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前有个协谷镇

作者:艾搭不理 | 分类:都市 | 字数:67.8万字

第335章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

书名:从前有个协谷镇 作者:艾搭不理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就是跟以前在老家时一样,自己酿酒,自己卖。”

梅福顺倒也没那么大野心,够自己喝的,够家里卖的就成。

“哦,你这个买卖,在我们这叫酒坊,按照你的酒质,肯定会很畅销!”

听到这个规模,郑为民才松了一口气,如果梅福顺能继续酿出今天这个标准的酒,那他酿的酒绝对不愁卖。

这两年协谷镇的酒坊因为偷奸耍滑,都纷纷倒闭了,北边的乡镇倒是还有一家酒坊,不过是从外面进的廉价酒,当年老王被枪打的时候,就是去那买的酒。

“酒糟多吗?”

杨振平插了一句话,他知道酿酒的时候会产生酒糟,这东西的味道可不是一般大,他怕村里老百姓不同意。

“我们的酒大约是一百斤粮食出五十斤酒、八十斤酒糟,一年一万斤粮食的话,最多产八千斤酒糟。”

梅福顺还是按照老家的产量进行估算,他没想过协谷镇的市场可比他老家大多了,五千斤酒也仅够一两个月卖的。

当然他也没想过扩大生产,他们那地方的人讲究手艺不外传,根本不适应大规模生产。

“几辆拖拉机的事!”

杨振平一听这产量就放心了,协谷镇有不少养猪的,正满世界找酒糟呢,这点量还不够人家特意跑一趟的。

“几月份开始酿?”

知道了酒糟的产量,杨振平想知道梅福顺家什么时间酿酒,如果酿酒的时候风向不对,把酒味吹到了村里,那全村还不都得闻嗨了!

像梅福顺这种小作坊不可能天天酿酒,都是集中一段时间酿好了,然后再慢慢往外卖。

“我们在老家的时候是从腊月开始,这边冬天应该比我们那冷,估计十一月就能开始,一个冬天酿够一年卖的。”

梅福顺还是遵循冬天酿酒的古法,冬天温度低,能够控制杂菌的生长,民间素有“冬酿夏熟”的说法,冬天酿的酒口味更醇厚。

“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咱们这冬天一般不刮东北风,咱村里还有不少养猪户,到时候让他们及时把酒糟处理了就成。”

杨振平一听是冬季就放心了,山东在冬天盛行西北风,梅福顺家在村子东北角,就算有点味道,也吹不到村里去。

“那太好了,咱这边酿酒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获得了村里的许可之后,梅福顺开始的打听在山东这边需要什么手续,他来之前就有人跟他说,山东这边规矩多,做生意不爱好做。

他在老家的时候,山高皇帝远,自己家的老酒坊也是经营了多少代了,也没见找过他的麻烦。

“应该去工商办个证就成,到时候我帮你给那边说一声。”

郑为民也不知道开个酒坊需要什么手续,不过想来也就是在工商办个证,不知道卫生上有没有要求,最多再给那边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就成。

这会的三峡移民在这个时代,相当于后世的政治正确,没人敢找她们的麻烦。

“那太感谢了!”

梅福顺端起酒杯,单独跟郑为民碰了一杯,他想建酒坊倒也不是因为家庭困难,自从搬到了协谷镇以后,他儿子被安排到了杨家庄建筑公司,儿媳被安排到了杨家庄物业公司,两口子一个月赚的钱,就比他全家在老家半年赚的都多。

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去地里转转,在他们来之前,村里就安排人把他们的地给种上了,这会玉米都长到一人高了。

发现自己无事可做的梅福顺,溜达到杨家庄村南大棚区的时候,被一个个蔬菜大棚给震惊了。

这会大棚的塑料布都掀开了,但远远望去一大片,看着依然很壮观。

当他看到一些年龄比他还要大的老人,也在大棚里忙忙碌碌的,他就坐不住了。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人家这么大年纪都忙着赚钱,他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就躺平了,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他不会别的手艺,现学估计也够呛,他觉得自己还是继续酿酒吧,起码这东西稳赚不赔!

“这水和粮食都不一样,酿出来的酒会一样吗?”

赵新听说酿酒这东西讲究的特别多,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他刚才没怎么搭话,作为管区书记,跟梅福顺接触的不多,怕说错了话。

“这个还得慢慢研究,我们把窖泥、工具什么的都带过来了。”

梅福顺倒也不担心这个,他从小跟着老一辈学酿酒,这酿酒的本事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了,只要慢慢试验,早晚能试出来适合协谷镇的配方。

“那成,等你研究好了,我从协谷矿门口给你弄个门头,那些矿工都是酒晕子,不愁没销路!”

杨振平挺看好梅福顺的酒,这会市面上假酒泛滥,好不容易买瓶真的,还是酒精勾兑的,要是村里有自己酿酒的酒坊,甭管这酒味道怎么样,起码喝个安全不是!

杨振平延续了杨波当年的政策,那就是无条件支持村民做生意,按照老杨头当年的说法,甭管村里谁有了钱,到年底怎么也得请他这个村书记喝两瓶好的!

在矿区,矿工群体是最大的酒类消费群体,他们在井下干了一天,身心疲惫之下,喝点小酒解乏,成了很多矿工的首选。

“到时候我再请大伙喝酒!”

梅福顺今天请客就是为了咨询建酒坊的事,现在镇上答应帮忙,村里也同意了,他心里就没啥顾虑了,端起酒杯就开始挨个跟大伙喝酒,这一圈下来就是十几杯,这一下大伙都被他的酒量给惊到了。

正当大伙跟梅福顺车轮战的时候,郑为民端着酒杯走到了董元朝跟前。董元朝儿子当年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还是某个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大城市,这让老董着实风光了好多年。

然而等到了新县,这边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对他老家都是碾压式的存在。在这边很多村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至于在大城市生活,大伙也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再加上东边那五户人家都沾亲带故的,就他一个外人,身份的巨大落差,让他一时半会还有些适应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