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鬼迷疯重生之80后逆袭人生

作者:鬼迷疯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10章 钢铁脊梁,焊接之殇

书名:鬼迷疯重生之80后逆袭人生 作者:鬼迷疯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2

渤海重工巨大的干船坞内,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巨大的预制分段如同钢铁巨兽的骨骼,在焊花飞溅中缓慢成形。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一股沉重的阴霾却笼罩在“辽远舰”材料与结构团队的心头。

许明远站在船坞边缘的临时工棚里,眉头拧成了死结。他面前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钢板样品。它们都是“海神钢”的焊接试样,曾经光洁的表面此刻却布满了狰狞的裂纹,如同破碎的冰面,在惨白的探伤灯光下无所遁形。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灼烧后的焦糊味和失败的苦涩。

许明远心中暗想 : 星海啊星海,用到你的时候,你又帮不上忙了。这可是咱们的立足之本呐!

“许工,低温冲击试验结果…还是不行。” 材料所的王工,一位经验丰富但此刻满脸疲惫的老工程师,递过来一份报告,声音沙哑。“所有采用常规工艺焊接的试样,在模拟低温海况(-20c)下,焊缝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值…全部低于设计要求的底线!脆性断裂风险极高!”

报告上的数据冰冷刺眼。许明远拿起一块开裂最严重的试样,手指抚过那锯齿状的断口。星海系统提供的“多层多道窄间隙焊接+特殊热处理”方向没有错,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层间温度控制区间是多少?** **每一道的焊接电流、电压、送丝速度具体参数如何?** **窄间隙到底多‘窄’?** **特殊热处理是何种工艺?升温曲线?保温时间?冷却速率?** 这些关键参数,系统一概沉默。他们只能像盲人摸象,在黑暗中反复试验。

每一次试验,都意味着价值不菲的“海神钢”被消耗,宝贵的工期被拖延。船厂焊接大师傅们的手艺无可挑剔,但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新材料和新要求,也束手无策。焊枪下的电弧不再是创造的力量,反而成了制造隐患的帮凶。

“又失败了?” 一个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传来。总师郑宏毅不知何时走了进来,他拿起一块开裂的试样,眼神凝重得如同磐石。他没有责备,只是用指关节重重敲了敲钢板,“航母的飞行甲板,是战机起降的跑道,是水兵搏杀的平台!这里的焊缝,不是连接两块钢板,是连接着无数条生命!是连接着共和国的尊严和希望!这里要是裂了……”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的沉重,压得工棚里所有人都喘不过气。

许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萧劲松司令员那句“鹰巢可以想办法”给了他破局的希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这焊接的“鬼门关”,必须靠他们自己闯过去!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王工,把所有失败的参数记录,每一道焊缝的工艺记录,所有试样的金相照片、断口扫描电镜照片,全部整理出来!” 许明远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我们不能再盲目试错了!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最基础的金属学、焊接冶金学原理入手!我就不信,找不到这‘海神钢’的‘脾气’!”

他转向郑宏毅:“郑总,我请求成立专项攻坚组,由材料所、焊接所、渤海重工最好的焊工师傅组成!我们重新梳理所有理论,从‘海神钢’的合金元素配比、相变规律、焊接热循环对微观组织的影响,一点点倒推!星海系统给的模糊方向是灯塔,但具体航线,得靠我们自己摸索出来!”

郑宏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就按你说的办!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记住,我们输不起时间,更输不起质量!钢铁脊梁,必须硬起来!”

**专项攻坚组成立:**

* **实验室:** 灯火通明,昼夜不休。电子显微镜下,“海神钢”焊缝区域的微观组织被放大到极致。材料学家们屏息凝神,分析着晶粒形态、析出相分布、位错密度。他们发现,在特定的焊接热输入下,焊缝热影响区会形成一种脆性的晶界析出相(类似碳氮化物),这是导致低温脆化的元凶!

* **焊接工艺室:** 经验丰富的焊接工程师们围坐在一起,桌上铺满了各种焊接工艺图谱。他们结合实验室发现的脆化机理,反复推演:如何精确控制每一道焊缝的热输入(电流、电压、速度)?如何严格控制层间温度(过高会加剧析出,过低会导致冷裂纹)?窄间隙的宽度和坡口角度如何优化,才能既减少热输入又保证熔合?

