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作者:张石坚 | 分类:女生 | 字数:753.2万字

第659章 马邑之围,秦始皇吐槽刘彻太年轻!

书名: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作者:张石坚 字数:1.0万字 更新时间:07-12 21:08

扶苏闻言,不由吃了一惊。

“父皇为何会这么觉得呢?”

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苏,淡淡开口:

“你可还记得《孙子兵法》之中对战争是怎么形容的?”

闻言,扶苏下意识地开口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秦始皇打断了扶苏的话:

“这一句就足够了。”

“你要知道,打仗是一件需要非常谨慎的事情,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一举发动。”

“朕灭六国之中的任何一国,无不是先和将军们探讨完战争策略,然后再发大兵出动。”

扶苏听得一愣一愣的,好一会才开口道:

“可是父皇,汉武帝刘彻不也已经和臣子们商讨好策略了吗?”

秦始皇笑出了声,道:

“他的计策是什么?是想要仅靠一个商人聂壹的演技,就把统治了匈奴数十年的军臣单于引诱进大汉的包围圈之中。”

“一场战争的胜败,不在汉军的实力和准备上,反而在一个商人的身上?”

“朕问你,若是商人聂壹被军臣单于识破了,汉军还有其他计策能打败匈奴吗?”

扶苏愣了好一会,才道:

“这……从金幕中来看,似乎并没有。”

秦始皇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对,没有。”

“刘彻这么做,其实从开战之初就已经默认汉军比匈奴要弱,只能通过引诱的计策来进行伏击,获取胜利。”

“这种方式就是纯粹的冒险。”

“主帅是可以冒险的,但作为一个王朝的皇帝,在开战之前就应该要考虑到所有因素,而不是这般孤注一掷的冒险。”

“将风险寄托在主帅的身上也是可以的,但刘彻不应该将整个胜败的关键放在一个籍籍无名的商人聂壹身上!”

“哼,聂壹若是当真有这样的才能来蒙骗过军臣单于,那他又怎么可能仅仅是个商人而已?”

“你看着吧,这场战争,刘彻十有八九无法取胜。”

扶苏心中其实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汉武大帝,当真这么弱?

扶苏安静下来,注视着金幕,想要看看事情的发展究竟是否会和自家父皇的描述一致!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当年六月,刘彻经过准备后,正式发动了这一次的伏击战。】

一名太监站在众人面前,高声宣读旨意。

“以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领主力部队,埋伏于马邑一带。”

“待匈奴主力至,诸军便可杀出,围剿匈奴!”

“以将屯将军王恢、材官将军李息领三万五千兵马,自侧翼袭击匈奴辎重,再和主力部队会合歼敌!”

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大行王恢,事实上成为了这一次两支汉军的主将。

在刘彻的命令下,汉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一次,加上所有随军青壮,汉军的总数量达到了三十万人。

实际能上战场交战的军队也超过了十万人。

这是自从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爆发以来,大汉朝廷又一次征召了规模如此巨大的军队。

无边无际的人潮,给了年轻的皇帝刘彻非常大的自信心。

刘彻抚着胡须,对着一旁的太中大夫卫青笑道:

“卫青,你看朕的大汉勇士军容如何?”

卫青沉吟片刻,道:

“大汉军容鼎盛,必将一战功成!”

刘彻哈哈大笑,志得意满。

“卫青啊,你这几年学习军阵之道,似乎也进步不小?”

卫青点了点头,道:

“臣潜心学习,的确略有所得。”

刘彻嗯了一声,对着卫青道:

“这一次消灭匈奴主力后,下次你可为偏将,统领一支偏师随同大军出征匈奴,也算是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

卫青赶忙恭敬谢恩。

镜头一转,那位来自马邑的商人聂壹已经大步走入了匈奴王庭的单于王帐之中。

军臣单于和几年前相比,明显又衰老了一些。

但这位匈奴帝国的第三代单于浑身上下依旧散发着浓重的威严。

军臣单于看了一眼聂壹,淡淡道:

“你说你有办法给本单于带来足够的财富?”

聂壹点头,用非常纯正的匈奴语道:

“正是如此。不瞒单于说,我有办法让大匈奴获得马邑城!”

