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作者:家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0章 郭嘉献攻打渡口之计

书名: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作者:家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1

此战,青州军发动突袭,击溃袁军前面的骑兵,但文丑渐渐稳住阵脚,使得青州军不能击溃袁军,扩大战果。

撤走之后,陈炎让士兵清点伤亡,此战大军伤亡有两百多人。至于歼敌,袁军前面的军队至少有两千兵力,被青州军击溃,就算是收拢了逃兵,赵云和典韦估算了一下,敌军损失差不多也有近千了。如此算来,青州军也是取得了大胜。

青州军撤走以后,文丑打扫战场,他突然发现青州军的战马与自己军中的战马似乎有些不同。不过,他并不在意,留在战场上的战马都是伤残马匹,已失去了行动能力,只会被宰杀。如果他能骑一骑青州军的战马,肯定会发现其中的异样之处。

此时,袁绍主力大军也赶到战场。袁绍这时才知道陈炎也到了战场,顿时气得暴跳如雷,之前美美的心情,已是烟消云散。

“陈炎,又是陈炎,他竟敢兵进河间?真是该死!我恨不得生啖其肉。”这话袁绍都说了好多遍了,陈炎还是活得好好的。

田丰先站出来:“大将军,文将军率骑兵为先锋,陈炎率军伏击,竟不能成功,多半是陈炎兵力较弱,不足以破文将军大军,想必他派来河间的军队并不多,否则必会全力出击。可能袭击文将军的军队,已是其全部兵力。”

许攸也上前一步:“与我所料相同,陈炎手下战马缺乏,一直都只有一两千骑兵,今以骑兵突袭文将军,却不能击败文将军,就表明他可能只率这一两千骑兵进入河间,不足以影响大局,我军当尽快攻易京才对。”

袁绍听了微微点头:“嗯,子远所言有理。”

许攸心里很高兴,虽然田丰先表达这种看法,但袁绍夸得却是他。他接着建议:“文将军乃大将军手下大将,此次只是突然遇袭,故吃了点亏。若正面交战,文将军必不会输于敌军,以我看,不如让文将军率军于大军侧翼,专门防范陈炎的军队突袭,以免其扰乱我大军攻易京。”

文丑还在旁,他这次被突袭,窝着一肚子火,正想雪耻,听到了许攸的话,他连忙主动请缨:“大将军,我愿出战,必击溃陈炎,不辜负将军所望。”

“好,子远所言可行,就这么办,文丑,希望你不负我所望,击败陈炎,传令,大军继续进军,争取今日到达易京。”袁绍很快就做出决断,又下令让大军出发。

……

话说赵云和典韦率军撤回后,陈炎立即率军离开了原驻地,往西走了约三十里路,避开了袁绍的眼线,再度隐藏起来。

陈炎下令让士兵休息一番,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同时医治伤兵。他和赵云、典韦和郭嘉则聚在一起商讨当前战况。

“诸位,此战我军突袭,却想不到敌军将领竟能壮士断腕,将前部一两千骑兵舍弃,以争取时间,建了道防线,看来这支骑兵的将领倒是有些本事。”

典韦心里有些不服气心:“哼,我军击溃敌军前面的大军后,士兵士气虽高,但已有倦意,若一鼓作气,击破敌军防线,那还好,若破不了,士气不能持续。若是我军精力充沛,早就攻破其防线了。”

“典悦,战场之事,哪能事事顺心如意?此战虽不能击溃敌军,但实际战果却很好,仍是打了胜仗。”

陈炎颇有些感慨,在历史上,典韦并不是一个优秀的骑兵将领,他当初让典韦带骑兵,只是因为他急着组建骑兵,又没请出太史慈,手下没有合适的骑兵将领,只好勉为其难,让典韦来带骑兵。数年过去了,典韦带骑兵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已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将领。

“原本我以为袁绍大军出兵时,不会料到我军于途中潜伏袭击,届时我军打场潜伏战,必能破敌,可挫其锐气,想不到敌军骑兵不弱,此战战果不如预期,如今我军行迹暴露,袁绍必会加强防范,日后只怕不会再有机会去伏击了,那么接下来这一仗该如何去打?”

陈炎一时没有主意,只好把问题抛向手下几个人,他又看向郭嘉。

果然,郭嘉已有所准备,他拿着一张粗糙的舆图来,比比划划着。(本来想上传张地图的,居然发现等级太低,没有权限,把地图传在作者有话说里面了,汗!)

“州牧,两位将军,请看,易县位于河间与中山交界之处,以易水为界,易水南岸乃中山,易水以北乃河间,易县城与易京皆在易水北岸。袁绍大军押运粮草,从南而来,必须渡过易水,则需过渡口。”

“奉孝之意是攻打渡口?”陈炎很快就明白过来:“那渡口在哪呢?易水上的渡口只怕不只一个吧?”陈炎的骑兵来易县时,曾过涞水,已经位于易水北岸了,不需要再渡易水。

“不错,不过,易水宽度较小,不比黄河,所谓的渡口应该是有桥的,且不只一个,但如果袁绍要过的渡口太靠近战场的话,则容易为公孙瓒所破。”

郭嘉指着舆图上的一点:“前几天我就想到这点了,在易京时,我又特意与田楷商谈一番,从他嘴里得知易水上的各个渡口分布情况,如我所料不差的话,袁绍大军运粮,主要通过这个渡口。”

陈炎一看,这个渡口位于易京之西南约三四十里的地方,也是易水拐角之处。

“你又如何能判断出?”

“易水从易县南面、西面而过,但宽度不一,南面宽度稍大,西面宽度稍小,原本,袁军粮道经清河,进入安平,再进入河间,走的必是易水南岸渡口,但我军占据了平原和渤海,已严重影响到袁军押运粮草的路线,于是袁军粮道改道,改走安平西面,经中山国,进入河间易县,其所经渡口自然也要换了,走易县西面的渡口。”

“可是,问题又来了,今年春,张燕要率军来易县,其大军也会从西面渡过易水,如若张燕聪明的话,可能会先派大军抢占渡口,袁绍不管怎么应对,粮道都会不安。所以,袁绍要避开黑山军,押运粮草,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西南易水拐角之处的渡口,即避免绕道走远路,又能避开黑山军的攻击,可谓是一举两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