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85.2万字

第63章 出院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接下来的两天,志平按量注射胰岛素,按时吃饭,走路,血糖终于平稳下来,志平便提出要出院。

廖医生在出院前叫张海山父子到办公室交代事情,廖医生是个戴眼镜的干净利落的中年人,是内分泌科的主治医师。他看着报告单,在缓缓说道:“一型糖尿病的确诊标准都达到了,目前用进口胰岛素介入治疗,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出院了。回家以后要注意饮食,运动相结合,每天的饭量和针剂要都要匹配,血糖平稳也就没事了,如果方便的话,半年来一次医院复查。”

听得张海山不断的点头,廖医生又问志平的职业。志平本来想说会计又脱口而出,市场跑业务的。廖医生病皱了皱揪眉头,说这种病在外出差就有点麻烦了,因为你还年轻,我们由最基础有效的诺和灵30R给你用药,保留以后的换药选择有一定的空间。”

这些父亲都能理解,他坚定地说以后不跑业务了。仿佛这病就是在外跑业务,饮食不正常耽误出来的。

廖医生又说:“我接触过一个病人,也是业务员,30多岁,在南昌开了几天会,然后又爬庐山,在庐山上玩。高血糖控制不住,后来酮症酸呼吸碱中毒,抬到山下就没用了。30来岁,也是年轻人啊!”

张海山的脸慢慢的变得毫无血色的难看,志平心里认为廖医生夸大其词。虽然是让他们明白血糖控制不好是要丧命的,有积极用意,但医生也不能吓唬人呢。志平只觉得金盾出版社那本书相当专业,说的中肯。而眼前的廖医生有点信口开河了。志平甚至自负的认为,对于那些乡下没文化的人,用吓唬的方式还能奏效,但对他来说没用。

志平觉得自己是个倔强的勇士,突破受人控制为快乐。

志平没想到父亲在惊吓之余,又惦记着这毛病到底对生殖功能有多大影响。并问廖医生,孩子以后要趁早结婚吗?

医生双手一摊说:“能结婚,当然越早越好,高血糖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是确定的,但是到底多大影响,因人而异,没有定论,所以还是能早点就早点结婚…”

张海山嗯嗯的点着头,但对结婚的事却渺茫无着,医生又写好出院小结,上面写着这几天记录的血糖值符合出院条件。志平拿着出院小结和心事重重的父亲一起去办了出院手续。

志平想到,所谓的糖尿病,也就是控制住血糖平稳正常,这哪里是看病,分明是养病嘛。一辈子养着病,与病共存亡呢。

父亲一直没说什么话,只配合着志平前前后后办手续,拿了一个月的胰岛素,等他们出院手续全部办好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

志平带着父亲,拎着饭盒,水瓶和一盒牛奶,站在老福山立交桥下,看着红绿灯明明灭灭。志平是依偎在父亲身边的孩子了,两人正努力征服着一座山又一座山。然而,放眼望去,却是绵延起伏的群山相连,但父子俩毫无畏惧,坚定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父子俩坐车来到九江分公司时,已是天快黑了。路过的中巴车停在公司门口,公司一楼的市场部两扇大门已掩起来一扇,只半开着门是给晚归的业务员留着的。

志平和父亲径自走进屋里时,马国兴才猛然站起来,连忙跟父亲握手,连声说道辛苦辛苦。又看到志平和颜悦色的模样,便问:“出院了?”

“出院了,再也不去那地方了。”志平大声说。

“不去好啊。”马国兴哈哈一笑,他朝食堂喊道,快去对面邓家土菜馆弄两个菜过来

大家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父亲只站在一边,卑微的不愿坐上去,脸上是小心翼翼的表情。

志平便拉着父亲坐下来,他了解这里的每一个人,曾经在心里对他们每一个人都否定过,都贴过“无能”,“自私”,“猥琐”,“可怜虫”,“贪痴”等标签。

只是今晚他没再那么激烈的厌恶他们了,一场病,改变了一个人的心境。

桌上大家都不提志平的病,只是表扬这个孩子很不错,大胆能吃苦。那趟中南三省的20多天出差又被提起,但志平已是单枪匹马的勇敢闯将了。刘经理和马厂长都表示,从内心佩服孩子的不怕吃苦的精神。