“马邑?”军臣单于的双目顿时一缩。

一旁的诸多匈奴大小王们也同时将目光投来。

作为距离匈奴王庭最近的一座汉匈互市地点,在场的匈奴大小王们基本上都去过马邑。

他们的内心中非常清楚,那座看似小小的城池之中,究竟有多少来自汉朝、匈奴两大帝国的财富在储存、交易!

马邑城中最多的,就是来自汉朝各种物资,以及匈奴的战马。

当然,还有巨量的银钱,不过这对于匈奴人来说,反而并不是特别值得看重的点。

草原上又用不到货币!

如果是草原人拿金银铜作为货币跟汉人交易,往往又会被那些奸诈的汉人商贾痛宰一笔。

军臣单于缓缓开口道:

“聂壹,你也算是多次和大匈奴交易的老人了,你应该知道如果欺骗本单于,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聂壹正色道:

“不瞒单于说,我正是因为知晓单于的信誉,所以才冒着背弃大汉的风险,提出这个建议。”

“我的要求很简单,如果我真的能帮助单于拿下马邑,还请单于封我为王,我的部落至少要有一万名挽弓之士。”

军臣单于哈哈大笑了起来。

“一万名挽弓之士?若你当真能帮助我拿下马邑,这个数字再翻一倍又有何妨?”

“现在,说说你的办法。”

聂壹开口道:

“不瞒单于,在马邑城里有几百个人可以听从我的号令,还有一些合作伙伴。”

“马邑县令是我的好友,我可以趁他不备请他到我府中喝酒,接着将他杀死并夺取马邑城。”

“但为了防止附近的汉军前来进攻,还请单于率领大匈奴的主力部队随后接应。”

“我的几百人可以暂时夺取城池,但绝对不可能在汉军的进攻下坚守。”

军臣单于迅速地盘算了一番脑海中关于马邑附近的汉军兵力驻扎情报,沉思片刻之后道:

“你们有什么看法?”

这句话是对在场的匈奴大小王们询问的。

一名匈奴贵族站了起来,嘿嘿一笑。

“单于,秋天马上就要来了,正是我们南下的最佳时机。”

“反正往年这时候也要南下的,今年提早一些也无妨。”

其他的匈奴大小王们明显也颇为意动,纷纷开口表示支持。

秋冬季节,是草原上最难熬的半年。

对汉朝发动南侵,不但能抢劫足够财物,还能顺便南下过冬,何乐而不为?

军臣单于点了点头,重新看向聂壹。

“十天后,本单于的大军会出发,你作为向导!”

很快,十万匈奴骑兵集结起来,浩浩荡荡地在草原上拉出一条极为惊人的横线,马不停蹄地南下,掀起滚滚烟尘。

在距离马邑大约两百里左右的地方,军臣单于停下了脚步。

“聂壹,你和本单于的使者先行前往马邑,将马邑夺下!”

“等确认马邑被夺下之后,本单于自然会率领大军赶到。”

聂壹闻言愣了一下。

这可和事先料想的情况不太一样啊。

在聂壹想来,贪婪的军臣单于难道不是应该直接南下扑向马邑吗?

聂壹定了定神,恭敬地开口道:

“谨遵单于的命令。”

等聂壹等人纵马离去之后,一名匈奴小王急不可耐地开口道:

“大单于,咱们距离马邑只不过两天的路程,就算汉人真的有所准备,无非也就是边境的一两万军队,何必如此小心呢?”

军臣单于看了一眼这名匈奴小王,淡淡道:

“浑邪王,你的性格实在是太过于喜欢冒进了。”

“你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平白无故掉下来的好处,聂壹究竟是否值得信任还在两说。”

“观察一下吧,如果聂壹当真铁了心要投奔大匈奴,这区区的一点考验对他来说不会是什么问题。”

聂壹率领着一百名匈奴骑兵,悄悄地靠近了马邑城。

看着远处的马邑城,聂壹沉吟片刻,回头看向身边军臣单于的使者。

“使者大人,接下来怎么办?”

使者显然事先已经得到过军臣单于的吩咐,平静道:

“你进城去,杀了里面的县令,然后把他带着官帽的脑袋挂在城门上。”

“我看到县令的脑袋之后,自然会派人通知单于大军南下。”

聂壹呆了一下,眼珠子转动片刻,道:

“使者大人,我担心就靠我的那点人手,不足以占据整座城池。”

“不如等我信号打开城门,然后使者大人从城外杀进来,我们里应外合夺城?”

