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作者:家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7章 计起,黄巾军再攻北海

书名: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作者:家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1

如果愿意入军中的,可提前获得自由,如果不愿意,那就等两年期满后再释放。结果这一消息传出,很快就有五百人左右愿意加入军中。

其实,这些愿意加入军队的,大多数都是无家可归的人,入军中说不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愿意加入的,待两年期满后,要是真释放了,陈炎还有些舍不得。但话已经放出了,就得照做,否则失信于人就不好了。

他把杜袭和国渊召集起来,与两人深入地探讨了一下洗脑的方法,一定要给这些人洗脑,洗到他们自愿留在济南为止。

所谓的洗脑方法,包括定期给这些士兵训话,告诉他们陈炎是多少仁义,再指责袁绍残暴不仁。其他的诸如他们留在济南有什么好处,也一二三四地把好处罗列出来,例如分多少田,粮税有多低,没有什么徭役等,国相亲自出面拍胸脯保证,一经说出口,绝无反悔。

至于回冀州的后果,也要一二三四地罗列出来,例如可能再次被袁绍拉上战场,成为炮灰,死在战场上,粮税又有多高……

陈炎一再强调,一定要优待俘虏,把咱们济南的优惠政策给宣传到位,让每个俘虏都知道。日后这些做法,都有可能会成为一整套优待俘虏的政策。

……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青州北海国营陵城。

孔融正在衙署处理政务,虽是夏秋收季节,但他的人只敢在营陵及附近几个县收粮税,不敢走得太远。因为他手里的士兵有限,而外面的黄巾贼多。

几年前,黄巾贼聚众数万攻打营陵,对他而言,犹如一场噩梦。后来刘备、田楷率军支援,解了围。可问题是,所谓的解围其实只是这帮黄巾贼攻不下营陵,就自动散伙了,他们并不是被灭或被收拢。

也就是说,这帮黄巾贼仍在北海、东莱及徐州琅琊境内游荡。哪日,黄巾贼卷土重来,也是有可能的。

功曹王修匆匆跑了进来:“国相,大事不妙了?”

“何事?”

“我带些士兵到城外收粮税,听到一些传闻,不知真假,故匆匆来报。”

“什么传闻?”

“据闻今年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丰收,最近一些黄巾贼正在聚拢起来,准备攻打营陵。”

“什么?这……如何是好?”孔融听到这个消息,手抖了一下,手中的笔掉落在地上。每年这个时候,他都担心黄巾贼卷土重来,如今终于等到了。

“国相……我……唉!”三年前,王修还不在营陵,但也知道那一战给营陵带来多大的危害,也让孔融产生了心理阴影。

“此消息是否属实?”

“目前还不知,但附近几个县都有此传言,百姓收完粮后,也开始躲藏,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国相得提前做好准备才是。”

“好,我让武安国加强戒备,还有暂缓收各县粮税。”孔融终是一国之相,他不能乱。

“可是,若黄巾贼真来攻城,营陵能不能守得住?”

孔融沉默了,他这一沉默,王修的心也沉入谷底。这表明孔融也不知道是否守得住,至少是没有信心守住营陵。

“那国相打算怎么办?”

“黄巾贼前来攻城,若其兵力少,我等唯有坚守,若其兵力多,我便对外求援。有两个人可助我,一是刘备,刘备乃仁义之人,三年前正是他助我解营陵之围。今知我有难,必不会袖手旁观。”

“国相,你是否忘了,刘备如今在下邳,远水岂能解近渴?”王修一阵吐槽,此时此刻,他对孔融有些失望。

“这话有理,那另外一个能救我的,乃是济南相陈炎,只是此人……我与他素无交往,也不知其品性,故有所犹豫。”

王修沉吟一番,给了个主意:“国相,若黄巾贼来攻,能救营陵的,恐怕只有济南相陈炎了,不过,如今消息未定,信息不全,不可草率去求援,以我看,国相不如派亲信驻于城外,若黄巾贼真来攻,驻于城外之人便可向济南相求援,免得被黄巾贼围了城,没有人去求援。”

“嗯,言之有理,就这么办。”上次是太史慈杀出去的,现在太史慈已经去了扬州了。

……

五天之后,营陵城下,黄巾军终是来了,率军的正是管亥。

管亥来到城下,对着城头大喊:“城头上的士兵听着,去叫孔相来和我说话。”

孔融很快就来到城上头,看到下面的管亥,他惊骇万分。

“孔相,你我亦是老相识了,今日我率数万大军再攻营陵,看谁还能救你?识相的话,赶紧开城而降,否则我攻破营陵,你性命不保。”

“管亥,你手下数万之众,为何不让这些人种田?反来以掳掠为生,你可知,此非长久之计?你不如退兵,带着这些人去种地,如何?”

“哈哈哈哈,各地官府,可曾把我们这些百姓当人看待?若不聚众,我等就早死了,唯有聚众,才不会为你所欺。”

“你为我治下之民,我为朝廷官员,自然要善待你们,怜惜你们。只要不聚众闹事,好好种地,上缴税粮,谁敢欺你?”

“胡说。”管亥一听这话,一声怒喝:“我等虽大字不识一个,但也不是不知道理,我等何尝不想好好种田,以养活自己,但今天下战乱,各地官府招募士兵,征徭役,强占我等的田地,强迫我等为其劳工,上战场,丝毫不管我等死活。”

“就算是种地的,官府也会胡乱征粮税,粮税竟高达三税一,真是不给我等活路。我只知朝廷所订粮税为十税一。五年前,我在平原郡,当时公孙瓒与袁绍大军交战,我等不敢出来种地,又没有收成,只好一起东进。”

“一路上,同病相怜者比比皆是,随行之人越来越多,竟达数万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只好掳掠沿途各县城,以获得粮食。后来,因攻营陵不下,才四处散去,而后死于饥饿的人,数不胜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