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34章 父母的故事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那天父亲还没回来时,母亲却先回来了,在市郊看场的母亲,听说儿子带个女朋友回来过年,她一把锁挂在废品厂院的门上,回家来过年了。

晚上天快黑的时候,父亲背着一袋带壳的花生走过十几里山路,也从大队走了回来。互不待见十几年的心,却不约而同了。

父亲很激动,张罗晚饭,前前后后忙着烧菜煲汤,温酒泡好茶。吴镇看到他动了过年招待客人的菜,便不满地说今天是二十九,还没到吃年夜饭的时候呢。

父亲哈哈一笑道:“过年一定要吃好喝好,菜一定要四碗八碟的摆上来,吃不完,留下一顿,年年有余嘛。”

看着父亲那么开心,吴镇也就没再说什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时,吴镇却有种深深的陌生感,母亲在他记忆里过年就没回来过。父亲虽然回家,但时间从来没个准点,吴镇对团圆饭毫无记忆。

母亲早早的丢了饭碗去奶奶屋里支个床铺,父亲睡在西边小房间里,吴镇和黄静还是睡在东边大床。

等到吴镇躺下来时,黄静才问他父母年轻时的故事。吴镇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故事呢?我能记得的分明就是事故啊!

黄静无声的笑笑,吴镇才告诉他小时候记忆里父亲是个很能干的人,村里的婚丧嫁娶都少不了他。他不光会烧菜,还帮着出谋划策。农村人淳朴,矛盾本来就少,偶尔的纠缠过节都是他从中调和,他后来就成了大家眼里的包青天。只要他出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的威望在山村里如日中天。

加之他清亮的嗓音唱的一腔好庐剧,吸引了不少小媳妇们来听他唱戏,尤其是妈妈的一个小姐妹杨姨。杨姨好身材,皮肤白白的一点看不出是农村干活人的模样。夏天去地里干活,总是戴一顶大凉帽,帽檐下飘着蓝色的绸带,那个飘啊飘的带子就给人一种凉爽舒服的感觉了。

然而杨姨羡慕妈妈每天都可以听爸爸随时随地的唱戏,妈妈爽快地对杨姨说你想听就来,妈妈觉得有杨姨这个姐妹实在有面子。

然而后来妈妈就变得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一直没生过娃的杨姨竟然和他爸睡到了一张床上。被他妈逮了个正着的时候,杨姨还朝他妈笑,那笑算什么呢,小事一桩一笑而过,还是毫无悔意地以身相许的决绝。

后来很多年吴镇都觉得漂亮的女人的笑就是毒蛇在吐舌头。

他妈当场气的抓杨姨的脸,被他爸打了一耳光,他妈就哭着跑去跳村西头的大塘。他爸看都不看他妈一眼,骂道想死滚娘家去,别害人!

后来母亲没死,也不用滚回娘家,婆家也不待了。

他现在长大才知道那些事情的来龙去脉,而那时他被突然的打架哭闹跳河吓着了。他清楚的记得,他爸对他妈那种冷漠和嫌弃的眼神,即便在炎炎夏日也让他从头到脚的冰凉。

从此他就恨上他爸,他没有哭,他看到哥哥鼻涕眼泪地追着妈妈跑,才觉得要出事了,快没妈妈了,于是才哭着追上去。

他妈看到追上来的两个儿子,一屁股坐在河边搂着他们兄弟俩大放悲声,山村里的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刺激的新闻。大家都在议论这事。

杨姨的老公又老又丑,常年在外面做瓦匠,出了这事,老瓦匠更怕杨姨跟他离婚,对杨姨百依百顺。

自从杨姨的事情之后,他爸就很少回家了,他们俩兄弟那时就像是村里的流浪狗,整天跟在奶奶后面。吴镇在说到自己小时候像孤儿,黄静深有感触。养父养母自从生了弟弟后,黄静也像个孤儿了。

此时她抱着吴镇一动不动,过了很久,吴镇叹了口气,说现在一切都好了,他拂了拂小静额头的碎发,又摸摸她的脸,说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黄静动情地说,还真没想到你和我一样都是苦孩子出身了。

吴镇说先苦后甜嘛?只有尝过那些别人不可能吃到的苦,才知道现在即使是普普通通的日子,那也是有滋有味的甜呢。

黄静便笑了:“你真会说呀,可不要在外面乱说许多,话多必失,晓得不?”

