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作者:张石坚 | 分类:女生 | 字数:753.2万字

第644章 刘恒的苟命大法和权术手腕,金幕一句话彻底让刘邦放心!

书名: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作者:张石坚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1:08

在场的大汉君臣们,此刻心中的好奇情绪都抵达极点。

究竟会是谁呢?

很快,他们就看清楚了上面的那个名字。

“代王,刘恒。”

一阵感慨声响起,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大殿中的刘恒。

刘邦吐出一口气。

这个人选,让刘邦既觉得理所当然,又觉得颇为意外。

理所当然,是因为这些年刘邦的确认识到了刘恒的才能。

而意外,则是因为刘恒竟然在历史上也能成为皇帝的候选人?

金幕中,周勃对着陈平开口道:

“代王是如今高祖皇子在世最年长的儿子,他性格谦和,也从来没有过什么劣迹。”

“他的母亲薄姬也是安分守己之人,薄氏族人同样也谨小慎微。”

“选他来当大汉的新皇帝,不但名正言顺,而且对于大汉的将来也是最好的。”

在“将来”这两个字上,周勃特地发了重音。

陈平思考了一会,缓缓点头。

“代王殿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派人前去迎接代王来长安即位吧。”

【刘恒对这个消息是非常意外的,他完全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帝。】

代王府中,刘恒眉头紧皱,看着面前的幕僚们。

“诸位卿家,长安陈平丞相和周勃太尉派人请本王去长安即大汉皇帝之位,你们是个什么样的看法?”

代国郎中令张武沉声道:

“大王,谨防有诈啊!”

“陈平他们诛杀了那么多人,放着最有威望的齐王不去邀请,却让您去。”

“臣以为,这可能是陈平、周勃等人想要效仿吕氏篡夺大汉政权,诱骗您和其他诸侯王去长安,加害于您!”

刘恒听完,眉头越发皱紧。

【刘恒无论是母族,还是重新自刘邦处获得的宠爱,在汉初第二代皇子之中都是非常靠后的。对于这个天降大礼包,他并未欣喜若狂,而是顾虑重重。】

汉初世界中,刘邦看到这里,心中反而变得高兴不少,暗暗点头,想道:

“不错,总算还是有些脑子!”

如果刘恒想都不想,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高高兴兴的去上任,那刘邦就真要大失所望了。

陈平、周勃等人刚刚才在长安杀了那么多人,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该对陈平、周勃有所提防。

谁知道这两个大权在握的家伙是不是还对大汉忠诚?

谁知道这两个大权在握的家伙是不是要当第二个吕氏,让刘恒当傀儡?

这些因素都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不是贸贸然直接出发去长安,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别人手中。

萧何也在缓缓点头,心中暗想:

“以吕后的手腕,历史上的刘恒殿下依旧能存活下来,果然并非没有缘由。”

萧何在看之前那段视频的时候,心中就有点奇怪。

齐王刘肥是因为有汉惠帝刘盈豁出命去保下来的,淮南王刘长是吕雉从小抚养长大有感情的,这两个能活下来很正常。

但刘恒一没有人力保,二也和吕雉没什么感情,居然也在历史上顺利活下来了!

吕雉是何等心黑手辣的人,看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还有各种横死的刘邦儿子们就知道了。

刘恒竟然能在完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靠自己在吕雉的手底下活下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本事,是刘邦其他所有儿子都没有的,专属于刘恒的本事。

别小看这种苟命的本事,司马懿能建立西晋王朝,就是因为苟命本事够强,把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曹魏明君都硬生生苟死了。

很多世家之间的争斗,儿孙们的才能无关紧要,都是看两边的老祖宗谁更能苟命,谁家老祖宗活得更长谁就能赢!

萧何一边感慨,一边看着金幕中接下来的内容。

代国中尉宋昌站了出来,沉声道:

“大王,臣觉得您多虑了。”

“从长安城传来的情报来看,诸吕被杀,正是天下人心依旧还在刘氏皇族的铁证!”

