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206.5万字

第35章 黑夜中的三只火把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崇祯和李若琏,带着100名最精悍的锦衣卫,冒雨赶到彰义门的时候,他又被感动了。

雨夜之中,新任内阁首辅兼工部尚书范景文、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正在雨中指挥文武百官、工部工匠和三大营将士们,冒雨抬石头、砌门洞呢。

大部分将士,都没有斗笠蓑衣,浑身上下都淋透了,仍然苦战石头不止。

就连王承恩,也带着一帮宦官内臣,跟着一起搬石头。

崇祯原以为,夜雨一来,工程就该停工了。

谁知道,他们真的把皇命当皇命,风雨无阻。

这,就是对崇祯辛苦奔波一天、撒出去一百多万两银子,最好的检验和回报。

“李若琏,把范首辅、李尚书、王公公请过来,朕有话说。”

很快,在一个隐蔽的房间,范景文、李邦华和王承恩匆忙来到崇祯面前,都瞪着惊讶的目光。

“李若琏,这么大的雨,为何不护送皇爷回宫?”王承恩嗔怒道,一副要拿李若琏开刀的样子。

“王公公,不干李指挥的事,是朕要来的。”

“李指挥?”

崇祯轻轻一笑,“范首辅、李尚书,朕跟你们通报一件事。”

“今夜,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偷偷驾驶三辆马车,要趁夜潜逃,朕带着李若琏和王之心,当场将吴孟明缉拿,截获三辆马车大约二十万两银子。”

“啊......二十万两?”

范景文、李邦华和王承恩大吃一惊。

今日的崇祯,怎么捞钱这么猛?

早上才挖出藏银二百万两,晚上又捞到二十万,再加上抄张缙彦的家,这不发财了?

照此势头,何愁大军粮饷?

崇祯轻轻一笑,“对,至少二十万两。”

“吴孟明已下诏狱,朕留下王之心查抄吴府,让高文采把截获的银两连夜押解户部,交给方尚书。”

“陛下抓的好!”范景文拍手称赞,“臣早有耳闻,吴孟明借办案之机,大肆勒索财物,只是苦于没有证据,无法参劾。”

“陛下,乱世当用重典,重病需要猛药,吴孟明祸乱朝纲,还想携赃款潜逃,背叛大明,当治重罪。”李邦华愤愤不平。

崇祯点点头,“两位爱卿所言极是,等打退流贼,就交三法司会审。”

“现如今,吴孟明垮台了,锦衣卫指挥使一职不可落空。”

“朕已命李若琏为锦衣卫指挥使,高文采升三级,当个指挥同知。他们两人都是忠心耿耿、人正直清廉之辈,朕用起来放心。”

范景文和李邦华深以为然,他们也想不通,今日崇祯所用之人、所撤之人、所拘押之人,都那么紧迫合理。

“陛下……臣请陛下回宫,封死城门的事,臣保证天亮之前,一定完工。”范景文当上首辅,第一请求,就是求崇祯回宫。

他知道,崇祯帝今日所作所为,已经够多了。

“臣附议,请陛下务必回宫。万一受了风寒,臣等负担不起。”李邦华和范景文站在一边。

范景文和李邦华看崇祯没有回府的意思,相互一视,双双下跪请命,却被崇祯双手扶住了。

“范首辅,李尚书,不必请命。”

“朕还要请你们,赶快让将士们停工避雨。”

“大疫刚过,将士虚弱,不可再受风寒。”

“要不,明日流贼攻城,将士都病了,谁来抵抗?”

“可是,城门……”范景文摇着头。

“朕看城门已完工一半多,足够抵御流贼。”

“这墙洞,等雨停再砌,也来得及。”

范景文和李邦华又对视一眼,轻舒一口气。

其实,他们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不敢说。

齐声道:“臣替将士们,谢陛下。”

崇祯哈哈一笑,“这就对了!”

“王承恩。”

“老奴在。”

“速宣御医,在十三个城门口,支起十三口大锅,给将士们熬煮驱寒汤药,切不可让将士们染上风寒。”

“臣遵旨。”王承恩打着油纸伞,匆匆去了。

范景文和李邦华很感动,也很羞愧。

这样的小事,居然要陛下亲自操心。

“李邦华。”

“臣在。”

“速选1000精锐将士,在城下潜伏待命。”

“等流贼一到,听朕号令,速速上城杀敌立功。”

“啊......”李邦华有点懵,“陛下……城楼上有流贼?不可能吧?”

“陛下,臣这就带兵上去缉拿。”

崇祯笑笑,“呵呵......李尚书稍安勿躁,流贼一会才到。”

“现在上去,那是打草惊蛇。”

崇祯一转身,撇下犹自纳闷的范景文和李邦华,带着李若琏和一百名精悍锦衣卫,冒雨悄悄登上彰义门。

崇祯知道: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流贼冒雨夜袭彰义门,与张缙彦里应外合,缒城而上,打开城门,攻破外城。

第二天,内城无险可守,朱纯臣、王德化等匆匆开门迎闯王,却也逃不掉被拷饷的命运。

这次穿越回来,崇祯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再发生。

李邦华仔细回味崇祯帝的话,不敢大意。急忙组织1000名悍勇将士,把所有斗笠和蓑衣收集过来,每人一个斗笠、一件蓑衣,列队在城下待命。

范景文急忙派人传送崇祯口谕,让各城门立即停止砌墙,先避雨,等雨停。

雨夜的北京城,风更大。

彰义门守将王将军头戴斗笠,身披雨篷,躲在垛口下。不停向远处张望。

他身旁,身形肥胖的张校尉,裹在宽大的蓑衣里,也踮着脚尖,跟他一起张望。

身后,是十几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心腹兄弟,围着他们,既警戒,又紧张。

王将军已经得知张缙彦被抓进诏狱、魏藻德被降职、首辅和兵部尚书换成范景文和李邦华的事情。

范景文那个老头子,他们不怕,他们怕的是李邦华。

李邦华干过监察院左都御史,一向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冷酷无情不讲情面......万一落他手里,绝没好果子吃。

张缙彦进了诏狱,在东厂、锦衣卫的酷刑下,估计撑不了多久,就会全招。

留给他们的时间,最多只有一夜。

万幸的是,夜降大雨,三大营、东厂、锦衣卫……所有人都被派去砌城门。

暂时,还没有人怀疑到他们头上。

他们在城头守卫,反而是最安全的。

可是,都四更天了,他们期待的三支火把,却一直没有出现。

突然,不远处,黑夜之中,细雨之下,突然竖起三支明晃晃的火把。往左绕了三圈、又往右绕了三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