使者哼了一声,道:

“单于说了,我麾下的所有人不得踏进马邑一步,以免中了陷阱,这是命令!”

“你难道想要违抗单于的命令吗?”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聂壹自然不敢再说些什么,独自一人朝着不远处的马邑城驶去。

使者带着一百名匈奴人躲藏在城外,注视着聂壹的身影从视线中消失。

聂壹很快凭借着朝廷给的秘密信物,见到了马邑县令,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

县令皱眉道:

“这可和之前朝廷定下的大计不一样。”

“我总不可能派人去通知韩安国大人的十万大军,只为了诛杀这支上百人的匈奴骑兵小队吧?”

聂壹苦笑一声,道:

“事到如今,只能请县尊和我演一场戏,以取信外面的匈奴人了!”

“还有,请通知王恢、李广将军他们,明日匈奴人就会回传讯息给两百里之外的军臣单于,让他们做好突袭匈奴辎重的准备!”

……

翌日。

马邑城的城头,果然挂上了一颗戴着县令官帽,死不瞑目的脑袋。

这当然不是真的县令,只不过是马邑大牢之中被抓获、只要等到朝廷确认文书发还就能处斩的某个死囚罢了。

聂壹刻意将这死囚的头发打散,遮掩住大部分面容,又弄上血污涂抹,以免被哪个见过真正马邑县令的匈奴人认出并非本尊。

远处,一直在等待着情况的匈奴使者端详片刻,露出满意的表情。

“派人进城去告诉聂壹,单于马上就到!”

两百里的路程,对匈奴人来说,并不算远!

仅仅一天时间,军臣单于就得到了来自马邑城方面的情报,顿时大喜过望。

“很好,立刻全军出动,以最快的速度突袭马邑。”

“所有辎重都留在这里,两天后等待本单于归来会合!”

十万匈奴骑兵马蹄滚滚,一路朝着马邑而去。

伴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逝去,军臣单于翻过了草原上一座又一座丘陵和小河,马蹄声让周围正在悠闲吃草的牛羊仓皇逃窜。

“不对!”

军臣单于看着这些被匈奴大军吓得四处乱跑的牛羊,突然停下了脚步。

一旁的浑邪王疑惑道:

“大单于,又有哪里不对?”

此刻的浑邪王心中满是对杀戮和抢掠的渴望,恨不得下一秒钟就抵达马邑,冲进去掠夺里面天量的财物。

军臣单于伸出手,指着那些即将消失在视线中的牛羊,平静道:

“这些牛羊,明显都是我们匈奴人放牧的,可是牧民呢?”

军臣单于的问题让浑邪王愣了一下,过了好几秒钟才道:

“或许是那些牧民见到大军到来,就躲起来了?”

军臣单于冷笑道:

“放屁!草原上什么东西最重要?就是这些放牧的牲畜!”

“任何一个牧民,在见到大军前来之后,最该做的就是立刻驱使牲畜离开。”

“怎么可能会让如此之多的牲畜到处乱跑?”

浑邪王一想也是,道:

“所以单于的意思是……”

军臣单于冷冷地开口道:

“所以,那些放牧的牧民,应该是全都死了,被人杀了!”

浑邪王愕然开口:

“汉人边郡的骑兵这么厉害?不对,难道是汉人的朝廷军?”

军臣单于表情闪烁,恨恨地开口道:

“本单于就知道,天下不会有凭空掉下来的好处。”

“一定是汉军主力就隐藏在马邑周围,他们害怕马邑附近的牧民会侦查到他们的动向,所以提前将牧民全杀了。”

“但他们压根就没把这些牛羊放在心上,又或者是担心收拢牛羊会被我们的斥候抓住。”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说不定马邑有埋伏!”

在军臣单于的命令下,十万匈奴骑兵很快停下脚步。

对于这个结果,浑邪王明显有些不太甘心,立刻进谏道:

“单于,我觉得您还是有些过于紧张了。”

“如果这真的只是几个胆小如鼠的牧民导致牛羊牲畜无人看管,我们却因此而放弃了攻取马邑的机会,岂不是太过可惜?”

周围的诸多匈奴大小王们也纷纷开口,对浑邪王的话表示支持。

大家召集了这么多兵马,马上就要到马邑了。

这种时候说不去,那岂不是白跑一趟。

军臣单于看着这些部下,又陷入了迟疑之中。

的确,只是一些牛羊牲畜,又没有见到真正的汉军主力。

难道就因为这点牲畜便放弃?