父亲才知道孩子一个人出了趟远门,儿子太蛮干了,但这又不一定就是会导致糖尿病,心理对志平是既心疼又责怪的复杂感情。

志平听不下去,他们的话都是真真假假的俗套话,便转身把自己饭碗里的半碗米放在盘秤上计重,因为他记得食谱上写的晚饭一量是100克,没想到这半碗米饭的重量都远超150克了,心下黯然。

马国兴看到志平在盘称上计晚饭的重量,便戏谑地说:“现在你吃的饭金贵着呢,我们是按碗计,你是在按粒数呢。”

志平笑笑,觉得马厂长所言极是。这时黄主任也说:“现在得这个病的人多,大人小孩都有。”志平父亲惊讶:“孩子也有了?”

“怎么没有呢?我们原来水泥厂的一个领导家的小孩也就十来岁吧,也是这个毛病,不过他严重,一条腿没了。”

志平把塞进嘴里嚼着的鸡骨头“呸”一声,吐出很远。他清楚糖尿病并发症是眼盲脚烂,主动脉和末梢神经会坏死,但这些并发症,他不想让父亲知道。

父亲显然愣住了,他上午还在为廖医生说的性功能障碍忧心忡忡,晚上怎么又会腿没了。

这毛病还有什么不好的,都一起说出来吧?省的一刀一刀割的疼。

志平心里非常明白,这些并发症都是同一个致病的原因:那就是高血糖。

志平没再听他们半懂不懂的说那些乱七八糟的故事,便先上了楼,他都懒得跟厂长主任打招呼,直接去水池里洗碗了。

现在父亲对重病的儿子除了多给他一些关心,爱护,其他一句直白的话也舍不得说。

志平回房间不久,父亲也吃完回来。父亲的心情好像轻松一些,他仍然关心地问:“可吃饱了?”

志平半天没做声,父亲也自悔说错了。过了一会又轻声说:“平儿,你现在脾气很大呢。在饭桌上感觉你很瞧不起人呢?同事之间团结很重要呢,这次我要我带你回家待一段时间,等恢复了再上班哦。”

“我就瞧不起他们,他们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

“那人在世上不就是这样吗?糊世唉!”

“你可以跟四十五四岁的人说这些话,我不想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活在世上。”

“好,好。”父亲没再说话,只是自我解嘲的笑一笑,附和着儿子。各自睡下的时候,张海山也在揣测着孩子生病的原因:脾气着急,不能团结同事,凡事孤军奋战,特别是瞧不起领导,同事,自以为是,最终吃了大亏。”

这些话张海山只是在心里默想,过了一会,他告诉志平,马厂长说明天把财务章交接好就可以回去了。

黑暗中志平“嗯”了一声。父亲又说:“那个小陈阿姨说明天晚上在她家吃晚饭。我认为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去吧,临走了,就不麻烦别人。”

小陈阿姨也就是陈月琴,她是大队农场部的老职工了,湖南人。丈夫下岗后做了货车司机,小陈阿姨在九江抚养两个孩子。阿姨在九江分公司销售大厅里负责接待事务,经常跟志平打交道。志平觉得九江公司的安徽人都各自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只有湖南的陈阿姨用心做事,不偏不倚,而且心地善良,虽然她也只是按时上班,兢兢业业做好本分工作,从不关心公司的领导变局,这不也正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态度吗?

刘经理,姜姚,马厂长哪个不是面和心不和的在纠缠在一起呢?

志平想到,在九江一年有余,唯有一个陈月琴阿姨,是她相处时一点不累的人呢?