“齐王行事高调,陈平周勃担心将来齐王对其不利,这种心思也是人之常情。”

“大王您平日里低调冲和与世无争,才能天降良机获得王位。”

“天赐不与,必受其害,还请大王早日前往长安!”

刘恒看着一脸正气的宋昌,回想着从长安城打探来的诸多情报。

作为一个擅长苟的诸侯王,如果在长安没有一点情报来源,那绝对是不合格的!

刘恒心动了。

但,他还是有些迟疑。

让一个习惯苟命的人立刻做出这么大的冒险,不现实。

刘恒最终开口道:

“这样吧,速召卦师前来卜卦,以天意为准!”

众人闻言,都觉得非常有道理。

很快卦师到来,一番神神叨叨的操作之后,卦师注视着面前的龟甲,良久后给出结论。

“卦象:大横。”

刘恒赶忙问道:

“何解?”

卦师正色道:

“大横所裂纹路极为正统,以卦象而论,卜卦之人为就任天王之像,可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如夏启延续夏禹一般。”

刘恒又惊又喜,道:

“天王?寡人都已经是诸侯王了,又怎么还能当王?”

卦师正色道:

“天王即是天子,须比诸侯王高一级。”

“这便是所有卦象的启示了,大王。”

【在得到了卜卦顺利的结论之后,刘恒终于率领着队伍出发了。】

但如果以为一次卜卦就能让刘恒完全放弃苟的性格,那就是大错特错!

刘恒在出发之后,依旧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他直接把代国能调动的军队都带上了。

刚刚出发,刘恒就立刻让自家舅舅薄昭去长安探听情报。

到了河东郡的时候,刘恒刻意在黄河渡口停留了两天。

直到薄昭亲自渡河过来,向刘恒禀报情况。

“臣见到了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人,也观察到长安城中一切正常,大王。”

“臣觉得之前的卦象和情报应该都是可靠的。”

刘恒这才放心,然后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这就完了?

也没有。

在距离长安还有五十里地的时候,刘恒又一次让大队人马缓缓前行,派出中尉宋昌飞马疾驰,先行抵达长安。

宋昌抵达长安城外的渭桥,除了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之外,长安城中所有的文武官员都出现在宋昌面前。

看到这种阵仗,宋昌心中再无疑虑,立刻派人前去通知刘恒。

终于,在众人望眼欲穿的等待下,刘恒的马车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中。

而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在得知消息后,自然也来到了渭桥。

陈平注视着逐渐靠近的刘恒马车,忍不住笑了一声。

“咱们这位代王殿下,还真是小心谨慎啊。”

周勃点了点头,道:

“谨慎一些也好,至少他不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这其实也是在场的功臣集团们所乐见的。

一个谨慎的皇帝,做事情肯定都会三思而后行,不会破坏规矩。

讲规矩的皇帝,哪个臣子不喜欢?

更何况是如今事实上占据了大汉政坛支配力量的功臣集团阶层,他们本身就不愿意看到这种有利于自己的秩序被改变。

在众人的等候中,马车抵达,刘恒走下马车。

在陈平、周勃两位大佬的率领下,群臣对着刘恒下跪。

“见过大汉天子,皇帝陛下!”

刘恒正色,束手回礼。

“恒见过诸位公卿。”

周勃站了起来,想要靠近刘恒,却被一旁的代国中尉宋昌拦下。

周勃忙道:

“宋大人,老夫有机密启禀陛下,还请容老夫和陛下商谈片刻。”

宋昌迟疑了一下,看了一眼刘恒。

刘恒微微摇头。

宋昌正色道:

“若为公事,请太尉于众人面前言之,皆无不可。”

“若私事,王者无私。”

周勃愣了一下,随后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样事物,双手递上。

“此为大汉传国玉玺,特进献于陛下。”

看到这里,大汉世界中,刘邦再度露出欣赏表情,心中大感满意。

“恒儿,你做得不错!”