就在军臣单于动摇的时候,另外一名匈奴小王飞奔而来。

“单于,我们刚刚攻破了一处汉军哨所,从里面俘虏了一个自称是雁门郡尉史的人!”

军臣单于赶忙开口道:

“快,把他带过来!”

很快,这名尉史就被押到了军臣单于的面前。

军臣单于盯着这名尉史,冷冷道:

“你们在马邑设下埋伏想要引诱本单于的计谋已经败露了,老实交代出汉军主力的情报,本单于可以让你活下来,在大匈奴享受富贵。”

“否则,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这名尉史听到军臣单于的话之后吓了一跳,赶忙结结巴巴地开口:

“是我们大汉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他带着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周围,还有大行王恢带着三万人出发,准备包抄大匈奴的辎重部队!”

如此这般,这名尉史将所有的情报统统都交待了出来。

军臣单于越听越是心惊。

他原本只不过是有所怀疑,故而用话语诈唬一下这个尉史。

没想到,他的怀疑竟然是真的!

已经跟匈奴和亲了几十年的西汉王朝,竟然真的在马邑周围埋伏了十万大军,等着军臣单于自投罗网。

“好,好,好!就差一点,本单于就被刘彻那个家伙给卖了!”

军臣单于咬牙切齿地咒骂了刘彻几句,随后看向面前的尉史。

“本单于得你,乃天意也!天不亡大匈奴,故而让你前来告知本单于!”

这一刻,军臣单于分外庆幸。

同样的故事,在一百年前曾经上演过一次。

当时还是战国末期,赵国大将军李牧就设计引诱匈奴大军进入赵国境内,等匈奴大军到了埋伏圈之后,李牧领赵军一举杀出,大破匈奴。

那一战,匈奴阵亡和被俘虏的兵马超过了十万!

若是军臣单于没有察觉异常,若是没有抓住这个雁门郡尉史,他就要重蹈一百年前匈奴祖先们的覆辙了!

军臣单于不再迟疑,立刻下达命令。

“全军北撤,会合辎重后回归王庭!”

老辣的军臣单于虽然已经察觉到了汉军的情报,但他并不打算借助这个情报继续进攻。

浑邪王再度提出了疑问。

“大单于,咱们真的就什么也不做,撤兵了?”

“我们可以联络左贤王和右贤王,一起进攻汉朝的东部或者西部边境。”

“他们的主力都集中在马邑,一定不会提防我们在其他方向上进攻的。”

军臣单于哼了一声,道:

“你不懂。汉朝的军队可不像我们匈奴勇士一样,只要发出召集令就能立刻带着牲畜出动。”

“他们需要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物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撤退之后,刘彻别无选择,只能撤回他的大军并解散。”

“等到三个月之后,本单于再领兵南下,那时候是冬天,刘彻就来不及再组织汉朝的中央军和我们抗衡了。”

“至于现在,就让他在懊悔中饱受折磨吧!”

听着军臣单于的分析,诸多匈奴大小王再无任何疑虑。

十万匈奴骑兵很快调转马头,选择撤退。

半个时辰后,这座草原又恢复了宁静。

只有草地上杂乱的马蹄,见证着刚刚到来又快速离开的匈奴大军曾经来到此地。

被吓得到处乱跑的牛羊牲畜又慢慢聚拢了过来,发现不再有什么异常情况后,放心地低头吃起了草。

镜头一转,王恢和李息两人率领三万多大汉骑兵,小心翼翼地接近了聂壹情报之中,匈奴人辎重所在。

王恢一边等待前方的斥候传回情报,一边和李息沟通。

“等会你先率领一千精锐杀进去,不要贪功,以搅乱守卫辎重的匈奴骑兵为主。”

“等匈奴人阵势乱了,老夫的大军也就赶到了。”

“只要拿下这些辎重,匈奴主力兵马再无任何补给,我等就是头功!”

李息重重点头。

便在此时,一名斥候快马而回,表情有些慌忙且茫然的禀报:

“不好了大将军,匈奴人已经撤走了!”