吴镇用嘴堵住黄静,他不让她说坏话。现在他听不得一句怀疑他们未来关系的话,哪怕设想以后哪天两人的感情不好了,也不行。

杨姨的事情过后,母亲就离开家了,偶尔回来看看他们,也会丢点生活费给奶奶,便决绝地出门了。此后好多年都没见母亲回来,后来吴镇才知道,母亲在郊区跟一个阜阳人在收废品,做了这个城市底层一个讨生活的人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吴镇起床时,父亲已经在院子里忙着把鲫鱼准备好了,母亲在锅屋里默默的烧菜,虽然母亲很少说话,但吴镇能感觉到母亲心中的宁静幸福。

中午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齐备了,门窗上的对联还粘着浆糊。吴镇丢下刷把,去小院里点燃了一捆粗壮的线香,恭恭敬敬的朝四方拜了拜。然后把香放在小院中间,用两块砖夹住,过年烧的香火要一直持续到子夜,也就是明年。

吴镇学着父辈们做过的仪式贴春联,拜四方,点香火,上祖坟。他觉得只有每年一次一遍遍这样提醒着自己,才不会忘了自己是上吴村长大的孩子,吴家祖坟就在那片离村不远的坡地上吧。

吴镇虔诚的做完这些仪式后,陆陆续续的山村上空响起炮仗声,然后是连成一片的鞭炮。黄静捂着耳朵皱着眉,但脸上也是快乐的笑容,犹如一个既害怕又贪玩的孩子。

吴镇心里是满满的感动,他喜欢这甜蜜热闹的时刻,尤其是今年父母两人,时隔20多年,第一次出现在年三十的团圆饭上。而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在市里买房,然后娶黄静,这都是欣欣向荣了。

吴镇跑到院子里引燃大炮仗,只听哧溜一声,飞出一颗泡子,留下一缕青烟,烟还未散。飞出的炮子嘣一声当空爆炸,然后落下一阵稀碎的泥土。

吴镇心里是说不出的甜蜜,他弯腰点燃小鞭炮后,立即起身跑开,三步两步跨入院里。小静立马用软软的手掌把他的耳朵捂上,屋外噼里啪啦响声大作,冒起一股浓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母亲脸上是少有的开心表情,那喜庆的炮仗像是在她心中开了花一般,久久不肯散去,大家都相互招呼着落座。

奶奶坐在上方,父母各坐一方,吴镇和小静并肩坐在下方,每个人面前都是一个小小的玻璃杯和半杯清亮的白酒。

团圆饭第一碗是胖头鱼,奶奶接过后放在桌上就不动了,为了年年有余的祝福,鱼也在配合着大家的表演,亮个相就走。

那个红烧鸡是典型的徽菜风格,亮汪汪的酱油,配青红椒片,看起来就很有食欲,但吴镇吃不出儿时的鲜味了。

父亲不断的嫌弃现在的鸡都是养殖的,没法吃。再没有以前散养的鸡好吃,母亲则不以为然。

她尝了一块鸡肉,说味道还好,又叹息道那时没东西吃啊,现在什么都能买到,哪里还有以前的口味了,饿你两顿,看你还挑不挑。母亲说完,一脸鄙视。

吴镇想到最普通的饮食上,父母都是意见不一,又想到他们的处境不禁笑笑。

吴镇说母亲做的小炒鸡杂好吃,是他小时候最爱吃的了。母亲用辣椒丝爆炒鸡杂,放点白糖和香醋,确实是传承几十年的爽口下饭菜。

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吃太多,她在最后一道寓意团圆,十全十美的肉丸汤里夹了一个放在小静碗里,正低头吃菜的小静一抬头看见奶奶满是皱纹的脸,像是爱怜的望着她。

