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178.4万字

第260章 崇祯兵锋直指张家口,目标:蝗商八家!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陛下,末将已为大军备好饭食,请陛下暂入宣府,末将为大军接风洗尘。”

新任宣府、居庸关总兵贺珍,也在广灵门外等候,急忙进言请命。

先前,杨二哥、李性忠路过宣府歇脚补充的时候,就已告知贺珍总兵,崇祯皇帝的大军,将不日抵达、撤回京师。

贺珍心思活络,早就命人准备好烙饼、馒头、锅盔等干粮。

大军一到,可立马补充。

崇祯摇摇头:“时间紧迫,罢了。”

“贺珍。”

“末将在。”

“速命人将城内为大军准备的干粮,全部送出城,交给徐将军和李将军。”

“末将遵旨。”

“再派轻骑,前往居庸关传令,为五军营、神机营准备干粮,不得有误。”

“末将遵旨。”

“宣府,现有多少骑兵?”

“陛下,大约有战马一千多匹,可凑足一千骑兵。”

“步兵有多少?”

“陛下,加上俘虏,末将这几日,整训编练步兵两万。”

“其余裁汰的一万多俘虏,末将都编入军屯营,让他们去种宣府的军田。”

崇祯点点头:“如此,甚好。”

“不过,不要一味歧视盘剥。”

“告诉他们,军田所产粮食,军民各占一半。让他们多种多得,多产多得。”

“末将遵旨。”

崇祯突然叹息一声:“贺将军,咱大明军屯,多有弊病。最严重的,就是官军侵占霸占,损害军户。”

“你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比较,拿出一套上下都喜欢、长久又可行的好办法。”

“朕与八部尚书,要专门听一次汇报。”

“末将遵旨。”

贺珍深感责任重大。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对话,将深刻影响着大明边军的利益。

“贺珍,立即集结宣府一千骑兵、一万步兵,带上城内所有马车,朕急用。”

“末将遵旨。”

崇祯连下四道谕旨,贺珍对前三道谕旨,都很清楚。

唯独对第四道谕旨,不甚明了。

难道,崇祯皇帝要抽调宣府一半兵力,回援京师?

“徐文朴、李忠、王辅臣。”

“末将在。”

“大军就地歇息片刻。”

“补充完,迅速通过居庸关,半路不得停留,直至兵入密云。”

“末将遵旨。”

徐文朴、李忠、王辅臣急忙接旨。

“陛下,难道要留在宣府,不随末将入关?”徐文朴试着一问。

崇祯点点头:“朕抽一天时间,去张家口一趟,找几个奸商算算账。”

“朕快去快回,咱们在密云城下会合。”

徐文朴还是不太明白,抓奸商,让一员大将领兵,或者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领兵,不就行了。

多尔衮都叩关了,京师更需要崇祯皇帝坐镇指挥啊。

可是,他只敢领旨,不敢再谏。

“末将遵旨。”

很快,贺珍集结一千骑兵,冲出广灵门。

“贺珍,剩下的一万步兵,集结完毕后,由你亲自率领,到张家口与朕会合。”

“末将遵旨。”

崇祯一转身,翻身上马,带上李若琏、李明睿、方正化和一千骑兵,押着口市晋商八家的掌柜,每人带一份干粮,立马飞离宣府,杀向张家口。

留下,懵逼不已的一群人。

宣府到张家口,一共八十里地,崇祯带领一千骑兵,一路疾驰,两个时辰不到,便到达张家口迎恩门。

张家口,又叫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是长城防线上、面向蒙古草原、最重要的一座军事城堡,以“武城”之誉,雄冠北疆。

张家口堡分上堡和下堡,张家口为上堡,设三座城门。南门迎恩门、东门永镇门、北门小北门。

还有一座上堡来远堡,有两座城门,北门来远门,西南门永顺门。这两个城门是名副其实的开放之门、贸易之门。城门名字就表达了张家口对远方蒙古族来客的欢迎与一路顺风的祝愿。

最后一座城门,就是张家口段长城上的门,叫小境门,

大明与蒙古的生意,主要聚集在张家口上堡来远堡。下堡张家口堡,主要是居住和生活。

晋商走“西口”,发大财,说的就是走张家口。

从张家口进入蒙古草原,与蒙古人做生意。将中原的茶叶、丝绸、粮食、食盐、瓷器、锅碗瓢盆......各种工业品、生活用具,交换蒙古的牛羊、马匹、皮毛等物。

反正,蒙古草原啥都不生产!啥都缺!啥都要!

当初之“武城”,遂成为今日之“商城”。

张家口的生意,做得最大的,是晋商八大家,即: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八家。

他们,是多尔衮、顺治眼中功勋卓着的皇商八家。

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干旱少雨,天灾不断,粮食减产严重,大明撂荒不少,饿死了不少人,建奴却破天荒地实现人口稳定增长。

除了从大明缴获无数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口市晋商八家的功劳。

他们占着累积的巨万财富,大肆买通关隘各处明军将领,将严禁外卖的大明宝贵粮食,偷偷运出关,高价售卖给建奴。

建奴的银子,都是入关抢劫掠夺百姓、官府的。

花光了再抢,抢了再花,粮食再贵,只要有,他们都舍得买,更买得起。

所以,口市晋商八大家,大发特发,又累积起亿万家财。

他们,也是崇祯口中的蝗商八家。

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不吐骨头的八大巨型蝗虫。

崇祯离开宣府的时候,张家口最大的商家:范家,戒备森严,人心惶惶。

范家在京师的大玉川粮庄,就是崇祯皇帝亲自带着人马查抄的。

京师撤围,他们第一时间便接到了线报,也一直在观望战局。

在大顺、大明、大清之间,犹豫不决,难以抉择。

范家,一间很大的密室,口市晋商八大家家主: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济济一堂,面有慌乱。

“范大东家,你老快说一句,咱们该怎么办?”

“京师传来消息,咱八家的商号,都被崇祯皇帝给查抄了,损失惨重哩。”

“额还听说,吏部左侍郎党崇雅大人,还被崇祯皇帝给满门抄斩,诛九族哩。”

“咱们跟党大人,这些年多有书信来往。真不知,崇祯皇帝,会不会拿咱们开刀哩。”

王家东家王登库,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担忧,也是在座所有人的担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