“什么?”王恢和李息同时吃了一惊。

片刻后,王恢和李息站在一座河流面前,脸色都非常难看。

河流两边到处都是各种痕迹,显然聂壹的情报并没有错,曾经有一支超过十万人的兵马在这里宿营,还带着巨量的牛羊马匹作为辎重补给。

但现在,这里什么都没有了!

王恢出身燕地,曾经多年在边郡为官,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左右看了一下,跳下马,走到一堆牛粪面前,蹲下来端详片刻,还伸手戳了一下。

“至少走了两天……”

“该死,难道匈奴人已经南下了?”

“他们竟然如此大胆,连辎重都一起南下?”

李息迟疑片刻,指着北方道:

“大将军你看,我感觉他们应该是北撤了!”

王恢顺着李息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有大量牛羊牲畜朝着北方迁移的痕迹。

再看南方,脚印以马蹄为主,完全看不到牛羊等牲畜的痕迹。

王恢不敢置信。

“匈奴人撤退了……他们察觉到了我们的布置?”

“这……”

夕阳西下,三万多汉军将士在空无一人的匈奴营地旧址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茫然和浓重的疑惑。

人呢?

……

【这一战,被称为“马邑之围”。】

【聂壹的计策并未骗过统治了草原数十年,手段极为老辣的军臣单于。】

【王恢所部虽然距离匈奴主力甚近,但王恢自认为麾下三万兵马不足以和匈奴主力抗衡,不敢北追。】

【而在马邑附近率领十万汉军主力埋伏的韩安国苦等数日不见敌人踪迹,主动出击之后确认匈奴主力已经撤退,也追之不及。】

【此战最终以匈奴主力不战而撤告终,双方之间甚至并未爆发任何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但对于汉朝来说,大举出动三十万人,耗费了不知道多少物资,最终却颗粒无收的结果,无疑是不能被接受的。】

得知消息的刘彻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混账东西,这些蠢材竟然连这么简单的计策都办不好吗?”

“朕要他们来有什么用!”

“王恢这个蠢材,他明明有机会拖延住匈奴主力,却畏战不前,朕要杀了他!”

【愤怒的刘彻将王恢投入大牢之中,王恢虽然竭尽全力想办法脱身,甚至重金收买丞相田蚡,让田蚡通过太后王娡说情也无济于事。】

【王恢无奈之下只能自杀于大牢中,这场战争的余波才正式宣告终结。】

【对刘彻来说,第一次亲自主导的倾国之战就无功而返,严重地影响了这位年轻皇帝的威望。】

【丞相田蚡趁机夺取了不少权力,让西汉朝廷中形成了相权压倒皇权的格局,直至两年后田窦之争爆发,刘彻在田蚡死后重新夺回权力。】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不由大失所望。

“搞什么东西,打个仗都打不好,真是一群废物,蠢材!”

刘邦这叫一个气啊。

白登之围是刘邦心中的奇耻大辱,本以为刘彻能来个反包围匈奴人,最后却无功而返。

在场的其他汉初群臣,脸上也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曹参叹了一口气,道:

“原本还以为这位汉武帝陛下能够一雪前耻呢,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陈平见刘邦的脸色越发难看,赶忙开口道:

“好在大汉也并未失败,最起码也让匈奴遁走,想来接下来匈奴人应该也能收敛不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邦冷笑道:

“好个屁!匈奴人什么德性你们难道还不知道?”

“朕若是猜得没错,接下来的几年里匈奴人一定会变本加厉的骚扰大汉边疆,你说好在哪了?”

众人都是一阵沉默,心情复杂。

刘恒干咳一声,道:

“父皇不必动怒,年轻人总是难免冲动会碰到一些失败。”

“刘彻这小子如果能总结经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获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平局中吸取教训,总是比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好的。”

刘恒这么一番劝说后,刘邦勉强平复了心情,叹了一口气。

“他娘的,这个狗屁匈奴,难道就这么难打?”

“朕还以为刘彻被评为大汉的千古大帝,就能把这该死的匈奴吊起来暴打了呢。”

大殿中,众人再度无言。

千古大帝,感觉好像也不是那么靠谱啊。

大秦世界,秦始皇呵呵一笑,指着金幕。

“扶苏,你看到了吧?”

“朕说过的,刘彻这小子如此乱来,就是赢不了!”

