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之前一直没关心过年份的干支情况,还是倭国来的那帮人让袁熙想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才有了对年份的干支情况进行了了解。
而乾元三年(公元214年),就是这样一个很巧合的年份:甲午年。
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年袁熙要给新出生的嫡长孙过百日,也就是袁谦和张芳儿的长子出生百天。
袁熙为了庆贺,专门邀请了大燕国四周的邻居们,来了很多人,。
虽然各国的使节每年都来一趟,但是像今年这样被邀请的情况不多,除了袁熙登基和袁谦结婚的时候。
三韩那边基本上被甘宁的辰王军给屠戮的差不多了,因此,三韩没有派出代表来,等于是甘宁就是三韩地的代表。
庇护原三韩领导者的倭国派来使臣,居然当着袁熙的面控告甘宁,还言辞激烈的要求袁熙必须严惩,并归还三韩的领土。
实话说,这不是倭国第一次抗议了,袁熙这次给孙子庆祝百天,根本就没请倭国使臣,他非要来凑热闹。
然后,甘宁那暴脾气哪能忍得了,直接在宴会上把倭国使臣给揍了。
之后,那个不知死活的倭国使臣,居然扬言要回国通知倭国领导者,派兵攻打三韩地。也就是倭国准备攻打甘宁这个辰王,等于是攻打袁熙大燕国的附属国辰国。
结果,就是倭国变相对袁熙的大燕国宣战了。
袁熙听完祭礼司尚书韩珩的通报之后,就说了一句:“打呗!打到他服为止!”
这下把韩珩整不会了,其实韩珩的想法是让甘宁去给倭国使臣道个歉,就说是酒后失德,然后把这事儿搪塞过去。
如今袁熙用府兵在辽水发展水利,提高辽东的战略价值,明显是要为将来对幽州东北的那些东胡、高句丽、夫余,甚至更远的挹娄和肃慎诸部用兵,如今在半岛上的三韩最好不要出乱子才对,否则虚耗兵力和财力,对以后东北的战事绝对不利。
甘宁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其实也是很担心袁熙说他跋扈,给他惩罚的,要知道他甘宁说什么也是一方国王了,再像小弟一样被袁熙打屁股,太丢人了。
可现在,袁熙的“圣旨”明显在说:“甘宁,干的漂亮,给老子干他!”
所以,在韩珩还没提出意见之前,甘宁赶紧回答:“末将领旨!”
“别急啊!顺便让兵马司给东莱校尉府下令,水军全部下海,封锁东部海域,倭国片瓦不得下水。另外让乐浪郡召集府兵,就地改为屯田兵,随时准备作战,并受右将军节制。”袁熙担心甘宁吃亏,除了辰国的部队,还给他提供了乐浪郡的府兵作为支援。
这下连司马懿也听不懂了,赶紧说道:“陛下!臣觉得不妥!虽然右将军有着在外统兵权,但是右将军还有着藩王的身份,统率朝廷兵马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请陛下另派将军负责乐浪郡府兵的指挥权。”
“对!对!对!我不合适的,换个人!换个人!我统领辰国的那帮人就行!”甘宁一听,也知道司马懿说的有道理,而且他一向重视兵马司的规矩。
“那你觉得谁合适?仲达!”袁熙此时也是才想起来甘宁的身份。
“臣推荐征东将军(鲜于辅),若是与倭国开战,也在征东将军的职责范畴。另,可派镇东将军(李典)作为辅佐,在乐浪郡驻守,防止东北边的高句丽有任何异动!”司马懿说出了自己的人选。
“鲜于将军吗?也确实合适。李将军就算了,如果高句丽敢有任何异动,就让黄将军东进把高句丽灭了吧!上次帮公孙家打辽西的事我还没跟他们算呢!”袁熙是很记仇的,特别是对那些曾经觊觎他领地的外族。
“喏!”司马懿、甘宁和鲜于辅,一起领命。
作为外交负责人的韩珩彻底懵了,他本来是来劝架的,希望这次甘宁殴打倭国使臣的事,能够息事宁人,这样做,也能体现大燕国的大度。
结果,袁熙并不准备大度,而且还明显睚眦必报,让韩珩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就算接受了宣战,韩珩也得告诉人家倭国的使臣一声。
那个倭国使臣也彻底懵了,但是他仍然嘴硬,说道:“这事儿我一定会告诉邪马台的,我们的女王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皇帝,你们可不要后悔!”
韩珩一听这倭国使臣明显有着带有诅咒似的话语,而且是冲着大燕国皇帝袁熙去的,自然也不乐意,说道:“我劝你嘴巴放干净一点,否则别说这大燕国,就是这驿站你也很难走出去!”