奶奶说了句你们吃吧,然后费力地起身离开。

黄静放下筷子,忙上前扶着奶奶下桌去锅屋了,奶奶边走边摇头说两人吃个年饭都夹生,不是冤家不聚头唉。

奶奶早已对儿子,儿媳的陈年往事不屑一顾了,她只觉得二镇好,二镇带回来的小静便也是好的了。

父亲的酒早已喝光,他在说着三雪家年前发生的事,说到三雪攒不下钱,两个大人喝农药,孩子苦呢。

可怜那双儿女大的才上一年级,小孩伤心了。吴镇看到父亲那么痛心的说别人的父母撒手不管,孩子可怜,可他和哥哥俩那时不也是这样吗?

吴镇便盯着父亲一动不动,父亲愣了一下,仿佛心有触动,半天才说有奶奶要好多了,然后又倒满一杯酒,自顾自的喝起来。仿佛要把自己灌醉,忘掉那么多年的愧疚。

母亲一直冷眼旁观,她看不惯父亲那副贪杯的醉醺醺模样,便起身去找小静去,就上只剩下吴镇父子俩,一边说着话,一边等河南村伯父堂兄一家人过来上坟,父亲停下酒杯,抽出一支烟递给吴镇。

然后又自己点燃一根猛地吸一口缓缓的吐出,像是一种莫名的轻松。

“这么多年你和你哥终于长大了,现在你哥在报效祖国,你也在学校毕业找到工作,算是不用烦神了。在你们两个孩子心里,包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我是个不顾家的混子。”

父亲顿了一顿,仿佛在心中早已习惯了别人对他的评价,但今天在儿子面前,他还是想说说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

“事后这么多年,我心里确实后悔过,但也罪不在我。当年的好多事,你们并不清楚,我也不想再说,这事对双方都是伤害,两人都输了,没有赢家。”

吴镇看到父亲抽着香烟,一阵阵的烟雾缭绕,仿佛是一个不真实的父亲,在说着一件虚幻的往事,而他自己就是当事人之子。

吴镇忍不住问为什么你们要打架?

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我一个大男人红脸汉,总不能一点面子都没有了。

那为什么又要决定跟杨姨在一起?

那是打架之后了,我无家可归。

晓不晓得你的这个决定伤害了多少人?

别人与我无关,我只觉得对不起你们兄弟俩,但我也过年回来看你们呀,后来在工地打了两年工,包工头跑了,这又不能怪我。

唉,说到底的话,对不住你们两个小的。

吴镇看到喝酒的父亲突然两眼含着泪水,父亲停了一会平复情绪,继续说到,

我在外面工地呆了两年才知道生活有多苦,可没钱也就没脸回来,直到政府后来介入处理拖欠农民工资的事,我才回来了,但还是没拿到什么钱,两三年的时间耗掉了,后来留在大队里烧饭,虽然工资少,但就在家附近,离你们近。

父亲去乡政府的事,吴镇已经记得很清楚了,他没在那么痛恨父亲,只是问他回到上吴村后为什么不跟母亲在一起?

“我们俩相互都讨厌了,他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她,摔破的镜子重圆是不可能的了”。

一个破镜重圆的词,吴镇想这个词一定是父亲下半生经常琢磨的吧?他也后悔过吧?

只听父亲继续说道,现在你哥参军报国,过几年就会转业了,你也成家立业了,这个家终于还是能团圆到一起的。我们也不再提那些事了,一切向前看。父亲又一次提到两个儿子一个参军一个大学毕业,这或许是他这么多年来为面子打的一个彻底的翻身仗吧?

吴镇看到大伯,二伯两个大家庭的十来个男丁都来上祖坟了,父亲立马招呼大家坐下来,母亲和小静都过来收拾桌子,堂兄看到眼前清亮的黄静,便问这是谁家女儿?吴镇妈满足地说是吴镇带回来的。

那一刻吴镇心里被一种幸福和满足充盈着,多年来对父亲的不理解,今天仿佛释然了。他更加满足的是自己的长大成人,让父母回到一起吃团圆饭了。而未来可期的事还有很多,他仿佛看到这个偏离轨道火车又回到正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