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178.4万字

第210章 多尔衮调兵遣将,八旗和三顺王精锐尽出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多尔衮扭头,看向帐中一员须发尽白、穿着黄色棉甲的老将。

“阿巴泰。”

“本王在。”

阿巴泰挺身出列,他就是皇太极的亲哥哥,受封多罗饶余郡王。

阿巴泰一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他出身偏房,早早就被排斥在最高权力核心之外。

在满清核心权力争斗中,桀骜不驯的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被皇太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抓住把柄、毫不留情、置于死地。

阿巴泰虽然小错不断,但由于出身偏房,又有勇无谋,对皇太极构不成任何威胁。经常被网开一面,还委以重任。

崇祯十五年,皇太极命阿巴泰率十万精锐大军,自黄崖口长城入关,在蓟州打败白腾蛟、白广恩一众总兵,并连续攻破河间、景州、兖州,擒斩鲁王朱以派及乐陵、阳信、东原、安邱、滋阳诸王。从容分兵攻打莱州、登州、青州、莒州、沂州等地。

回军时,又率兵攻打沧州、天津、三河、密云。

在大明京畿重地,直入无人之境!胜似闲庭信步!

阿巴泰此次入关,一共攻克八十八城,逼降六城,俘虏人口牲畜九十二万,掠得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战果辉煌!

多尔衮此次派阿巴泰出战,就是想让阿巴泰率领两黄旗,再创辉煌。

“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

“末将在。”

正黄旗、镶黄旗的8员大将,齐齐出列。

上一年,皇太极驾崩,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

关键时刻,就是正黄旗、镶黄旗的8员大将,誓死不从:必得立先帝之子,否则开战。

最终,多尔衮不得已,搞起了儿皇帝那一套,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登基继皇帝位。

此时,多尔衮让阿巴泰率正黄旗、镶黄旗一同出战,也是想发挥两黄旗最大战力。

“本王命你们,率正黄旗、镶黄旗两旗6万大军,随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出战,攻打黄崖口长城。”

“入关后,迅速攻占蓟州。”

“本王遵令。”

“末将遵令。”

阿巴泰和8员大将,齐齐领命。

多尔衮扭头,看向两员穿着蓝色棉甲的大将。

“豪格,济尔哈朗。”

“本王在。”

豪格,和硕肃亲王,皇太极长子,正蓝旗旗主。

本来,他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

奈何,他与多尔衮矛盾颇深,势同水火。

豪格和多尔衮任何一人为帝,满清八旗就将立即开战。

如果开战,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做梦必定笑醒,还得连夜跑去太庙,祷告祖宗显灵、天佑大明。

只可惜,美梦未能成真。

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封和硕郑亲王,镶蓝旗旗主。

大清八旗旗主议定由福临继位,还选定了两位辅政大臣:第一摄政王、第二摄政王。

这第一摄政王,就是济尔哈朗,第二摄政王才是多尔衮。

只不过,论军功、论军事能力、论政治能力、论政务能力......济尔哈朗都差多尔衮太多。

所以,大清只有一个摄政王,那就是多尔衮。

“本王命你们,速率正蓝旗、镶蓝旗两旗6万大军,兵出龙井关。”

“破关之后,迅速进军,攻占密云城。”

“本王遵令。”

豪格和济尔哈朗同时领命,正蓝旗、镶蓝旗两旗一同出战,是矛盾最少的。

把他们捏拢在一起,也是为了发挥最大的战力。

多尔衮一扭头,看向三名汉将。

“尚可喜。”

“臣在。”

“本王命你,明日一早,率“乌真超哈”及“天助兵”3万兵马,猛攻山海关。”

尚可喜投降大清后,其所部兵马,被皇太极命为“天助兵”,军中将领,均由尚可喜自行任命。

皇太极看中的,就是尚可喜军中熟悉火炮、航海的部队。因为,这是满清最缺乏的。

尚可喜一愣,仰攻山海关,凶多吉少,多尔衮果真要让他的“天助兵”当炮灰,吸引明军注意力。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投降过来,即使当炮灰,也只得硬着头皮上。

反正,死的是下面的小兵。

“臣遵令!”

尚可喜急忙接令。

说起来,尚可喜也是个可怜人。

尚可喜与孔有德、耿仲明,同为毛文龙部下,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袁崇焕擅杀大明柱石毛文龙之后,孔有德、耿仲明看不上继任的主将陈继盛,遂率本部人马投奔山东巡抚孙元化,仍为参将,驻军山东登州。

尚可喜则留下,后在后任总兵黄龙手下为将。

后来,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组织部下,以欠饷为由,发动兵变,扣押总兵黄龙,逼迫交出实权。

黄龙不答应,耿仲裕一刀割了黄龙的鼻子,又打断了黄龙的腿。

分屯海上的尚可喜闻讯,立即率兵赶回皮岛,镇压兵变,杀耿仲裕、王应元等头领,救出黄龙。

后来,孔有德、耿仲明贼性不改,发动吴桥兵变,擒拿山东巡抚孙元化,占据登州城,还发兵攻打莱州。

孙元化被放回京后,立马被崇祯斩杀,并抽调大军围攻登州。

孔有德、耿仲明不敌,率兵突围,乘船从海上逃跑。在旅顺被总兵黄龙和尚可喜伏击,死伤过半。

后率领残部逃到盖州,剃发明誓,投降了皇太极。

后来,孔有德、耿仲明趁旅顺空虚,带领建奴攻陷旅顺,总兵黄龙兵败自杀。

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尚可喜,哀莫大于心死!

黄龙死后,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

由于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使沈世魁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明崇祯六年十月,沈世魁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

此事,被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班志富等侦知。

尚可喜遂率麾下诸将、辖下五岛,携军资器械无数,投降皇太极。

皇太极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天助兵”,所有部将,依然由尚可喜任命统领。

至此,江东所有大明的炮兵、海船,均归满清所有。

以上,就是尚可喜与孔有德、耿仲明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透露着大明在辽东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以及彻头彻尾的军事失败。

不战自乱!

祸起萧墙!

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

……

干的,尽是窝里斗、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