说完,韩珩并没有听那个倭国使臣的回话,直接离开了倭国使臣下榻的驿站。
倭国使臣没想到一直微笑待人的韩珩居然会如此说话,一时间在风中凌乱。
其实,这个倭国使臣完全是在作死,因为他已经从祭礼司的接待使馆,被改成在一般驿站里住宿,就应该知道他在大燕国的地位下降了,还要作死。
乾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倭国正式向大燕国提出断绝朝贡关系,这是大汉光武帝之后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关系。
光武帝刘秀曾给倭国国王御赐了一个金印,作为倭国朝贡中原时的凭证,也就是倭国提交国书的时候,只要盖有金印,就可以得到中原的认可。
曹操时期的大汉,就曾经由这个金印与倭国联络过。
袁熙执政后,也是如此,虽然袁熙基本上懒得搭理倭国。
如今对方把盖有金印的断交书送了过来,袁熙果断接手,然后驱逐了倭国使节。
作为天朝上国,袁熙倒是没为难这个倭国使节,但是这使节是个混账,居然在归途中,在辰国搞事情。
正巧甘宁还在邺都,与三台六司的众人研究从辽东地区、半岛以及东莱郡,如何能更加效率地进攻倭国。
然后,就听闻辰国境内出现了叛乱,那些马韩、辰韩和弁韩的余孽,以及从倭国渡海回到三韩地的原领导者,居然趁甘宁不在,搞出了动乱,中间联络的就是那个被袁熙放回去的倭国使节。
不过,甘宁在听闻消息之后,十分淡定。
他说:“正好让我家的那两个小子练练手,整天说自己本事大,连战场都没单独上过,那可比太子殿下差的远了!”
甘宁这话还是对着袁熙这个皇帝说的,让袁熙一阵无语。
甘宁成了辰王之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甘瑰、甘述都立为了世子,然后都带到了三韩地管理辰国,把老婆和闺女们留在了邺都。
据说,甘宁初期为了平复辰国的叛乱,让自己和两个儿子在辰国娶了不少三韩当地势力头子们的女儿、姐妹当老婆,属于来者不拒的那种。
甘宁还让自己带过去两个营的士兵们都在那边安家,娶了当地的女人做老婆,而且是连寡妇、妓女都要的那种。
“瑰哥、述哥,在书院的军事课上向来出众,辰王如此放心,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我们把后面的事布置好就行!”作为中书令的袁谦,听到甘宁点了自己,自然要有所表示。
“太子殿下过奖了!”甘宁一听,袁谦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当自己人,自然开心,虽说他只是袁谦庶母甘婷婷的哥哥,但是也算跟袁谦沾着亲属关系,算是袁谦的舅舅。
“行了!有没有确定什么时候登上倭国的边岛,就是那个所谓的九州岛,这名字也敢叫,非得给他炸了不可!”作为穿越者,袁熙对于倭国自然没有任何好印象,只想在此时将倭国的日本本土好好清理一番。
“如今我们的船队,已经在辰国附近集结,只要等季风一到,就能直接过海到达倭国边岛。”兵马司左侍郎温恢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是兵马司尚书陆逊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道:“如今夏季,海上台风随时会生成,最好还是等等,就算没有季风,我们的船只也可以到达九州岛,不需要非搞什么奇袭!”
“那我们费这么大劲在这谋划不就没意思了,富贵险中求,别忘了,那边的黄金和白银,质量杠杠的!”甘宁出言反驳陆逊。
其实攻打倭国,之所以能够得到朝堂这帮大佬们的支持,除了袁熙这个皇帝坚决的态度,全靠甘宁拿来了倭国出产的黄金和白银。
要知道倭国朝贡的时候都没给这些,就上贡了一些粳米等农作物。
被祭礼司认定为轻视大燕国,直接给定了罪,而其他朝臣一听倭国可能盛产黄金和白银,立刻都坐不住了。
钱谁不爱!最关键的是,如今的大燕国,或者说整个中原,都在缺钱,反而是货物不缺。
因为中国的土地,啥都有,但是啥都不够,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于人口,资源不充足。
作为货币的金银铜,都缺。铜还好点,有着上党郡和丹阳郡的铜矿,在苦苦支撑,保证了袁熙新五铢的推行。
金、银就麻烦了,虽然也有一些小的矿洞,但是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而且袁熙如今的金、银储备已经接近用完了,主要就是为了支撑现在的新货币体系。
别说袁熙,就是诸葛亮、杜畿、甄尧等等官员,都在期待着天降金、银,来保住手头的新五铢不会贬值。
袁熙甚至已经在研究,把金、银打造成金、银币,再用大燕国的国体,来强制保值手头的货币,但是造金、银币的金、银,袁熙这边都缺!
因此,倭国的金矿和银矿,就成了袁熙朝堂上的香饽饽,谁都想掺和一手。
甘宁之所以在朝堂上把这事儿公开化,就是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赚取利益,他才能全身而退。
而袁熙乐于见到大燕国整个朝堂都毫无道德底线地针对倭国。
乾元三年,甲午年,七月二十日,倭国居然先辰国和大燕国一步,进攻了辰国的东部海岸,位于釜山的位置。
当天傍晚,倭国船队全灭,无一人生还!
甲午海战结束。
甲午年,八月一日,没有宣战,也没有任何通告。
大燕国和辰国的联合舰队登上倭国边岛,也就是所谓的九州岛,开始进攻倭国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