,满脸水珠,也在呵呵的笑。

志平望着风吹过的河面,只有一抹细细的水纹,两岸的野花在阳光下灿烂的开放,一切还是那样的美好。他真不明白,刚才在河中心那么惊心动魄。

刘经理问两人是不是体验了一把同舟共济,志平和老黄就轻松地笑笑。

忽然跟在后面老黄说:“哎呀,我的bp机掉水里了。”

志平吓了一跳,说你赶快好好找一下,没见到你水东西落水里啊,又想到刚才在水里面手忙脚乱,哪里还顾得了呼机掉落水里呢。

老黄说他今天把衣服换下来了,那个装bp机的链子是拿下来放在床上的,他换了一件干净衣服,把bp机放在兜里,他出门记得非常清楚,还摸了摸呼机的,但现在口袋里没有了。

那就确实是刚才只顾着撑船,没有顾及到bp机了。他很扫兴的样子,默默的跟在两人后面,他想那只有以后再买一个了。

过了半天,刘经理说他会把瑞昌的业务好好的跟总公司汇报一下,让总公司了解这边的市场确实很大,而且他说会竭尽全力说服销售部,打开瑞昌的市场,这又让老黄感到有些希望。

志平趁兴说那就有一大笔提成,好买新呼机了。说的三人开心大笑起来,刘经理再一次强调,同舟共济嘛。

志平他们三人从街上回来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刚到二楼办公室,马国兴从里面出来把几张报销单据递给志平,说小何今天下午辞职回安徽了,这是他车旅费报销单。

志平很惊讶,小何怎么就不做了呢?马国兴正往楼下食堂去,他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往下晃,用漠然的语气说,那就是能力有大小呗,优胜劣汰很正常。

志平在觉得不服,心想你算是能力最差的了,可也没见淘汰你啊。

只是志平认为,不管能力大小,在九江公司待不下去都是遗憾。本来公司成立不久,很缺人。跑业务也是以培养为主,他刚出来时不也是跟着老业务员跑吗?跟姜姚跑,现在跟着老黄跑,也跟刘经理跑。他学会了不同场合不同的沟通方式,或真诚或做作,这些都让他慢慢学会了去观察一个人。

志平想到上次小何的车旅费丢了,后来志平要求写个证明也报销了,现在想来那次的帮忙让志平没留遗憾。

那天小何来志平房间写证明时,志平跟他聊了半天,才知道小何原来跟高总不是亲戚,只是小何的母亲是高总村里的姑娘。春节的时候,小何父亲就以姑爷的身份去了小何外婆家,一个能说会道的舅舅带他们去了高总本家那里。

小何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不愿复读,但他想学个技术,去南方的城市找工作。可他父母一直不同意,直到春节时候,想到环湖是本地最大的企业,孩子放在那里家人也放心。正好春节后江西分公司招人,于是小何才跟着一路过来了。

他说喜欢出门跑业务,就是要身边有个人陪他。他也羡慕别人能说会道,即使谈不成业务,也把所有的联系方式保留。

跑业务的辛苦,他能接受,就是身边没人,他感到孤独不适应。

志平心里觉得,一个高中毕业还是个孩子的小何,能吃苦就很不错了。至于在外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慢慢培养的吧。

即使犯了错误,在年轻人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不算问题啊。他想到小何在食堂吃饭,他总是盛点饭便坐到一边吃,吃着别人剩下的素菜,他安静的像是一个陌生人。昨天开会时看到小何也是一声不吭的坐在旁边听别人说这一周的行程和拜访的客户。

他也许在为同事取得的成绩鼓掌叫好,也许在心里为自己即将告别九江公司的集体了,他悲观自己一事无成。小何最后那次安静沉默的坐在办公室的高脚凳上,瘦瘦长长的白脸,那副清冷的面容让他难以忘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