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袁燕

作者:木玉少白金 | 分类:女生 | 字数:127.5万字

第592章 王朗劝进

书名:袁燕 作者:木玉少白金 字数:0 更新时间:07-28 09:58

这场庆贺,由于下雪,走完了父子间的程序,一切就立刻从简,让家人和百姓各自回家取暖。

袁谦自然没有先去兵马司交差,反而在家里待了几天,主要是张芳儿来了,要见见花鬘。

袁谦一开始向袁熙求救,袁熙也是爱莫能助,让袁谦勇敢面对。

至于花鬘,她倒是个乐天派,进了袁熙的燕王府,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因此,这几天袁谦是快乐与痛苦并存。

由于还没和张芳儿接亲,而且张合暂时又回不来。张芳儿也不敢逾矩,她白天待在袁谦身边,晚上回骠骑将军府。

因此袁谦只能在晚上跟花鬘快乐,白天只有痛苦。

比起袁谦,袁熙的日子就好很多,至少甄宓的态度没有那么恶劣了,而且他也可以回甄宓的房间休息了。

其实,袁熙就算没有甄宓的房间,也一样有很多地方休息。

特别是最近,因为长时间在自己家里待着,袁熙在刚得了三子一女的情况下,又让四个女人怀孕了。

而且这次的年龄都偏大一些,像是文穆这个原嫂子,蔡琰这位冻龄美人,吕绮这个吕布之女,以及赵秀儿这位跟袁熙差不多大的平妻。

而袁熙之前的三子一女分别是:

郭女王生下了第八子,袁谢。这名字算是袁熙对郭女王一直照顾他这纷乱后院的一种表达,郭女王听后自然也很开心。

大桥几乎是同一天,生下了第九子,袁记。这个名字,主要是大桥在看到孩子的时候,突然说了句,孩子很想小乔,让袁熙又记起了小桥,包含了思念的意思。大桥似乎也能明白。

然后是个女儿,又是步练师生的,她似乎没儿子命,这个女儿袁熙起名袁妤妤。无论是陈阿娇,还是步练师,都不是很在乎男女,她俩更在乎孩子是否健康。而陈阿娇还因此长久留在了步练师身边,专门照顾两个孩子,让袁熙又享受了一段时间的“母女二人奏”。

独孤紫菱是最后一个生的,是个男孩,袁熙直接取名袁讽。主要是独孤紫菱在生孩子那段时间疯疯癫癫的,让袁熙不得不给独孤紫菱一些纪念。这让独孤紫菱很是不满,不过她还是接受了。

当然,除了造人,袁熙在邺城也不是无事可做,作为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他要准备篡位了。

主要是有人当着朝堂的众臣,提出了“劝进”的话头,甚至没跟袁熙提前商量,要知道他当燕王之前可是跟董昭聊了很久才演的那出戏。

而这个在朝堂上提出“劝进”的,既不是张雄的父亲张合,也不是袁谦的老师贾诩,而是王朗。

王朗他甚至在延康七年元月一日的正旦大朝会上,突然提出了让袁熙称帝的建议。

“燕王如今已再造社稷,如何还能仕他人为君。臣请前往许都,着太后伏氏代小皇帝写下诏书,禅让帝位于燕王陛下!”王朗说的很清楚,就是这个劝进以及让皇帝禅让的功劳,他要揽到自己身上。当然,这也是个“骂名”!

“这。。。。。。”本来正旦大朝会主要讨论的是,要不要赵云继续进攻辽东的事宜,虽然赵云和朱盖的部队已经在辽东的边境杀疯了,但是因为道路的问题,暂时他们还没杀进辽东军内部。

就在所有人都商量这一战事的时候,王朗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其实也有铺垫,就是袁谦提到了林邑国那嚣张的态度,还说什么“只朝贡大汉,不知燕国”的情况,特别是这个林邑国的所谓“国王”,现在就在祭礼司关押着!

王朗也就顺势提出了劝进的话。

然后,田丰作为太傅,第一个表态:“王侍郎的话,臣附议!臣奕愿往!”

其后是袁谦,他激动坏了,说道:“儿臣附议!儿臣也愿往!”

接着是董昭,他也跟着说道:“臣附议!”

再次是贾诩,他也没有犹豫:“臣附议!”

之后,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带着一堆文臣武将,仿佛跟明白了袁熙的想法一般,跪下说道:“臣等附议!”

袁熙看着老师、儿子和一众大臣们刚才还在讨论战事,这会儿跟集体逼宫似的,要袁熙当皇帝。

“诸位爱卿这是。。。。。。你们自便吧!”袁熙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真不知道这个事,也没跟王朗串通。

然后,袁熙干脆退了朝,把带头的刑罚司左侍郎王朗、太傅田丰、中书令袁谦、尚书令董昭、御史中丞贾诩以及尚书台左右仆射诸葛亮和司马懿,一起喊到了大殿的后面,也就是袁熙在燕王宫里面的书房。

“你们能解释一下,是谁突然想出的这个话题吗?一点都不提前说的?”袁熙很少有的在这类大事上如此被动。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王朗。

王朗也不在乎,自从儿子王肃进了中书台,成了袁谦的左膀右臂,他立刻就有了给大燕效死命的心态。

“此非臣等一时兴起,实乃天命所归,燕王该承继大统了!”王朗说的不卑不亢。

“不是,王侍郎!这种事情下次能不能提前说一下!”袁熙也是给王朗的脾性给搞蒙了,哪有这种事,临时在大朝会上提出来的。

“燕王,此种事态,如果没个开头,一般都很难推行,哪怕是光武皇帝,都是各种试探之后,才实行的。如今,燕王要继承大统,就得有人先出这个头,予以劝进。我王朗愿为燕王做先锋!”王朗说的不卑不亢,仿佛一副要慷慨就义一般。

“说的好!王侍郎果然忠诚!为燕王贺!不过,这劝进之后,就是让许都那边出诏书了,王侍郎有几成把握,伏太后愿意写?”董昭作为袁熙称王的始作俑者,他不太相信王朗有左右伏寿的能力。

没想到,王朗居然还真有,因为他跟伏家还真有点关系,可以利用伏寿那不多的族人来左右伏寿的想法。

他自信的说道:“伏太后向来知进退,懂恩义。她也自然能够明白如今的世道,只有让燕王登基称帝,才能保证社稷安稳,我绝对能劝说伏太后下诏!”

“行!如果王侍郎如此有信心,那就劳烦王侍郎往返许都一趟了!”袁熙自己都没信心让伏寿给他下一份禅让诏书,王朗居然如此自信。

袁熙突然就有些期待了,于是他干脆让王朗去:“孤在此等候王侍郎你的好消息。”

“是!王朗去去就回!”王朗十分自信,真的领着命令,当天就去了许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