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作者:张石坚 | 分类:女生 | 字数:743.2万字

第1556章 洪秀全分封震惊历朝皇帝,狠人刘邦对分封的看法

书名: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作者:张石坚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1:08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这些个混账东西,竟然如此不给朕面子!”

洪秀全在天王宫中是敲桌子砸板凳,大发雷霆。

一旁正在敲锣打鼓的乐队众见机不妙,赶紧跑路。

之前可是已经有好些个不识相的就因为天王发怒的时候没走人,被活活打死了。

洪仁玕走了进来,看到地上的一片狼藉,不由皱了一下眉头。

定了定神,洪仁玕劝说道:

“天王,臣弟这几天打听了一下,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位大将的确是为天国立下汗马功劳,也给他们封王吧。”

“那怎么行!”洪秀全立刻抬高了声调,一脸抗拒。

好不容易才弄死了杨秀清几个,逼走了石达开。

再把陈玉成、李秀成封王,岂不是又重新回到被钳制的过去?

陈玉成李秀成都是手里有兵的实力派,一旦被封王那可就是正儿八经要瓜分洪秀全决策权的,可不是蒙得恩这种毫无权力的应声虫。

若这样搞,天京事变岂不是白算计了?

这对洪秀全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都已经是堂堂天王了,怎么能自己否定过去的自己?

洪仁玕想了想,道:

“天王,臣弟认为,其实这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两个月后,天京城。

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喜气洋洋,在众人的注视下朝洪秀全跪下。

覃贵福大声宣读旨意:

“……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洪仁发为信王,洪仁达为勇王,林绍璋为章王,钦此!”

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的表情顿时又有些呆滞。

在场的诸多太平天国臣子也都呆愣住了。

洪秀全竟然一口气封了七个王?!

再加上之前的赞王蒙得恩和洪秀全自己,太平天国瞬间变成了九个王!

这是自从永安建制以来,太平天国最多王的一次。

沉默几秒后,陈玉成和李秀成齐声道:

“臣谢恩!”

别管其他的王怎么样了,自己能当王也就oK。

洪秀全看到这一幕,也是露出笑容。

九个王,这是洪秀全精心安排的。

其中四个王,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都是地方上的领兵大将。

剩下的四个人,两个是洪秀全的亲哥,蒙得恩是洪秀全的狗腿子,林绍璋是天京事变后在李秀成推荐下投入洪秀全麾下的狗腿子。

再加上洪秀全本人,九人之中总共有五票是稳拿在手,妥妥的多数派。

通过这种方式,洪秀全就能稳稳地掌控话语权了。

但,这还不够!

紧接着,洪秀全又让覃贵福继续宣读下一份旨意。

“从今日起,在外诸王各有封地,主要负责封地内部军事事宜。”

“忠王陈玉成之封地为安庆,英王李秀成之封地为扬州,侍王李世贤之封地为建德……”

“不得天京旨意,任何一王不得私自出战,更不得私下联合作战!”

这份旨意宣读完毕,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倒是没说啥,平静接受。

天京事变之后,在外面的众将事实上就已经是独立作战了。

在他们看来,无非就是洪秀全用圣旨的形式把这种情况定下来罢了。

但正在观看金幕的历朝皇帝却直接炸了。

【秦始皇嬴政:朕没看错吧,大秦两千年之后,封地制度还能复活的?】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就是节度使吗?洪秀全是脑子被驴踢了,让节度使复活了?】

【宋太祖赵匡胤:朕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脑残无药医。】

【明太祖朱元璋:洪秀全但凡能读点史书呢?人能蠢到这种地步的?】

历朝皇帝是真的不敢相信。

哪怕是有一点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封地、节度使的确立,就意味着朝廷中央政府权力必然被架空,会形成“圣旨不出皇宫”的局面。

洪秀全竟然还用圣旨的形式,把这种制度确立成太平天国的法律了!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哈哈哈,笑死朕了。现在谁还敢说长毛能抗衡大清的,出来走两步?】

汉初世界,御花园。

刘邦躺在躺椅上,晃晃悠悠,双脚搭在桌案上,一口一颗葡萄,别提多爽了。

就坐在一旁太子刘恒将目光从金幕中收回,疑惑地看了一眼刘邦,欲言又止。

但刘邦何等敏锐,察觉到了刘恒的眼神,笑呵呵地开口道:

“恒儿,你是不是想问朕既然抨击洪秀全,却为何要在大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实施封地制度?”

刘恒呼出一口气,恭敬道:

“儿臣正想请教父皇。”

刘邦抚摸着胡须,微笑道:

“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首先就是要承认现实,在自己面对的现实情况下寻找最优的解决方式!”

刘邦刚登基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当时项羽的确死了不假,可英布、彭越、吴芮,哦,还有齐王韩信(后改封楚王,再然后被贬为淮阴侯)手里可都有兵马的。

这些人手里兵马加起来,数量超过了刘邦麾下的汉军,质量也超过了刘邦麾下的汉军。

就连统帅(韩信),也比刘邦当时麾下任何一名统帅更强!

很多人都以为韩信一直是刘邦的部下,那就是对历史不够了解。

垓下之战时,刘邦是汉王,韩信是齐王。

诚然,韩信这个齐王确实是汉王刘邦封的,但大家都是王,那从法理来说就是平级的。

此时的韩信,并不是刘邦的手下,而是和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一样,能和汉王刘邦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

灭掉项羽之后,刘邦若是立刻实行大秦的郡县制,撤销诸侯的封地……

那这些诸侯立刻就会群起围攻刘邦,让刘邦成为第二个项羽!

