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少年

作者:江湖夜行人 | 分类:军事 | 字数:51.7万字

第6章 仿制织布机

书名:明末少年 作者:江湖夜行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这天,天阴沉沉的要下雨,我就没进山,周翠花说要去秀才娘子家接手工活回家做,秀才娘子就是赵小胖的嫂子,听说陪嫁里有纺纱机和织布机,秀才娘子娘家姓蓝,是即墨最大的纺织大户,“嫂子带我去看看纺纱机、织布机吧,”“吆—从来没听你喊过嫂子,今天嘴巴怎么这么甜,”我尴尬的笑笑,“凭什么带你去?”“保证你端午节回娘家有一只活兔子、一只活野鸡!”“说话算数?”“当然,”“走”,

赵秀才家是两进院子,所有房屋都是青砖青瓦,屋里陈设也很讲究,不愧是我们华阴村首富,我跟在周翠花后面,她一米六,我最多一米三几,跟在她后面也没人注意到我,周翠花跟门房打声招呼,我们就走进去了,到了秀才娘子的住处,见到秀才娘子,秀才娘子应该是我们村长相和穿着最体面的女人了,我也不敢多看,连忙垂下头,“秀才娘子,二狗没看过纺纱机和织布机,想见识一下,”周翠花对秀才娘子说,“看吧,看吧,”秀才娘子说着手指向侧屋,周翠花跟着秀才娘子进了主屋,我站到侧屋门口向里瞧,屋里靠门上下首分别放着纺纱机和织布机,纺纱机只能称做纺纱车比较合适,只有两个收线锭子,一个人操作,一手负责罗拉喂入纤维条和转动纺轮,一手负责线往纱锭上绕,我努力搞通原理就记下主要部件的大概尺寸。织布机的个头很大,原理很简单,先把经线在织布机上挂好,经线分两组,姑且偶数组和奇数组,通过控制挂件让奇数组和偶数组一上一下,然后梭子里面装上纬线,在中间来回扔,扔几下,就拉动梳子把纬线撞密实就好,然后就重复这几个动作。

“走了,”周翠花提着一个布包喊我,我怕记住的东西忘了,就不声不响地跟她后面往回走,到自家院子里,周翠花就冲我妈喊:“妈,你儿子傻了,和他说都不理人,”我还是没理她们,径直走到屋里,拿出笔和纸,先把织布机和纺纱车的结构图画了出来,松了口气,又把预估尺寸标上,织布机个头大,等同两张床的用料,家里肯定不够,还有织布机就算做出来屋里也没地方摆,需要盖个工坊,最次也要搭一个工棚,这都需要当家人决策,我今天就不做自己的事了,打扫院子,水缸里挑满水,喂鸡喂猪,眼里都是活,这一天我勤快的不得了,到吃饭的时候老妈就打量着我说:“你有什么事说,”我就把图纸拿出来给老妈看,“我看过秀才家织布机和纺纱机,我感觉能做出来,”“那就做呗,”“太大,得起大屋子,”“等你爹回来再说,”“叫爹和哥回来吧,哥和爹两个人一个月能做出四台织布机,除去料钱净赚三两,”我把三根手指快竖到我妈鼻子上,被我妈一把打开“净瞎说,”我望向周翠花求证,“是这个价钱,做的好的价格更高,”我接着忽悠“还有你和大嫂织布,一个月能挣八百文,”周翠花也一个劲的点头,“那总得等你爹把这条船修完吧”我妈心动了,“让我爹先回来,哥和叔等家里都弄好了再回来,”“明天捎信给你爹,”

我那一世的经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个人一定要从事自己能够做到的最赚钱、最有前途的职业,到这一世我自己没有民事能力就要影响家人,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第二天我就开始忙活起来,算好多少根横梁、多少根竖梁、多少根腿,是多少尺寸都在一张纸上记好,让老妈出五百文从老宅买来两根好木料,我怀疑是爷爷的寿材料被我买过来了,我算料是没问题的,到实际操作就出问题了,用墨斗线弹直的线总会锯歪了,有时上口是直的,下口却歪了,最后放弃整大料,专门对付小的,大的留给老爹回来处理,到第四天晚上老爹才回来,我又把忽悠老妈的词又对老爹忽悠一遍,怎么怎么挣钱,怎么怎么有前途,反正老爹默认了,晚饭整了几个菜,把爷爷请过来商量盖房子的事情,铁蛋是爷爷的跟屁虫也来了,最后经过家委会决议,盖三间通梁,比正屋差一些,又比工棚好一些的房子,这样不用找官府办房契,预算三两银子,位置就定在正屋东边平排,西边紧挨着王寡妇家也没地方。