萧何也是微微点头。

周勃这个动作,和刘恒的回应,看似平平无奇,内里却蕴含深意!

简单地说,若是刘恒答应给周勃私人空间,那周勃单独献上玉玺给刘恒,这大功劳就是周勃的。

反之如视频那般,周勃当众献上玉玺,那么周勃就仅仅是文武百官的代表,功劳是所有文武百官的。

这里面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功劳如果是周勃自己的,周勃就等于有了免死金牌,直通丞相大位。

这样的话,就在场的右丞相陈平怎么想?文武百官怎么想?

大家一起商量迎立你刘恒当皇帝,你一上来就把天大的功劳给周勃,这对在场其他人公平吗?

刘恒作为一个在长安毫无根基的诸侯王,还没当上皇帝就给文武百官这种坏印象,这皇帝还能好好当下去吗?

刘恒拒绝了周勃的“私事”,以“公事”的身份接受玉玺,意味着文武百官全都是有功之臣,意味着刘恒会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文武百官。

这就是老祖宗们常说的一个成语——见微知着!

只是这么一个举动,这么第一次见面的小事,刘恒已经给了所有文武百官一个极好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刘恒在位期间,依旧秉持着黄老学派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的治国思想。】

【他牢牢地把持住了皇权,并没有被功臣集团架空成傀儡,还对许多想要挑战帝王权威的功臣、诸侯王进行了教训和打压,是一个真正有名有权的皇帝。】

【西汉王朝在他的统治期间,摆脱了因为吕后执政时各种内部斗争的混乱,政治清明,许多苛刻的法律被废除,人口、田亩数量和粮食产量都不断增加,国力迅速恢复。】

【对于历史来说,刘恒不是那种特别有话题性的皇帝。】

【但对于当时的西汉百姓,或者对历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王朝百姓来说,刘恒这样的明君是极为难遇的。】

【刘恒死后,谥号为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后人称其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和其子汉景帝刘启,共同开创了西汉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恒的皇帝生涯印证了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终于露出了笑容。

“好,很好,非常好!”

一连用了三个好字,足见刘邦此刻心中快意。

事实上,让刘邦最满意的并不是什么政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这些。

而是——刘恒牢牢地把持住了权力!

金幕中虽然并未具体提及刘恒的所作所为,但想一想也就能知道。

一个毫无根基的外来户,被功臣集团挑选出来而不是由父皇传位的皇帝,刘恒的底子是何等薄弱?

在这种形势下,刘恒竟然还能牢牢把握住皇帝的权力,这背后必然是无比出色的权术手腕。

但凡权术手腕差一点点,刘恒都会沦为一个傀儡。

再差一点,大汉会直接在刘恒这一代亡国!

忠诚这种东西,永远都是相对的。

就比如说,刘邦永远不担心萧何、陈平等人不忠于自己。

因为刘邦有这个能力镇住他们!

刘恒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镇住陈平、周勃等人,纵然陈平周勃一时半刻会听从刘恒的命令,但天长日久之下,这些人杰又怎么可能会忍受一个草包皇帝坐在皇位上发号施令?

再退一步说,陈平周勃等人当真念在刘邦的情分上会对刘恒效忠一辈子好了,那他们的后代,功臣集团的后起之秀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没有能力的人,就算是冠冕戴在了脑袋上,也会被其他人毫不客气地摘下来,取而代之。

刘邦看着面前的刘恒,呵呵笑道:

“恒儿,你起来听旨。”

这一刻,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刘恒身上。

刘恒自己也预感到了什么,站了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儿臣,恭听父皇旨意。”

刘邦咳嗽一声,正准备说些什么,突然停滞了一下。

“他娘的,那些文绉绉的词,朕还真是整不来。”

“恒儿,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大汉皇太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