基于这个非常现实的困境,刘邦果断地选择承认诸侯分封制度,获取诸侯对自己的拥戴,正式加冕成为大汉王朝皇帝。

但刘邦在以大汉王朝皇帝分封诸侯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小动作。

首先,既然是分封制,朕封几个儿子出去当诸侯王,很合理吧?

借此,刘邦的几个儿子以诸侯王的名义,抢占了大约一半的东方六国领土。

这是扩展刘邦本身的势力。

其次,削弱异姓王的势力。

这个削弱,不是像朱允炆一样胡搞瞎搞,一下子对所有人动手。

刘邦只精准打击一个人。

谁?

韩信!

其他王的封地不变,但韩信的齐王改成了楚王,封地也就是项羽的故地。

这是给韩信挖的大坑。

封韩信楚王之后,刘邦还帮韩信大肆吹嘘,说韩信用兵如神,项羽之死主要是被韩信搞死的。

楚地百姓本来民心就极度向着项羽,现在刘邦这么一吹嘘,楚地百姓们还能给韩信好脸色看,还愿意支持和拥戴韩信?

他们巴不得韩信当场暴毙好吧!

那又有一个问题,异姓诸侯王们难道看不出来刘邦打击韩信?

当然看得出来。

可是,其他异姓诸侯王为什么要帮韩信说话?

韩信用兵如神,占据的楚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

朝廷打压你韩信不是特别正常,特别合理的事情吗?

朝廷又不打压我们这些弱小的诸侯王。

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对朝廷没威胁,忠于刘邦陛下就能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把王位代代传承下去。

为啥要支持你韩信去和朝廷作对呢?

把事情再想深一层。

假设其他诸侯王支持韩信灭了刘邦的汉朝,让韩信当了新的皇帝……

那完了,用兵如神的韩信回过头来,岂不是分分钟把这些异姓诸侯王全部弄死?

考虑到这里,任何一个异姓诸侯王都不可能支持韩信。

面对刘邦和所有其他诸侯王的联合,韩信能咋办?

只能乖乖去当楚王。

然后过几年,等到局势都稳定下来了,分封出去的刘家子孙也都掌握了自己的封国。

刘邦找了个借口就把韩信废了,强令韩信回长安当淮阴侯。

韩信一点办法都没有。

还是那句话,楚地百姓巴不得韩信死。

想让楚地百姓跟韩信一起造反?白日做梦!

韩信乖乖被废,乖乖回了长安,过几年又乖乖受死。

这个时候再来看看情况。

东方六国之中,曾经的霸主齐国,如今齐王是刘邦的大儿子刘肥。

曾经同样威震天下的楚国,被刘邦让侄子刘濞几个瓜分了。

至此,大汉朝廷加刘姓诸侯王的力量,对其他异姓诸侯王形成了碾压。

那刘邦还留你们这些异姓诸侯王作甚?

都说老刘糊涂,但老刘动手可是一点都不手软。

汉高祖五年,刘邦正打算对韩信下手,燕王臧荼造反了。

这个是真造反。

在平定臧荼之后,刘邦特地让自己最信任的发小卢绾去当燕王,没有让子侄们去。

为的就是稳住其他诸侯王,让他们确定朝廷不会对异姓诸侯王动手。

但说白了,卢绾不就是个工具人嘛。

第二年,也就是汉高祖六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刘邦就不装了。

朕摊牌了!

楚王韩信前脚刚到长安,后脚距离长安最近的异姓诸侯王,封地在韩国的韩王信立马被安排了“勾结匈奴”的罪名,只能逃亡匈奴。

汉高祖九年,赵王张敖莫名其妙天降一顶“谋反”的帽子,被废为宣平侯。

汉高祖十一年,梁王彭越天降一顶谋反帽子,死。

同年,英布一看这不起兵我也得死,于是起兵造反。

然后英布还是死。

最终,异姓诸侯王里,只有一个心甘情愿当傀儡,随便刘邦派来的长沙国相任意摆布的长沙王吴芮活下来。

刘邦说到这里,微微一笑,对刘恒道:

“懂了吗?”

“朕作为曾经生活在大一统王朝之中的人,朕亲眼见识过秦始皇的威势。”

“你以为朕不想立刻成为第二个秦始皇,不想拥有秦始皇那种无上权力,却只知道追求什么分封制?”

刘邦说到这里,伸出手指,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假如真有人觉得朕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分封制,那个人的脑子肯定是坏掉了!”

“还是那句话,合格的政治家最基本的必备素质就是,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情况,要尊重眼前的事实,从现实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看不懂这个,你就看不懂历史,也就只能人云亦云地去嘲笑那些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们奇奇怪怪的制度设计。”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蠢材,他们活在蠢材的世界里自我陶醉是可以的。”

“但你,恒儿,你是大汉将来的皇帝,你不行,懂了吗?

刘恒佩服不已,连连点头。

突然,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迟疑片刻后,他还是开口了。

“父皇,可同姓诸侯王也是大麻烦啊,您就没想过要解决这个事情吗?”

盘点视频之中,可是清楚地点出了“七国之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