* **模拟车间:** 渤海重工最好的八级焊工李师傅,带着徒弟们,在模拟平台上进行实焊试验。每一次起弧都小心翼翼,焊枪在他们手中如同绣花针,力求精准控制每一丝热量的输入。焊后,试样立刻被送入特制的大型热处理炉。

* **热处理攻关:** “特殊热处理”是关键中的关键!许明远根据星海系统模糊的“优化热处理曲线”提示,结合微观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能否在焊后采用一种**极其精确的阶梯升温+特定温度区间长时间保温+超快冷却**的工艺,来抑制脆性相析出,同时细化晶粒,提升韧性?这需要突破现有热处理设备的控温精度极限!

试验,失败,分析,调整参数,再试验……循环往复。时间一天天过去,船坞里等待合拢的巨大分段如同沉默的巨兽,工期表上的红线一天天迫近。质疑的声音在压力下悄然滋生:

“这‘海神钢’是不是根本不行?要不换回老方案?”

“这么搞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工期拖不起啊!”

“许工想法是好,可这要求也太精细了,船厂条件有限,能做到吗?”

许明远顶着巨大的压力,日夜泡在实验室和车间。他眼窝深陷,胡子拉碴,但眼神却亮得吓人。星海系统在他高强度思考和试验数据的刺激下,似乎也活跃了一些,偶尔会在他分析断口照片或研究热传导模型时,突然闪过一些更具体的关联提示(如:**“热影响区xx微米处晶界能降低”**、**“快速冷却可抑制xx相形核”**),虽依旧不是直接答案,却如同黑暗中的萤火,为他指明了更精确的调整方向。

**突破的曙光:**

一天深夜,模拟车间。

李师傅刚刚完成一组采用最新优化参数焊接的试样。焊道均匀美观,表面光洁。焊后,试样被迅速送入按照许明远新方案改造后的、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的热处理炉。

漫长的等待。热处理炉的仪表盘上,温度曲线严格按照设定的、近乎苛刻的阶梯在爬升、保温、骤降。许明远、王工、李师傅等人围在炉前,如同等待宣判。

“出炉!” 随着一声令下,通红的试样被取出,迅速进行水韧处理(超快冷却)。冷却后,试样被送入低温冲击试验机。

“咔嚓!” 清脆的断裂声在寂静的车间里响起,却不再是令人绝望的脆响!负责试验的技术员激动地声音都变了调:“冲击韧性…冲击韧性达标了!超过设计下限15%!”

人群瞬间沸腾了!王工冲过去抢过报告,老花镜后的眼睛死死盯着数据,嘴唇哆嗦着:“成了…真的成了!低温!-20c!韧性达标了!”

许明远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巨大的疲惫感席卷而来,但他脸上却露出了几个月来第一个真正舒展的笑容。他拿起那块经历了严酷焊接和热处理考验的试样,断口不再是脆性的冰糖状,而是呈现出致密的韧窝形态!这证明裂纹扩展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这才是能支撑起航母甲板的“钢铁脊梁”!

他走到李师傅面前,这位沉默寡言的老焊工,布满老茧的手此刻也在微微颤抖。“李师傅,辛苦了!是您的手艺,把这‘海神钢’的‘筋’给接上了!”

李师傅憨厚地笑了笑,用力拍了拍许明远的肩膀:“是你们读书人把‘脉’摸准了!咱就知道,没有咱中国人焊不好的钢!”

消息传到总师办公室,郑宏毅看着报告上那漂亮的数据曲线和韧窝状断口照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中隐有水光闪动。他拿起电话,声音沉稳有力:“报告总指,‘海神钢’焊接瓶颈,宣告突破!‘辽远舰’的钢铁脊梁,立住了!”

**然而,就在材料团队沉浸在初步胜利的喜悦中时,一个更坏的消息如同冰水般浇下——动力系统,出大事了!**

李哲几乎是冲进了许明远的临时办公室,他脸色苍白,眼镜歪斜,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刚出炉的试验报告,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惶和绝望:

“明远!完了!蒸汽轮机…台架试验…主轴…主轴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