扶苏挠了挠头,一脸的惊讶。

“想不到这位匈奴的军臣单于竟然如此厉害,能提早洞见大汉的陷阱。”

秦始皇哼了一声,道:

“灭国之师,当堂堂正正出战,这才是华夏王朝该有的气势。”

“刘彻这小子只知道玩什么埋伏,藏头露尾,从一开始气势上就落了下风,又怎么可能让上天眷顾他!”

扶苏闻言,不由下意识地对照了一番自家父皇的功绩。

还真是,父皇灭掉六国,征服百越,驱逐匈奴的时候,全都是堂堂正正,从正面摆开阵势压过去的。

什么奇袭之类的事情,在大秦压根就不会发生。

大秦打的灭国之战,就是摆明了“比你更强,正面推平你”的姿态。

步步为营,见山开山遇水架桥,一路平推杀到敌人都城,最终灭国。

扶苏突然心中一动,开口道:

“这就是父皇曾经告诉过儿臣的‘势’吗?”

秦始皇微微一笑。

“对,这就是想要成为真正明君,必须要领悟的‘势’!”

“刘彻,呵呵,这个时候的他,还是太年轻了!”

“且再看吧,既然已经是被金幕公认为是千古大帝之一,他应该很快就会接受教训,重新振作和成长起来的。”

扶苏点了点头,心中又不禁有些叹息。

这汉武帝刘彻的人生前二十年,看起来也是荆棘处处,麻烦丛生。

简直、简直就和父皇一样啊!

果然,只有经历过困难和失败,才能超越自己,蜕变成为真正的明君!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马邑之围的失败,带来的是匈奴疯狂的反扑。】

【当年冬天,匈奴军臣单于、左贤王、右贤王兵分三路南下,大汉上万里的边疆同时燃烧起了烽烟。】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匈奴的袭扰一日胜过一日。】

【刘彻因为在国内受到田蚡掣肘的原因,只能暂时选择忍耐。】

【等田窦之争一结束,重新夺回大权的刘彻终于可以不再选择忍耐,露出自己年轻皇帝的锋芒!】

画面中,刘彻坐在大殿上,冷冷地看着面前的所有大臣。

“三年,朕已经整整忍受匈奴的袭扰三年时间了!”

“若是再不出兵,尔等是想要让朕对匈奴称臣纳贡不成?”

听着刘彻的质问,在场的所有臣子们都低下了头。

一名大臣猛然站了起来,沉声道:

“陛下,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边郡屯驻的军民必然会大批逃亡南下,大汉的长城防线只能沦为虚设!”

“臣以为,必须要出兵和匈奴决战,至少要把他们打疼,才能让大汉边疆重新安宁!”

众人循声看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奉命入朝禀报边境军情的代郡太守李广。

李广,是此时大汉边疆的传奇人物。

早在汉景帝刘启时期,雄心勃勃打算在削藩完成之后立刻挥师北伐匈奴的刘启就派出亲信宦官前往上郡,监督和帮助当时是上郡太守的李广训练骑兵。

有一次,这名亲信宦官带着几十名随从外出打猎,碰到了三名匈奴骑兵。

宦官见自身人数是对方十倍还多,立刻领兵包围上去,想要拿下这份军功。

不曾想,这三名匈奴骑兵且战且退,箭无虚发,竟然在短短一个时辰内,反杀了宦官身边的数十名骑兵!

这下宦官慌了,赶忙夺路而逃,反而被三名匈奴骑兵追杀。

好不容易逃回城中,宦官身边的骑兵只剩下了四个人。

李广得知后,判断出这三人乃是最顶级的匈奴骑士——射雕手。

随后李广便带着一百名骑兵出城,急追三名匈奴射雕手而去。

射雕手们没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竟然还敢追击!

由于靠近城池,射雕手们不敢托大,只能转身逃跑。

但才逃出几十里地,三名射雕手的坐骑因为一日的激战奔跑,已然脱力。

三名射雕手便弃马躲入山林之中,打算射杀汉军骑兵后夺马跑路。

李广见状,并未让随行的一百名骑兵进入山林中搜索,而是让所有部下散开堵住各处逃跑路线,自己一人一弓朝着森林而去。

三名射雕手见状,不约而同地将目标对准唯一一个敢进入射程的李广。

在以一敌三的情况下,李广箭无虚发,先后两箭将两名射雕手穿心,第三箭命中最后一名射雕手的腹部,将其生擒!

