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十万里

作者:小楼尽春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70.7万字

第1130章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书名:大唐十万里 作者:小楼尽春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45

这对他们的冲击是巨大的。

这一幕,他们似乎永远也都看不够,李世民缓缓朝前走去,看着一个又一个环节,在匠人手中娴熟的变化着。

其间速度,远远要胜于一般工匠的速度。

毕竟,一般匠人几乎都是集一切于一身,不管是从纺织,还是说到最后的成品,全都要经手不说,自己还都要精通每一个环节。

自然,人不是全能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可是,北山县的纺织作坊却不一样。

每个人,只是负责自己该负责的那一个环节,不必考虑其他。

如此,一个人只负责一道工艺,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自然速度就会加快不知多少倍。

毕竟,能够精通全部工序的高明织工,天底下又有多少?而且,能做到这一步,几乎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历练,并且自己要想着整体的环节,自己做完这个环节后,就又要腾出来手去收拾下一个环节·······

一来二去,这无疑就会拖慢整体的速度,并且大大浪费不相干的精力。

而纺织作坊所运用的这个法子,把所有环节都拆解开来,交给不同的匠人,并且也可以选择匠人最擅长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说,负责整体。

这般的物尽其用,这般的让所有人都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更是会让效率大大提升。

更何况,高明的,能够精通整体环节的匠人,很难得!

但是,只精通一道工艺的匠人,却很容易培养出来。

基于这一点,北山纺织作坊若是想要扩展,也将是很简单的事。

这法子,远远要比曲江坊纺织作坊那样的落后,原始的,几乎只是把家庭作坊模式给集中到了一个地方的运作思路,要高明很多很多!

张楚站到了一侧,并没有跟着专心研究作坊的李世民等人,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张楚只是示意黄婆,让大家继续用心工作便是,其余的什么也不用管。

纺织作坊中,仍旧波澜不惊。

不知过了多久,当李世民他们站到纺织环节的时候,张楚才带着程处默他们,从角落走了过去。

李世民,孙思邈,李渊,房玄龄等人的眼睛,此刻就死死盯着三锭脚踏纺车,在黄婆,陈春花这些织工手中飞一般的旋转,同时也死死盯着那原本疙瘩不一,粗厚不一的初始棉纱,就像是春蚕吐丝一样。

三道线,连绵不绝的缠绕在了木棍上。

但是,春蚕有累的时候,可这三锭脚踏纺车,却像是永远不知疲倦,那棉线,也好像是永远不会断绝。

脚踏。

三锭。

不论是哪一个改动,皆是让旁观的李世民,李渊,孙思邈他们骇然。

若是说刚才的流水法子让他们钦佩,那么这三锭脚踏纺车便是要让他们惊骇了。

对于现在大唐流行的纺车,他们都不陌生,相比之下,这三锭脚踏纺车几乎可以说是对它们的爆杀了。

脚踏这一方式,能让人的力气绵延不绝,远远要比手摇方便持续的多,并且这一次性三锭棉线的效率,更是让普通织车遥不可及!

也在这一刻,他们彻底的明白了为何北山纺织作坊能够这么快便做出三万套棉衣棉服!

李世民只觉得头皮发麻。

一个三锭脚踏纺车的速度,便已是堪称为恐怖,而眼前这数百台织车在这里一同的旋转,他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花了。

视野中,除了棉线外,就是棉线。

那三道棉线,让他都感觉有些眩晕。

这般效率,这般先进的织车,已是让他彻底的明白,棉纺织只能,也只会在北山县起步。

“嘶·······”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有些失魂落魄的转过了身:“北山县,不过用了两千左右的织工,便把曲江坊将近七八千人的纺织作坊给踩在脚底下。”

“之前,朕真的是不知道问题出现在了什么地方。”

“毕竟,刚开始朕其实和所有人的想法一样,拥有天时地利的曲江坊和东宫,绝对不会输。”

“可现在·······”

“朕方才清楚,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是多么的珍贵!”

“不管是三锭脚踏纺车,还是说这好似流水般,让人见之便赏心悦目的合作技艺,远不是简单堆人,强压着逼迫能够战胜的!”

“便是朕,都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感叹,太岳,你为大唐,为天下,为百姓,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也辛苦了太多太多。”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两个法子!”

李世民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望着张楚,很清楚,也很能感受到,比试开始后,初建这纺织作坊和流水法子时,张楚要付出多少个日夜,要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多长时间,方能把这一切都给捋顺和真正的落实下来。

那份压力,难以置信。

甚至李世民自认,若是自己站在当时张楚的位置上,都不会做的比张楚更好,甚至,在这一场比试中,自己也将有很大的几率,落败!

毕竟那个时候的曲江坊,压迫力太强了。

不论是将作监,少府监等衙门的鼎力支持,还是说各家各户趁机想要为东宫献媚出力,可以说是孤苦无援的情况下,张楚能带着北山县站出来,想想便是·······

心疼!

同样也骇然的厉害!

孙思邈,李渊,房玄龄等人皆是沉默,瞧着这好似天底下最精密的机械零件而品制出来的作坊,早就已是无话可说。

张楚抱拳,轻声道:“陛下,这就是臣所坚定的,并且也是民学一直探索的路。”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科的改进,医科的探索,红薯的成功,白菜的出现,更甚至剖腹产的流行········”

“皆是每一科学问的进步,而带动的各行各业的进步。”

“当然,这些技术,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皆是臣,还有民学学子,从前人的总结,归纳,研究出来的东西上,加以改进和发散。”

“臣,向来认为,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如同这世间万物看似岿然不动,实则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样。”

“技术,不是死的,一个技术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更好的代替!”

“不然,这三锭脚踏纺车,如何会出现?”

“摒弃坏的,留下好的,并且填进去人的欲望,方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如果真的一直墨守成规,把前人说的话做的事当做宝典一般,动不动祖宗之言不可逆,祖宗之法不可废,这天下,谈何前进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