于是对父亲说:“去吧,她人挺好的。”

父亲却觉得非亲非故,打扰人家不好。志平想,那有什么不好的呢?他很瞧不起父亲,那些牵牵绊绊的多虑。陈阿姨只是觉得同事两年一直对志平印象很好,现在志平回去以后不会再来了。临别的吃一顿饭有什么多想的呢?父亲见志平执意要去,也就附和的说:“陈阿姨人好,对你印象也很好。听说你要回去了,特意为你准备一桌饭,那我们明天就去一趟吧。”

志平没再说话,他只觉得人和人相处,没有任何目的的单纯往来才是最宝贵的。

第二天,志父亲帮志平收拾好被衣服,鞋子,一一叠好,装进行李箱。剩下的就是一堆一大堆书籍和信件了啊,这些父亲一点都帮不上忙,志平开始慢慢分类,从安徽带来的那些信件有妹妹写给他的,也有同学写的,还有王欢写的,已经烧过一次了。现在除了家人的信件,其他的全部拿到楼下烧光。王欢的信件也是一分不留的决绝,仿佛那就是做了一场梦,偏偏在他在梦里不愿醒来,志平把那些过往的故事统统一大把大火烧掉了。

志平看到上次没捐完的图书,这次也全部捐出,唯有自己半年来买的》南方周末》,特别是文艺科学和深度报道的大事件,他都不舍得丢,于是又花了半天时间把报纸里精彩的文字都一一挑出来带走。

志平半天没下楼,他十分享受着自己看这些书籍,报纸和信件时的心情,他想到那些曾经的感慨,愤怒,现在都觉得十分难得。

尤其是《南方周末》里的那些往事,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特别是写到那个动乱的十年,高层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那一刻,志平觉得新闻只有写成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冷暖温度才是细腻感人的。

那些领导报告似的应用文志平一点都不想看,而且内心也认为不值得看,浪费时间。

晚饭时,陈阿姨让孩子过来邀请志平他们过去吃晚饭,因为早已说过了,马国兴买了礼品,便带着一众人往慢慢往大队家属区走去。

陈阿姨烧了一桌香菜,闻起来都辣味冲天,既有剁椒鱼头红艳醒目,也有油淋小青菜的翠绿,还有熏肉一条条撕下来,像是牛肉干一样。父亲还是推辞着不肯上座,但陈阿姨叫着“张大伯”,执意把志平父亲推到上座。这时从厨房走出来,一个瘦瘦的中年人,他刚笑意盈盈地准备打招呼,马厂长就大声说道:“老叶回来了”。

陈阿姨才微笑着说:“听说小张会计要回老家了,我们就特地准备一些简单的饭菜,喝点酒,吃点湖南菜,以后小张在哪里都能记得湘菜哈。”

然后陈月琴夫妇端起酒杯,敬起张海山来了,她一句话也没有提生病,但她又微笑着让志平感觉到这本来就是不算个什么毛病。保持心情愉快,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明天张会计回安徽上班了,我们都很不舍,回去好好休养,没什么事的,我们大家来干一杯吧,祝福小张会计一路顺风。”

大家都纷纷举起酒杯,笑眯眯的听着陈月琴说话,仰头喝下第一杯酒后,众人伸出筷子,在一道道湖南风味的菜里翻腾切割,挑拨离间。剁椒鱼头看起来很辣,但吃起来很合口味,而那个味道特别的熏肉嚼在嘴里,满口生香,让你嘴里咸香的肉味在口里久久回味。

志平也仿佛忘了身边的身体,每一道菜都夹点放在碟子里,开心的品尝,他忘情的赞不绝口,父亲看着志平在笑,也舒展眉头。

志平这么久难得心情放松,他想很多事无法改变的时候,不如忘掉,做一个相忘于江湖的侠客,疾病不能奈我何。

陈阿姨的老公不善言辞,端起酒杯说两句话,脸就红了,喝了几杯酒,脸又变白了。只是笑眯眯的看着大家,仿佛大家都来光临寒舍的谦逊之情,别人无论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笑盈盈地答应着,那顿晚饭吃了好久,餐桌的荤菜素菜都一个个底朝天,他家又坐了一回才依依不舍的告别这个普通的小院。

“明天就回了吗?”陈阿姨问志平。

“是的阿姨,明天一早回安徽了,以后需要一段时间再来上班呢。”志平装作没事一样,尽管心里很伤感。陈阿姨上前抱了抱志平,她拍拍志平,安慰地说好孩子,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要有思想包袱。以后你就会知道这个毛病太普通了。嗯嗯,志平点点头,几乎快要哭出来的声音,赶忙往院门外走去。

大院里昏黄的路灯下,几个人在话别,道着珍重。

灯光下,小陈阿姨家的小院是志平心里温暖的一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