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178.4万字

第396章 崇祯兵入德胜门,朝堂之战,即将打响!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第二天下午,在火红的夕阳中,崇祯策马,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

首辅范景文,早收到李邦华送来的信报,亲率次辅邱瑜、户部尚书方岳贡、吏部尚书李遇知、大理寺正卿凌义渠、左都御史施邦曜、刑部右侍郎孟兆祥一帮重臣,新乐侯刘文炳、新城侯王国兴、宣武伯卫时春、惠安伯张庆臻、左都督刘文耀、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一帮皇亲国戚,以及一众文武百官,在德胜门外恭迎。

不过,站在最前面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以及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周皇后和袁贵妃,则在坤宁宫门口,焦急的盛装以待。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老泪纵横,三月不见,大明天子崇祯,都瘦了,晒黑了。

崇祯穿着金黄色鱼鳞叶明甲、骑照夜玉狮子马,率得胜之师,冲过德胜门护城河。兵部尚书李邦华,三千营主将李性忠、副将陈之礼紧随其后,原遵化总兵李宝嘉之子李廷硕,与李廷锴、李庭锷俩兄弟,扛着一杆大纛旗,威风凛凛。

崇祯策马入瓮城,道路两旁,满满当当,都是迎接的文武百官和京师百姓。

崇祯心里明白,有一场决定大明帝国命运的朝堂之战,或许比与闯贼之战、建奴之战,还要残酷,也即将打响!

王承恩领头尖喊:“跪……”

太子、定王、永王,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将士百姓,齐刷刷跪在地上。

范景文带头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遍山呼万岁之声,响彻德胜门,响动京师。

这一声声“万岁”,并不是逼迫的、程序性的呼喊。而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真诚的呼喊。

要不是崇祯皇帝力排众议、杀奸臣、抄贪官、封城门、发饷银、发赏银,赏罚分明,妙计频出。那么,这北京城,早被闯贼攻破了。

不知,又该死多少人!又该烧毁多少楼台亭阁!

崇祯拉缰勒马,翻身下马,矫健灵活。

一把,亲手扶起首辅范景文,再一把,扶起大伴王承恩。

“辛苦范首辅,辛苦王公公,有你们替朕守卫京师、守卫皇城,朕才能驱驰千里,无后顾之忧。”

“陛下,你瘦了!”王承恩心里、眼里,一向只有崇祯。

崇祯笑笑:“更壮实了。”

“陛下,臣只是替陛下守家而已,一点不辛苦。”

“陛下已打退闯贼,打退建奴,臣望陛下坐镇京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带兵打仗的事,就交给将军们、臣子们去做吧。”

崇祯点点头,轻轻一笑:“再议。”

随后,亲手扶起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眼里,是父亲满满的慈爱。

“慈烺、慈炯、慈炤,你们又长高了。父皇出征几月,可曾荒废学业?”

“父皇陛下,有母后督学,有翰林院学士讲书授课,皇儿们学业都不曾荒废。”

“学业之余,皇儿们还学骑马射箭,要学父皇陛下,上阵杀敌呢。”

“哈哈......那就好......”崇祯会心笑了。

他当信王的时候,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亲哥哥会英年早逝、会没有儿子。

所以,他从信王登上大位,一时是懵的。从没学过什么帝王之术,实际上是个“治国无方、驭人无术、处事无能”的“三无人员”。

再加上高估自己,想作中兴之主,一番猛烈操作,却加速大明滑向深渊。

这样的教训,决不能在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身上出现,决不能在老朱家后代子孙身上出现。

而且,崇祯深有体会,帝王之术,不能只学文,还得学武。老朱家的皇子皇孙,必得文武双全,才能守卫四方,保护大明江山、保护大明百姓。

崇祯转身,吩咐道:“范首辅,太子、定王、永王的学业,不可只学四书五经,六部要轮流派人,每日将各部业务、技术,倾心传授太子和定王、永王。”

“臣遵旨......”

安排好这紧要之事,崇祯才转身,对着众臣,高声道:“众爱卿,大明的将士们,朕的子民们,都平身吧。”

“谢陛下圣恩.....”一众文武百官、百姓士绅急忙起身。

所有人,抬头,目光往后,这便看到了崇祯率领的,眼神坚定、身经百战的三千营将士,以及三万匹雄壮的战马。

大惊!大喜!

范景文也曾练兵多年,知晓兵事,可这种眼神里、骨子里透出傲气、杀气、沉着冷静之气,他也不曾见识过。

这模样,才是真正的敢战之师、敢死之师、敢胜之师。怪不得,闯贼和建奴,都被打退了。

崇祯一眼扫去,突然见到两个他熟悉的、非常想见的人。

一个,是南京户部尚书倪元璐。

闯王围城之时,崇祯授倪元璐南京户部尚书之职,让倪元璐,带10万银元、百余艘海船,入福建采购粮食和番薯,运抵天津。

没想到,崇祯回师之时,倪元璐就到了。

另一个,是大明前兵部尚书,现任右佥都御史,着有《吴中水利全书》,知水利、知兵的大明前兵部尚书张国维。

张国维先前受崇祯之命,驰赴江南、浙江等地,司练兵、输饷诸务。

“倪尚书,张尚书,一路辛苦。”崇祯走向倪元璐和张国维。

“陛下千里驱驰,风餐露宿,打退闯贼,打退建奴,不世之功。臣带十万银下福建,一路都是海船,万分安全,一点不辛苦。”倪元璐万分兴奋,也万分惭愧。

上一次,清军入关劫掠,倪元璐变卖家产,募得死士数百人,驰赴京师勤王。那一次,他费尽移山心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建奴掳走三十几万百姓、三十几万牛马。

这一次,闯贼百万大军围城,建奴十几万大军入关,可是一人、一马均未抢走。

这倚天之功,全赖崇祯皇帝运筹决胜,他是一点忙都没帮上,粮食、番薯也是打退闯贼、建奴之后才运抵达京师。

倪元璐除了感慨祖宗保佑,苍天显灵,陛下觉醒,他实在想不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崇祯皇帝突然变得这么英明神武,洞彻一切,未卜先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