吃过晚饭老爹就去村里面跑了一圈,把在家的二十多个壮劳力都请了,第二天就开始忙活了,老宅的人也都过来了,爷爷负责看料,老爹把代表房屋坐标的木桩钉下去,就去镇上买木料和竹竿,我还忙我的,奶奶、老妈、二婶、周翠花、小玉负责中午饭,农民自己过日子很节省,到请人帮忙了就穷大方,工钱每人十文一天,中午饭还有荤有素,荤菜里面有咸鱼、虾米、乌贼,每顿都变换着,保持每天都有一个海货菜,我家做事老宅的存货都拿过来了,二婶娘家是有渔船的,老宅的海货就没断过,午饭后二婶和我妈在院里清洗碗碟,我就听见二婶和我妈唠嗑,“小芳妈说大哥在渔村有相好的,”“我也听你哥说小芳爹在渔村也有相好的,”她们说这些话时没注意我在她们后面不远,这些话本不应该让我听到的,渔村就是寡妇村,但凡下海打鱼的人家,男人就没有全乎的,老爹二叔他们长期离家在渔村修船,和渔村的寡妇们就像干柴烈火,不搞到一起不合乎情理,我以为老妈是被我口才说动的,原来主要是这方面原因,二婶对我家盖工坊也很热心,二婶是渔村出嫁的姑娘,肯定对渔村更懂,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老爹气色不好,估计是晚上被老妈审问了。为了给家里增加肉菜,我被迫停下手里的木工活,隔天进山一趟,就是再忙我每天练武大业也没有撂下,就是没进山我也会在晚上到我的练武场练个一个时辰,把体力完全榨干才算完,功夫是靠日积月累的,你一放松它就退步,我练功注重快准狠,每一下都尽量是我的全力一击,我的踹腿、旋风腿现在也感觉流畅了一些,谈不上力度。

盖土坯房就是一堆大人玩泥巴,整一小块空地,运来黄泥敲碎、加水、反复搅拌、再加碎黄泥搅拌至半干,运到地方堆砌,铁锹塑性,木棍敲打,反复这几个工序,七八天功夫墙体完成,休息一天,让墙体晾干,老爹把两个大梁也架好,第二天上梁因为不是主屋,也没搞什么仪式,架上大梁,固定好行条,覆盖上一层芦苇扎成的小捆,然后从檐口开始往屋脊上一边糊泥巴,一边往上披茅草,一天下来主体工程完成,第二天又把外墙披了一层茅草,内墙糊了一层碎草末子和黄泥搅拌的泥巴,这请的帮工就结束了,正规的做了几个菜,足够量的又招待了人家一顿。接下来两天,老爹把新房的地面用榔头捶平,做上简易门窗,在老爹抽空帮助下,我也把纺纱车、织布机做好,尽管中途做坏了两根料,反正最后做出来了。

织布机拆掉几个部件才运进新房里,三间新房子,一间是纺纱织布工坊,另两间做纺纱车织布机的工坊。周翠花当仁不让地做起了织布工坊的坊主,在老妈那领了钱到镇上布桩买了线纱,准备开工,工坊开工比新房落成重要多了,请人选了个黄道吉日,全家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我就两件衣服,挑了补丁少一点的穿上,鞋子都露了脚趾头,随便穿上,村里在家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乌央乌央的,我家院里院外都站满了人,爷爷挺直了腰板乐呵呵地陪着里正赵爷爷聊天,以后华阴村除了里正家就数我家了,小孩们到处乱串,赵小胖他姐赵月娥和小芳小玉站一块,赵月娥眼光在我身上瞟一眼就略过去了,小芳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一阵噼里啪啦的炮竹声过后,周翠花脸上的喜气都要溢出来,踩着轻快的步伐进到工坊里,在几个小姑娘的帮助下,在织布机上挂好经线,梭子上装好纬线,织布机就开始咣当咣当地响起来,外面的男女老少好啊好啊的叫着。中午整了个席面,请了赵里正、粮长、村里的族老等场面上人,这开了工坊遇到麻烦,都要靠人家照拂的,我爷爷和我老爹陪酒,都喝得红光满面、脚步踉跄了,我都没资格上桌的。工坊弄好了也没我啥事了,周翠花负责织布,我妈帮她纺纱,老爹也做出一台织布机,比我做的好看多了,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老爹做的织布机被小玉预定,周翠花见这台织布机好一个劲都嚷嚷着要换,小玉不答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