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作者:着调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3章 能臣

书名: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作者:着调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3

三日前,远在宁州的老夫人、表姑娘,还有护院仲连突然失踪了,他们将宁州的地界都快翻个遍了。没想到,竟然是朝京城来了。

谷易对萧业的话颇是赞同,这个仲连的确是故意的。

“公子,这个仲连是早有准备,他带着老夫人和表姑娘昼伏夜出,从不打尖住店,也不走大道,这才让我们好找。

今日我们的人在距盛京一百多里的山路上堵住了他们,老夫人以死相逼,不愿回宁州。”

萧业听后,从书案前起身,烦躁的踱着步。

他这个祖母的脾气,他最是了解。强势固执,控制欲极强。

他父亲在时,以慈孝压着他父亲,他父亲死后,则欺压他母亲,他母亲死后,又想事事管着他。

可惜,他不像他父亲那样愚孝,也不像他母亲那样软弱,萧老夫人控制不了他。

这些年,他从不短缺祖母和表妹什么,后又安排年少成名的剑客仲连保护她们的安全。但他,自那以后再没回过宁州。

这次,他祖母执意要来盛京,恐怕是仲连那个家伙“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他在京城被太后赐婚,娶了谢璧的女儿。

因着这个原因来,便是大罗神仙也劝不回她。

眼前忽然浮现出那抹如出水芙蓉般清丽的身影,萧业叹了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只是不知道她能否应付得来。

“他们还有多久进京?”半晌后,萧业沉声问道。

谷易道:“老夫人年纪大了,他们走得慢,预计要三天左右。”

萧业点点头,“告诉我们的人,不必管他们了。沂州现在怎么样?”

樊兴见萧业问自己,便将这几日的情形报上。

自粮食和治水问题解决后,范廷已着手核查上次齐王赈灾的账目,只是还没有眉目。

说明情况之后,樊兴又问道:“公子,我们是否要将我们掌握的情况向范大人提示一二?”

萧业摇摇头,“不,范廷是能臣,也是纯臣,像他这样中正不阿的人,‘功不能虚成,名不能伪立’,仕途中不能有一点儿虚假,否则他会受之有愧。

他是个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他一定能找到线索。”

樊兴答了声“诺”,便与谷易各自传信去了。

出了书房,樊兴不解地问道,“那仲连是什么人?怎么身为护院,敢不听公子的命令,还擅自带着老夫人和表姑娘来京城?”

谷易答道:“那仲连四年前初涉江湖,剑术不错,也算小有名气。

谁知刚有些名气,就遇到了公子,两人打一个赌,赌输的人,要给对方做十年仆从,且十年不能洁面!

仲连输了,到现在已经在宁州老宅给公子当了四年的护院了,而且四年没有洗过脸。后来,他连头发也不梳了,披头散发的。

唉,好好的一个意气风发的江湖侠客,现在跟个邋遢乞丐一样!你说,要是你,你能咽的下这口气,不给公子找麻烦?”

樊兴被这奇怪的赌约惊讶到了,连忙问道:“他们打的什么赌?”

谷易答道:“我听公子说,那仲连剑术精妙,他便以剑术与他打赌。

两人各拿二十片竹叶,从空中洒落时,谁斩碎的叶子最多最碎,谁便获胜。

公子先来的,仲连将二十片竹叶抛洒出去时,公子碎掉了十九片。

轮到仲连时,公子洒的竹叶全碎了,地上没有一片整叶。”

“那这是仲连胜了啊!”

“仲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扭头就走了,根本没有细看地上的叶子。

等到第二天清晨,他在客栈一觉醒来时,看见他的房门前放了两片竹叶,而我们公子正悠闲地坐在楼下喝茶呢。

仲连感觉不对劲,又去了昨日两人比试的地方查看,将那些碎叶子拼凑起来,怎么拼也只有十八片!”

“怪哉!隔了一夜,碎叶子竟然还在!那仲连到底是真输了,还是我们公子?”

樊兴心中升起了谜团,他们跟着公子这么久,敢用性命担保他是个正派的人,但却不敢保证他不会在必要时用些手段。

这个问题谷易也答不上来,“你这个疑问也是仲连这四年来的心病,可他是个重信守诺又骄傲的人,便在事实面前愿赌服输了。

我也曾问过公子,可是公子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所以,仲连到底是输了,还是被骗了,只有我们公子知道。”

樊兴听后,不禁摇头叹息,略表同情,“本是扬名立万的年纪,却被一个赌约困在四方天里,关键是还不确定是自己实力不济,还是被蒙骗了!

怪不得他要把老夫人和表姑娘送来盛京给公子添堵呢,也是啊,这口气是难咽了点。”

说罢,两人就分头传信去了,对那不日将到来的剑客竟有了些期待。

八月的沂州,雨水渐少。田地里的洪水逐渐褪去,百姓开始修整土地,预备下一季的播种了。

赈灾逐渐接近尾声,治水也顺利的进行着,可是皇帝给范廷的任务,核查上次赈灾是否有人中饱私囊,他还没有完成。

这几日,他频繁地跑州府衙门,查看各类账目。

这日,他又在馆驿中愁眉不展的看账簿,孔偃和常山王走了进来。

“范御史,这几日有进展吗?”魏承昱开口问道。

范廷起身行了礼,摇了摇头,指着一摞摞的账簿道:“还不曾有收获,这些账簿做的十分周全。

像这些,是与工部有关系的账,和工部的账簿记得一模一样,表面上看不出什么。

而这些,是关于购粮和安家费的,属于难以查实的。

这个安家费,我按照册上的登记走访百姓。有一些百姓能够找到,有一些不知是逃难还是遇难了,就找不到人了,也不知到底有没有收到安家费。

还有那些小的花费也有,什么船坞、铲子、扁担全都记上了。这些小账也不好对,数量不够,便说丢了。

总之,现在仍是一团乱麻,找不到头。”

孔偃翻了翻账簿道:“他们是早就准备来应付这一天了。”

常山王望着堆叠如书山的账簿,感慨道:“这些账簿中不知藏了多少蛀虫,本王不信他们就没有一丝儿破绽!我们一条条去找,总能找到一些线索。”

孔偃也道,“对账查账是个耗时耗力的活,不知其中的底细,便只能一条条去核实了。”

范廷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从破案的角度看,那些容易核实的账目就像是故意给我们看的证据,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而那些不易核实的账目才可能是关键所在。

不如这样,殿下和孔兄大张旗鼓的去查那些容易核查的账目,而且要胡搅蛮缠,干扰他们的注意力。

我则暗中去查那些不易查实的账目,咱们也给他们来个虚虚实实,真假难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