就在李广准备带着俘虏回城里审问时,上万匈奴骑兵突然疾驰而至。

很显然,作为匈奴最精锐的射雕手,又是足足三人,本就不该出现在距离上郡郡城这么靠近的地方。

两军相遇,然后两边都大吃一惊。

匈奴人派出射雕手作为斥候,本来打算的就是不声不响地突袭上郡郡城,却在郡城外碰到了李广这位汉军将军和部下,以为图谋已经败露。

而李广方面,部下只有一百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匈奴上万大军,不慌才怪。

就在部下们惊恐不已,打算跑路的时候,李广喝止众人。

“现在距离城池几十里地,匈奴人多势众,我们根本就逃不回城里,逃跑只有死路一条!”

“你们都听我号令,先列阵!”

一百名汉军骑兵强忍着害怕,抖抖索索地跟随李广列阵。

对面匈奴骑兵见状,也不敢轻举妄动,严阵以待。

接着,李广又发出了命令。

“前进!”

众目睽睽之下,李广带着这一百名汉军骑兵,前进到距离匈奴近万骑兵只有一千米的地方。

匈奴人依旧不敢轻举妄动。

李广继续下令。

“全部下马,解掉马鞍!”

部下们都傻眼了。

“将军,这下马解除马鞍的话,敌人一个冲锋,我们连上马逃跑都来不及!”

李广怒道:

“不想死的就听我命令!”

一百名汉军骑士抖抖索索地下马,解掉了马鞍。

对面的匈奴人看到这一幕,也是震惊不已。

我们这边一万人,你这一百人跑到我们阵前,还下马,还把马鞍弄下来?

肯定有诈!

匈奴人一边警戒,一边放出斥候四处搜寻,以防汉军主力在附近什么地方埋伏。

紧接着,李广又把那名被俘虏的射雕手,以及被射杀的两名射雕手尸体放在阵前,震慑匈奴人。

一名匈奴身骑白马的将军非常愤怒,指着李广和射雕手的尸体破口大骂。

李广一开始安静地听着,突然一个健步跳上自己的战马,猛冲了几十步,然后一箭射出,将这名匈奴白马将军瞬间封喉!

白马将军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尸体栽倒在地。

在诸多匈奴将士们又惊又怕的视线中,李广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部下之中,继续下马躺着。

匈奴人越发惊疑不定,认定李广就是诱饵。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

匈奴人四处搜索的骑兵斥候全部回报,方圆二十里内绝对没有任何汉军主力隐藏的踪迹!

匈奴主将这才下定决心,命令骑兵出击。

但就是天黑过后的这么一小会,李广已经悄悄带着部下的一百名骑兵跑路了。

匈奴主将气得跳脚,有心想要追击,又担心追出二十里侦查范围后会碰到汉军主力,只能作罢。

天明时分,李广回到郡城。

又过半天,匈奴主力紧随而至。

李广提着射雕手的脑袋,站在城上大声嘲笑匈奴人的愚蠢。

匈奴人暴怒之下尝试了两波攻城,无功而返,还丢下不少尸体。

最终,匈奴人只能无可奈何地撤退了。

这一次战斗后,李广名声大振,被誉为“飞将军”。

刘彻继位后,先是将他调回长安负责训练未央宫的禁卫军,随后又让他负责组建羽林军。

等马邑之围失败后,匈奴连续寇边,李广又再度出任边郡郡守,先后在雁门郡、代郡等地负责防御匈奴。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的李广就是汉朝名声最响亮的第一名将!

这样的名将说出要开战的话,那是很有分量的。

刘彻见无人反驳李广的话,便下定决心,道:

“立刻调集兵马,这一次朕一定要让军臣那个老东西有来无回!”

大军出动,显然并不是一场朝会就能商议完毕的。

当天晚些时间,下了朝会的刘彻在诸多郎官的簇拥下,朝着不远处卫子夫的寝宫而去。

走着走着,刘彻突然停下脚步,看了一眼身边的卫青。

“卫青啊,你入宫至今多少年了?”

卫青忙道:

“臣侥幸得陛下看重,入宫至今已有十年。”

刘彻点了点头,道:

“也就是说,你在宫中学习兵法,操练士卒也有十年了?”

得到了卫青肯定的答复后,刘彻再道:

“那这一次,你敢不敢为朕出击匈奴?”

卫青愣了一下,随后露出欣喜的笑容。

“固臣所愿也,不敢请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