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十万里

作者:小楼尽春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70.7万字

第549章 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盒阿莫西林似乎不够

书名:大唐十万里 作者:小楼尽春风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5

而窑的发展史,和炼钢技艺的发展,几乎就是同步的。

早在商代,其实就出现了比较完善的炼铜窑炉,到了春秋战国,聪明的先祖,在熔铜窑炉基础上,掌握提高炉温技术,让铁器开始慢慢普及了天下。

至于钢的出现,其实也能追溯比较远的。

汉便有了百炼钢,等到了西汉末期,更是有了炒钢技术。

不过在大唐这个时代,钢虽有,但产量并不多,再加上一些技艺的欠缺,让钢的含碳量不能很好的控制,所以钢的应用,并不广泛。

一直等到了宋朝,随着窑炉的改进和发展,炼钢法才有了新的突破。

钢,也开始逐渐广泛走入了人的视野之中。

张楚一边思索着,一边瞅着窑洞下面的火焰,陷入沉默。

毫无疑问,若是能够大面积产出精钢,对于大唐各方面的促进,都是巨大的!

不论是兵刃,甲胄,还是说各种工业的发展·······

钢的地位之高,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

之前,张楚不考虑,因为条件确实是有些特殊,但,现在随着煤炭的开始使用,炼钢的条件,已经渐渐开始成熟了。

“公子!”

“看什么呐?”

那老汉突然惊呼一声,打断了张楚的沉思,并且快步直接站在了张楚面前,挡住了张楚打量窑洞的视线。

张楚抬头看了他一眼,轻轻一笑。

望着老汉满脸紧张的样子,很理解他为何有如此反应。

估计,这窑,是人家的不传之秘,也是人家祖祖辈辈摸索出来的,全家老小,都指望着这口窑过活呐。

这就是小作坊模式的弊端之一。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就是真实写照。

民间不缺匠人,更不缺有些偏方的匠人,但,在当前这种环境下,这些匠人别说交流了,几乎每个人都死死捂住自己口袋里的那点技术,生怕让人偷学了去!

这就导致工业技艺的发展,有些慢了。

当然,想要打破这种隔阂,也很简单,那就是推动商业的发展。

瞧瞧宋朝为何能够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技艺的发展。

人家都开始抱团取暖,建立更大的作坊,你如果还独独守着自己的小作坊,就算技艺再好又如何?也顶不住人家的猛烈倾销啊。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小作坊的技艺得到了交流,得到了整合,进而一步的带动了宋朝商品经济。

张楚站了起来,拍拍手,也没有解释,随口道:“奥,天冷,蹲下取取暖。”

“怎么样老丈?”

“这套器械,能不能打?”

张楚直接岔开了话题。

老丈见张楚这么说,倒也不怀疑。

眼前这贵人穿金戴银的,怕是那一身袍子都能买自己十条命了,人家还会偷学自己祖传的手艺?

这年头,但凡有点路子谁会干匠人这一行?

更别说,还是打铁。

俗话说得好,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人家贵公子,脑残了才会偷学自己的技术。

“公子,能打!”

“三天的时间,急了点,但是够。”

“正好,这几天怕是大雪封城的, 也没有其他生意,老小儿我加把劲,准成。”

说着,这老汉又把手里的五枚金叶子,拿出来了四枚,递回了张楚:“公子,一枚就够够的了。”

老汉倒是实诚。

眼中也没有多少贪恋。

张楚没有接,随意的挥挥手:“尽心做,当是赏钱了。”

“三日后,我来取。”

张楚没有再多说什么,抄起手,便朝外走去。

老汉搓搓手,赶紧跟上,把张楚送出了门,这五枚金叶子,足够他们舒舒服服的过去这个冬天了。

老汉嘴笨,不知道说什么感谢话,就一直搓着手,憨厚道:“放心吧公子,老小儿我定豁出去命,也得把公子的东西打好。”

张楚头也不回。

老汉望着这位贵公子的背影,再高高喊了一声:“公子慢走,小心路滑。”

然后,便把铺子上的门板按上了。

显然,这三日,他已是定了全部精力都扑在这一套器械上。

别看这器械不大,所用的材料都比不上一柄钢刀,但,也因为不大,就要更轻巧,更灵便,所费的精力,一点不少!

张楚没有回府。

而是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走着。

器械问题,解决了。

太医署那边手术室也在搭建着。

死囚,更不用愁,陛下绝对会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还有一点,让张楚有些头疼。

那就是消炎抗菌药。

开刀之后什么最重要?自然就是消炎,抗菌!

只有做好了这两点,才能大大提高存活率。

可是·······

自己去哪里搞这些?

自己手里是有一盒阿莫西林,可,一盒,有些勉强,如果能多些消炎抗菌的药,毫无疑问会更安全。

依靠大唐现在的药方?

啧·······

不是张楚不信,主要是那么多方子,真的想要找出来一个有点效果的,那就必须要一个个试了。

不仅要浪费大量药材,主要是时间,耗不起。

而效果么·······

张楚挠挠头。

这一刻,张楚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青霉素曾堪比黄金了。

若是有了重大创伤,没有这玩意,真的几乎就是必死无疑啊。

但凡有一点点的发炎感染,怕是·······天神下凡也救不了啊。

至于阿司匹林·······

现在完全没有时间去研究这玩意,这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制出来的,尽管不纯的水杨酸倒是好得,煮一锅柳枝水就是了。

似乎······只能如此了!

希望,那一盒阿莫西林配合柳枝水,能让秦伯伯撑过去吧。

张楚吐了口气,可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阿莫西林加柳枝水,终究不太保险。

张楚慢慢往前走,踩着雪,都已没过了小腿。

积雪被挤压发出来的声音,很好听,能让张楚心神稍稍安静下来。

裴行俭跟在后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张楚每走一步,他便踩过张楚踩过的地方,保持安静。

他知道,师父现在正在思考,不能打扰。

“蒜哟,上好的蒜。”

“有没有人要蒜?”

“贵人,贵人,要不要蒜?要不要蒜?”

“便宜啦,大冷天的,你说个价,合适,小的就给贵人你送到府上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忽的,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窜出来了一个小贩,冲着张楚和裴行俭吆喝。

这条街上,除了张楚和裴行俭外,就没有其他路人了。

显然,小贩也很想早早收摊回家,便精准投送。

裴行俭赶忙摇头,示意自己不需要,生怕小贩打扰了张楚

不过,张楚的脚步却猛地一顿。

他骤然回首,死死盯着小贩,而后目光,慢慢的,落到了小贩肩膀上担着的竹筐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