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178.4万字

第868章 张献忠龙袍加身,进位大西皇帝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汪兆龄扫一眼群臣,看着众人急迫的眼神,大喜!

毕竟,这一出好戏,是他跟张献忠,私底下早就谋划好的。

一劝一让。

再劝则上。

他张献忠再怎么草莽出身,也要点面子不是?

汪兆龄再跪行一步,再劝:“大王,今大势已成,若再谦逊,恐失天下之望,恐伤百官之忠,恐寒将士之心。”

对张献忠登基,最急迫的,就是刘文秀。

他现在才明白,一个投降的云南临安府推官龚完敬,都封了兵部尚书。他这个最先攻进成都府的大功臣,许诺的封王,为何迟迟不封,原来是要等义父登基,才有条件封呢。

否则,让他跟义父张献忠两王相处、平起平坐,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呐。

张文秀立马上前,跪在汪兆龄身边,大声劝进道:“大王威震四海,民心所向,若不登基,何以安天下?愿大王顺天应人,早正大位!”

第一义子孙可望,也立马跟上:“天下群雄并起,唯大王有帝王之相。若不称帝,恐失良机,愿大王速决!”

张献忠心腹、护军将军白文选也紧跟跪地,劝进道:“大王战功赫赫,天下归心,若不称帝,何以服众?何以镇服群雄?愿大王早登九五,定鼎中原!”

大将刘进忠,也紧跟劝进:“大王英明神武,威名远播,若不称帝,何以号令四方?愿大王顺应天命,成就大业!”

......

一众武将,也都紧跟几大将军,匍匐跪地,大声劝进。言辞激烈、忠心可鉴。仿佛张献忠不登基,他们就活不了一样。

文臣这边,目不识字、勤敏肯干、制得一把好弓、深得张献忠宠信的王应龙,也急忙劝进:“大王仁德广布,天下归心。愿大王早登大宝,以安社稷!”

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龚完敬,也急忙劝进,若张献忠不称帝,他这个兵部尚书,立都立不住:“大王威震四方,功高盖世。教化万民,普度众生。愿大王早登九五,以定乾坤,以为万世之基业!”

降臣的代表吴继善,也急忙跪地劝进:“大王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若大王顺应天意,登基为帝,必能凝聚天下人心,成就千秋伟业。若迟疑不决,恐失良机,望大王早定大计!”

原大明彭县知县王国麟,也急忙劝进:“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正是英雄崛起之时。大王雄才大略,威震四方,若能登基称帝,必能安定天下,拯救黎民于水火。此乃天命所归,万民所望,望大王三思!”

四年前就加入大西军的湖北谋士胡默,也大声劝进:“大王,自古以来,名不正则言不顺。大王虽已威震四方,但若无帝王之名,难以号令天下诸侯。若能登基称帝,名正言顺,则四方豪杰必纷纷来投,天下归一指日可待。此乃万世之基,望大王勿再犹豫!”

谋士李时英,也紧跟劝进:“大王,当今乱世,群雄并起,然能平定天下者,非您莫属。您若能登基为帝,必能统率群雄,扫平四方,还天下以太平。此乃千秋之功,万民之福,望大王以天下苍生为念,早登大位!”

原辞职在家、被张献忠掳来的大明前吏部主事严锡命,跟紧跟跪地,劝进道:“大王,近日祥瑞频现,天象已显,天命所归。若推辞不授,恐违天意,招致不测。望大王顺应天命,登基称帝,以安天下,成就万世之业!”

严锡命代表的是主动跟大明决裂、高官不做的大明旧臣,很受张献忠赏识。

看严锡命如此说,张献忠满意地点点头。

......

紧跟着,满大殿的文臣武将,全都跪在地上,在汪兆龄的带领下,齐声高呼:“望大王顺应天命,登基称帝。征四方,安天下,成万世之业......”

......

面对满殿文武百官的劝进和跪拜,张献忠内心,激动不已。表面,却是风平浪静。

多年的征战杀伐,已经将他的城府,练得比大海还深。

张献忠沉默良久,突然,犀利眼神扫过众人,嘴角轻轻一笑,缓缓起身,沉声道:

“今日,诸位推我为主,实非我本意。”

“我张献忠本是一介草民,因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才奋起抗暴,只为求一条生路。”

“如今,诸位以天下苍生为念,推我登此大位,我心中实有不安。”

“然,天下纷乱已久,百姓苦不堪言。若我张献忠能以此身,为天下谋生路,为万民开太平。我便勉为其难,担此重任。”

张献忠顿了顿,提高声音道:“诸位,还需知,我张献忠行事,向来以民为本。”

“若我为帝,必以百姓疾苦为念,若有违此心,天诛地灭!”

“今日之言,望诸位共鉴,勿负天下苍生之望!”

闻听此言,一众文臣武将,大喜!

严锡命突然扭头,看向汪兆龄,急切问:“汪军师,可有龙袍?”

汪兆龄微笑点头,洋洋得意:“当然!”

汪兆龄急忙起身,急忙向远处一招手。

一个屏风后面,又立马走出小太监,捧出来的,正是一件黄色的华贵龙袍。

汪兆龄立马带着小太监,走到王座旁边,匆匆忙忙给张献忠换上,比赵匡胤黄袍加身,还要慌张匆忙。

像做贼似的!

张献忠穿着大黄龙袍,威严之姿,更加威严了。

一众文武百官,都惊为天人。

随后,在汪兆龄的带领下,全体行三叩九拜大礼。

礼毕,山呼万岁。

“吾皇......”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

张献忠微笑点头,兴奋不已。

一招手,大声道:“封......”

一个新收的、蜀王府的小太监,立马走上前来,拿出个早已准备好的大西皇帝的封赏诏书。

尖着嗓子,开始大声宣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