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206.5万字

第185章 封广陵伯,崇祯一石三鸟!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6

崇祯踏入户部,方岳贡慌忙带一群户部官员,出来迎接。

跪地道:“不知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请陛下恕罪。”

“方尚书,诸位爱卿,快平身吧。”

“臣遵旨。”

方岳贡急忙带众人起身。

“方尚书,带朕去宝泉局,朕要看银元。”

崇祯单刀直入。

今日大捷,杀敌甚多,缴获甚多,崇祯需要大量银元,犒赏将士。

“臣遵旨。”

方岳贡急忙走在前边,带路。

崇祯突然停住,回身:“方正化。”

“内臣在。”

“速宣范首辅、邱次辅、吏部尚书李遇知、左中允李明睿,朕有要事安排。”

“内臣遵旨。”

方正化急忙带人去传旨,崇祯则随方岳贡走进宝泉局。

崇祯一路走,一路惊讶。

这铸钱的地方,规模并不比工部的兵器局小多少。

眼前矗立的一个大机械,20几个人一起拉动,“咣咣咣......”不停砸在一块长方形的铁碾盘上,把崇祯深深震住了。

“方尚书,这是什么?”

“陛下,这是冲床。”

“冲床?”

“陛下,这个铁碾子,四四方方,模样像床。上面的铁碓砸下来,有砸床的意思。”

“但砸床不好听,大家就叫冲床。”

“宝泉局铸造银元,就是用这个冲床,采用冲压的方式铸造。”

崇祯以为,银元是用模型制造的。谁知道,大明就有这种冲床。

“陛下,为了快速铸造银币,工匠们就想了这个法子。冲床比模具浇筑更快、更方便。造出来的银元,质量更标准。”

“咱们先把银子炼化,按比例加入百分之十的铜、百分之一的锡,先制成银元厚度的银合金板。”

“比模型那就是直接把模型刻在铁碓上,用模型砸。

“然后,在这个重达1000公斤的铁碓上,雕刻银元的印版。”

“这样,每砸一下,便可铸造50枚银元。再交由户部工匠打磨,去边,由核验员检验,就是银元成品。”

“打磨剩下的边角料、残缺料,再统一回炉,炼成新的银板,又可继续冲压银元,一点不浪费。”

……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方尚书,这银元,一日产量多少?”

“陛下,这久民工多,每台冲床,昼夜不间断操作,一日便可铸造银元2万枚。”

“户部已扩建银元冲床3台,每日可铸造银元6万枚。”

崇祯感叹,人工冲压,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办法。

“方尚书,这个铁碓要几人操作?”

“陛下,装上滑轮,至少20人。八班轮换,每班一刻钟,就需要160人。”

崇祯摇头,“方尚书,你好好研究一下,是否把通惠河的水引过来,做一排水车,用水车带动铁碓,省人、省力、速度又快。”

方岳贡眼前一亮:“陛下,臣尽快研究。”

崇祯叹息一声:“方尚书,再新增两台冲床。务必把产量提高到每日十万枚。”

“朕这几日发赏银,银元严重不足,还要用银锭代替。”

“可知道,银元一个重5钱,一两银子可造两个银元。”

“发银锭,损失了铸币税,朕心疼呐。”

方岳贡愧疚道:“臣遵旨。”

“不过,请陛下勿忧。”

“李尚书跟臣说了,兵部好多将士领到银锭,都抢着要换银元。”

“臣也不舍昼夜,催促工匠尽快制作银元。”

崇祯点点头,“为今之计,只能这样了。”

“方尚书,宝源局,也是这般铸造银元?”

“陛下,宝源局主要负责制造铜钱。用的,也是人工冲压的法子。”

崇祯叹息一声:“也罢,铜钱也是紧俏货。”

“方尚书,现在户部,有多少银元。”

“陛下,大约100万银元。”

“啊......有这么多?

“陛下,工匠们日以继夜,一刻不敢停歇。”

“前段时间,结余一部分,这几日又新铸了三十多万枚。”

“好......方尚书未雨绸缪,甚合朕心。”

正说着,范景文带着邱瑜、李遇知、李明睿进来了。

崇祯要安排部署的大事,终于上场了。

“方尚书,去密室。”

很快,方岳贡带着一群大臣,走进一间密室。

方正化带人,警惕警戒。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朕的忠臣,大明朝的肱骨之臣。”

“朕今晚把你们请来,是要商议一件事。”

大家看崇祯一脸认真,不免都有些紧张。

“陛下,何事?请明示。”范景文接过话道。

“朕打算,封吴襄吴提督广陵伯。”

(吴襄,祖籍高邮,隶属广陵郡)

“啊......广陵伯?”

众臣一惊!

“陛下,吴提督未立尺寸之功,突然封伯爵,恐将士怨愤不服。”吏部尚书李遇知忧虑道。

崇祯摇摇头,严肃道:

“李尚书,此番攻破贼营,解京师之围,吴三桂功劳极大。”

“可吴三桂已经封平西王,封无可封。”

“朕估摸着,就封吴襄广陵伯。如此一来,让天下人知道,朕的天恩浩荡,并不负吴家。”

“吴三桂父子感恩戴德,必为朕剿贼杀建奴,再立功勋。”

……

崇祯说得有理有据,胸怀坦荡。

可是,知兵的首辅范景文,依然犹豫、不安。

“陛下,既然这么说,臣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夷丁突骑和关宁军,与朝廷三大营、戚家军,还是有区别的。”

“关宁军世代居关外,全是辽人,均是坚甲利刃壮马,吴家、祖家、李家……各族间互相联姻,盘根错节。刀插不进,水泼不进。”

“以往大军平辽,关键时总是各为隶属,各自为战,往往被建奴各个击破。”

“夷丁突骑,更是吴三桂的家丁私将。只认吴三桂,不认大明。”

“此番封王,又封伯,臣担心助长关宁军骄兵悍将的气焰,形成国中之国、尾大不掉之势。”

……

范景文说完,邱瑜、李遇知、方岳贡、李明睿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

崇祯却轻轻一笑,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诸位爱卿,勿忧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朕不是开国皇帝,没必要做这样的事。太子贤明,甚于朕,更不惧将来。”

“朕不为尧舜,当为始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朕誓言:绝不杀功臣,绝不负功臣。”

“除非,是反贼、叛臣。”

“现如今,流贼虽撤,但仍据有关中、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大部。辽东之地,也尽数归建奴所占。”

“目今情势,远未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时。”

“大明功臣将士,朕必待之以厚,不管是流贼、蒙古、建奴……只要归顺朕,只要不伤害朕的子民,朕均可一体纳之,一视同仁。”

“朕此番封吴襄广陵伯,当下之时,一可激励吴三桂、激励关宁军,三可收吴襄、吴家忠心,三可杨朕的美名,可谓一石三鸟。”

“总之,为国为民,利大于弊。”

“呵呵……至于元辅担忧的吴三桂家丁家将、辽东军军阀集团之远忧,朕心里,也早有万全之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